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余瘤灶MRI表现与病理反应性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后残余瘤灶MRI表现与病理反应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70例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NAC,分别于化疗前、化疗结束后术前1~2周内进行乳腺动态增强MRI检查。根据NAC后手术病理结果,分为组织学显著反应(MHR)组和Angiogenesis抑制剂组织学非显著反应(NMHR)组。记录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化疗前后MRI资料,探讨其与病理反应性的关系。结果 NAC后经手术病理证实,MHR组24例,NMHR组46例。MHR与NMHR组间,年龄、T分期、N分期、HER2、Ki-67状态和MRI上肿瘤强化方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状态、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分子亚型和肿瘤退缩模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子亚型间肿瘤的强化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的退缩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前MHR组与NMHR组间STM2457最大径LD1、ADC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AC后两组间最大径LD2、ADC2、ΔLD%、ΔA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D2、ADC2、ΔLD%、ΔADC%对MH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1、0.772、0.875、0.657。结论 乳腺癌患者NAC后瘤灶在MRI上的形态学表现和功能学改变对病理反应性具有较好的Automated Liquid Handling Systems评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