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NN2211分子量:本研究通过观察初诊Graves病肝损伤的发生率和临床特征,分析初诊Graves病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探讨初诊Graves病合并轻度肝损伤患者的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初次诊断为Grave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甲状腺功能及自身抗体、肝功能、治疗方式及疾病转归。结果:1.依据纳排标准,共有52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有238例(45.59%)患者合并至少1项肝功能指标异常,284例(54.41Immune reconstitution%)患者肝功能指标正常。肝功能异常组女性比例、房颤比率、年龄、FT_3、TPOAb、TRAb水平均高于肝功能正常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在初诊Graves病肝损伤患者中,肝功能异常指标的发生率由高至低依次为:ALT(65.55%)、AST(55.46%)、ALP(35.29%)、GGT(21.01%)、TBi L(15.13%)、TP(13.45%)、DBi L(11.76%)、ALB(7.60%)。肝功能异常组88.24%(210/238)患者表现为轻度肝功能障碍,不少患者合并2项至多项肝功能指标异常,但以1项肝功能指标异常最为常见。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0,95%CI:1.017~1.063)、FT_3(OR=1.038,95%CI:1.014~1.062)是初诊Graves病患者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年龄的ROC曲线,得到年龄的最佳阈值为41.5岁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7.1%和66.2%,AUC为0.631(95%CI:0.563~0.698)。基于FT_3的ROC曲线,得到FT_3的最佳阈值为27.825pmol/L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7%和57.7%,AUC为0.628(95%CI:0.561~0.696)。4.肝功能异常组中,轻度肝损伤患者随着规范化抗甲亢治疗,先保肝药物后抗甲亢治疗组(C组)在治疗1个月后同抗甲状腺药物组(A组)、抗ABT-263体内甲状腺药物同时使用保肝药物组(B组)相比疗效不显著,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治疗3个月后三组之间疗效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初诊Graves病患者肝损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以ALT升高为主,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轻度肝功能障碍。2.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040,95%CI=1.017~1.063)、FT_3(OR=1.038,95%CI=1.014~1.062)是初诊Graves病患者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年龄的ROC曲线,得到年龄的最佳阈值为41.5岁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7.1%和66.2%,基于FT_3的ROC曲线,得到FT_3的最佳阈值为27.825pmol/L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7%和57.7%。3.对于初诊Graves病轻度肝损伤的患者,大部分患者随着甲亢状态的改善,肝功能可逐渐恢复至正常,应在严密监测肝功能的情况下,积极进行规范化抗甲状腺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