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神经瘤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后迟发性面瘫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总结听神经瘤手术后迟发性面瘫发生特点并筛查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与治疗的171例听神经瘤患者,均于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手术前后采用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H-B)分级进行面瘫分级,单因素和selleckchem NSC125066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听神经瘤手术后迟发性面瘫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迟发性面瘫分为迟发性面瘫组(DFP组,19例Telaglenastat分子式)和非迟发性面瘫组(NDFP组,152例),DFP组肿瘤直径小于NDFP组(t=6.623,P=0.001)、小瘤体比例(χ~2=18.585,P=0.000)及肿瘤与面神经轻度粘连比例(χ~2=21.442,P=0.000)均高于NDFP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瘤体(OR=15.797,95%CI:3.324~75.081;P=0.0PHHs primary human hepatocytes01)及肿瘤与面神经轻度粘连(OR=11.690,95%CI:3.413~40.042;P=0.000)是听神经瘤手术后迟发性面瘫的危险因素。随访至术后1年,19例迟发性面瘫患者中17例面神经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H-B分级Ⅰ~Ⅱ级)。结论 肿瘤体积较小以及肿瘤与面神经轻度粘连的患者术后易发生迟发性面瘫,此类患者面神经功能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