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织底物的实验(tissue-based assay,TBA)在神经精神疾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背景精神疾病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大类。感染和免疫反应是导致精神症状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器质性精神障碍还是功能性精神疾病都有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反应损伤。有关免疫反应的神经抗体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和评估治疗预后。然而基于细胞底物的实验(cell-based assay,CBA)是针对已知抗体的特异性抗体检测,不能识别未知抗体;而基于组织底物的实验(tissue-baseLaduviglusibd assay,TBA)可以是一个有效的补充手段,也是发现未知抗体的途径之一。TBA在大样本中评估器质性精神障碍和功能性精神疾病中的诊断及预后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本研究Ceralasertib体内拟探究在本中心就诊的可能的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患者中,CBA阴性但TBA阳性的比例及亚细胞定位情况,并分析本中心单独通过TBA法诊断A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TBA在神经梅毒和功能性精神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本研究纳入了从2018-01-01至2021-12-31就诊于本中心神经内科或精神科的神经精神疾病患者,如以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和神经梅毒患者,以及功能性精神疾病如分裂症、情感障碍等。对其一般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脑脊液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脑脊液TBA和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谱的检测,分析CBA阴性TBA阳性的神经靶抗原的亚细胞定位;通过曲线下面积计算TBA对A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TBA阳性与TBA阴性患者在神经梅毒和功能性精神疾病临床特点和治疗预后上的差异。结果纳入212名符合可能AE的患者,男性116例,平均年龄为35.77±16.8岁,其中,根据CBA检测阳性结果确诊的AE有61例(29%,61/212)。TBA在已知抗体阴性的可能AE的诊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其余151例CBA阴性的可能AE患者中TBA阳性的有67例(44.37%,67/151),根据染色的细胞形态,分为神经元细胞染色48例(其中细胞膜8例,细胞核19例,细胞浆21例),胶质细胞染色15例,神经元细胞和胶质细胞同时染色4例。对TBA阳性染色在神经元的细胞膜的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只有3例进行了免疫治疗,预后良好;另外5例未经过免疫治疗,有3例预后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和社会功能下降。说明仅根据CBA进行AE的确诊可能存在漏诊,或者有存在未知抗体的可能性。另外我们还单独通过TBA法在纳入的212例可能的AE患者中分析TBA对AE的诊断价值,证明TBA阳性是确诊AE的预测因素,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7%和55.6%,若TBA阳性联合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则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57.4%,79.5%。纳入81例诊断为神经梅毒的患者中,男性62例,中位年龄54岁(47.75-60岁)。经CBA检测,4例患者分别有抗NMDAR、AQP4和GAD65抗体。TBA试验免疫染色阳性38例(38/81,46.9%),其中神经元染色21例(21/38,55.3%),胶质细胞染色11例(11/38,28.9%),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共染色6例(6/38,Biotin cadaverine15.8%)。我们比较了TBA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发现TBA阳性染色与梅毒抗体滴度和头部MRI异常显著相关。TBA阳性神经梅毒患者的认知预后明显差于TBA阴性患者。纳入33例功能性精神疾病患者包括11例精神分裂症、5例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和17例情感障碍(抑郁发作11例,躁狂发作4例,混合发作2例)。通过进行临床资料分析,我们发现33例精神疾病患者中有17例(51.5%,17/33)呈TBA阳性结果;TBA阳性与MR发现脑白质少量脱髓鞘病灶显著相关,与甲状腺抗体水平升高有相关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85),与脑脊液生化有相关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85);随访2年结果显示TBA结果与社会功能下降也有相关趋势(P=0.101)。CBA阴性但TBA阳性的结果提示功能性精神异常患者有可能存在未知的抗神经元抗体,值得进一步大样本量进行后续研究。结论仅根据CBA进行AE的确诊可能存在漏诊,TBA在已知抗体阴性的可能AE的诊疗中具有重要意义;TBA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和脑脊液细胞数,可以提高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诊断率;TBA方法提示了疾病可能的免疫介导损伤的信息,可以是神经梅毒及功能性精神疾病患者临床症状和治疗预后的评估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