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中药蟾毒灵在骨肉瘤中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目的: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了解蟾毒灵(bufalin)在骨肉瘤中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利用相关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通过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得到蟾毒灵的潜在作用靶点,借助GeneCards数据库搜索骨肉瘤相关疾病靶点,对两个数据库中的靶点进行Venny分析,随后使用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互作(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富集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最后运用Cytoscape 3.7.2及Ornear-infrared photoimmunotherapyigin 2020软件构建“化合物-通路-靶点-疾病”网络图。最后利用CCK-8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进行验证。结果:通过药理学分析一共获得蟾毒灵与骨肉瘤共同靶点107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得到相关信号通路34条,涉及到肿瘤信号通路有: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等。将其进行Telaglenastat纯度PPI网络分析表明,MYC、CCND1、IL6、ESR1、CDKN2A、IGF1、CAT、CDKN1A、ANXA5、PTGS2为连接度最高、权重最大的靶点。CCK-8实验证实蟾毒灵具有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的作用;Western blot发现增殖相关蛋白MYC、CCND1蛋白表达下降。回复实验进一步证实,蟾毒灵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抗骨肉瘤的作用。结MK-2206 molecular weight论: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以及相关实验发现蟾毒灵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抑制骨肉瘤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