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常常会导致肾衰竭。目前治疗方法旨在早期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特别是以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来减少或消退蛋白尿,然而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延缓甚至是逆转肾小球硬化或者肾间质纤维化。近年来,中药副作用小、多靶点、多通路的治疗特点在改善糖尿病肾病取得一定研究进展,但其成分复杂、作用机制不明确,在临床的使用受到了限制。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Lapatinib首席研究员,林兰教授研制了首个获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成药—渴络欣胶囊(Ke Lou Xin,KLX),其治疗作用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但从分子层面研究其作用机制还未有报道。研究方法与结果1渴络欣胶囊临床效果观察回顾性研究重庆市某医院2021年9月到2022年9月确诊为糖尿病肾病患者服用渴络欣胶囊的临床治疗效果。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常规西药治疗加渴络欣胶囊。治疗后发现两组FBG、Hb Alc、Scr、尿蛋白含量以及UAER水平均有下降,但改善肾功能指标更明显。研究结果初步提示渴络欣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时,在治疗该疾病的糖代谢、肾功能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2渴络欣胶囊对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为了进一步确认渴络欣胶囊的临床治疗效果,为研究作用机制打下基础,因此进行了Meta分析。检索数据库并且筛选渴络欣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按照拟定的检索策略与纳排标准进行文献检索筛选,文献质量评价以及定量系统评价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和Rev Man 5.3软件进行。一共纳入17项研究,Meta分析森林图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渴络欣胶囊联合常规综合治疗组相比于常规综合治疗组具有改善BUN、Scr、24h UTP、TC、LDL-C、HDL-C、IL-6、TNF-α的优势,充分肯定了渴络欣胶囊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脂代谢、抗炎方面的临床疗效。3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渴络欣胶囊的作用机制基于临床效果进而研究渴络欣胶囊的作用机制。通过检索药物和疾病数据库获得渴络欣胶囊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以及糖尿病肾病的靶点,利用药物-疾病交集靶点,绘制“中药-活性成分-疾病靶点”以及PPI网络图,然后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获得渴络欣胶囊靶点672个以及糖尿病肾病靶点1119个,继而得到药物-疾病交集靶点165个。通过网络可视化以及拓扑分析可知,可能发挥治疗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有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β-谷甾醇、泽兰黄醇素、齐墩果酸、常春藤素等,主要靶点有VEGFA、IL1β、CASP3、FN1、MMP9、HIF1α、ICAM1等。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渴络欣胶囊在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过程中的正负调节、脂质代谢和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等生物学过程中通过作用于PI3K-Akt、MAPK、AGE-RAGE、HIF-1等信号通路来改善糖尿病肾病,延缓疾病进程。4渴络欣胶囊活性成分与靶点的分子对接与分子动力学研究为了验证网络药理学的准确性,运用上述得到的主要活性成分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对接结果显示7个活性成分与7个关键靶点最低结合能基本处于-5.7kcal/mol~-10.6kcal/mol之间,都小于-5.0kcal/inflamed tumormol,展示出了良好的对接活性,形成了范德华力、氢键等多种分子间作用力。对槲皮素和木犀草素与MMP9形成的结合能最低的两个复合物进行动力学模拟,通过RMSD、RMSF以及结合自由能计算验证可知,小分子-蛋白有较好的亲和力,复合物较稳定,可能具有生物学活性。研究结论本课题通过对渴络欣胶囊治疗MC3化学结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与Meta分析,利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究与验证可知,中药渴络欣胶囊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糖尿病肾病,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中药的现代药理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