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华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及在社区医院的应用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处方开展资料发掘,以深入分析其中的证型、辨证用药以及临床疗效,为失眠症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和临证思路。方法选取100例失眠症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辨Belnacasan IC50证分型和首诊处方。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系统实现的关联规则分析方法、改进互信息法、复杂体系属熵聚类等数据分析方法,结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失眠症患者的病史材料进行数据化处理,以深入更多探究失眠症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从而更好地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1.在本研究中,共收集了 100例失眠症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76例,性别比值大约为1:3.16。这些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在年龄层面,这些人群主要分布在46~69岁之间,其中中年人群是高发人群。在证型层面,痰热内扰证是最典型的。在临床症状层面,发生频率最高的分别是睡眠障碍、口苦、心烦、口干、心悸、早醒、躁动和乏力等,这与高频证型痰热内扰证的临床基本吻合。在舌脉方面,共统计有舌质10种,舌苔13种,脉象12种,其中分别以舌淡红,苔薄,脉细最为常见。2.患者治疗8周后,治愈患者(9%)和显效患者(26%)明显增多,且总体的有效率达到 81%。3.在本研究所录入处方中,总共涉及156味中药,用药总频次为1619次。在药性方面,以寒性、平性及温性药物最为常见;在药味方面,以甘性、苦性及辛性最为常用;在药物归经方面,以心、肝经为主,其他经药物也均有涉及。4.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得到273组常用药物组合,包含24位中药,排名前五组依次为柴胡、酸枣仁;甘草、酸枣仁;甘草、柴胡;酸枣仁、夜交藤;甘草、茯苓。下调支持度个数得到药物组合含有10味中药,分别是甘草、酸枣仁、柴胡、夜交藤、茯苓、黄芩、合Low grade prostate biopsy欢皮、半夏、牡蛎、远志。结论1.中医药治疗失眠症患者,能够改善失眠症状,提高睡眠时间,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2.本研究获得核心药物为甘草、酸枣仁、柴胡、夜交藤、茯苓、黄芩、合欢皮、半夏、牡蛎、远志。3.本病病位在心、肝,主要证型为痰火扰心证和阴虚火旺证,主要病性证素为火、痰、阴虚,其次为气滞。在治疗失眠症时,应结合气血津液辨证和脏腑辨证,以痰、火、气为纲,心、肝、脾为目,采取清火、化痰、调气等方法,以达到调和阴阳,安神助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