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由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更多,Bgt)引起的小麦白粉病是最具破坏性的小麦病害之一,严重损害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止白粉病危害最经济有效且安全的方法。尾状山羊草(Aegilops caudata)是来源于小麦三级基因库的一个二倍体物种(2n=2x=14,CC),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许多研究证实小麦-尾状山羊草添加系的7C染色体上携带高抗白粉病基因,并且7C染色体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大片段臂间倒位,致使短臂末端超过三分之二转移至长臂末端,导致C基因组与其他小麦属植物同源性很差,限制了抗病基因的转移与定位。目前并未有参考基因组以及小麦-尾状山羊草抗病易位系的报道。本研究创制了ph1b背景下7C重组体选育群体,构建了7C添加系转录组数据库,发掘了32个neue Medikamente7C特异分子标记,筛选到126个小麦-尾状山羊草易位系,结合白粉病抗性鉴定将Pm7C定位在7C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Ac77516和Ac95072之间,并发掘18个Pm7C候选基因,为Pm7C的克隆与育种利用奠定了基础。具体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7C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的开发与筛选:根据7C添加系转录组基因表达量筛选7C特异表达基因,开发了位置较为保守并且稳定扩增的7C特异分子标记30个;并筛选获得2个7C特异PLUG标记。根据32个特异标记序列在小麦参考基因组的物理位置,结合不同易位系的易位断点,构建了尾状山羊草7C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物理图谱。2、小麦-尾状山羊草易位系的筛选:利用4个selleck7C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从6737个BC_1F_2易位系选育群体中筛选到126个小麦-尾状山羊草7C重组体,重组体筛选率为1.87%。126个小麦-尾状山羊草7C易位系根据分子标记分析进一步划分为30种类型。3、Pm7C的定位:鉴定了14种类型36株易位系的F_2家系白粉病抗性,结合各类型标记扩增结果与白粉病抗病性分析,将Pm7C定位在7C染色体长臂分子标记Ac77516和Ac95072之间,对应普通小麦7D染色体的26.34 Mb区间。4、Pm7C候选基因的发掘:基于序列同源性比对,结合共线性分析和7C转录组基因特异表达分析与功能注释,发掘位于Pm7C定位区间内的候选基因5个,7C特有的抗病基因13个。后者通过设计分子标记对定位关键重组体进行分子标记分析,即可获得Pm7C区间的候选基因。为Pm7C的进一步定位与克隆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