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RPR短期动态变化在预测ICU成人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目的:1.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的比值(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to platelet count ratio,RPR)的短期动态变化对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成人脓毒症患者28天预后的预测价值。2.探讨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和RPR的联合模型对预测ICU成人脓毒症患者28天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77例成人脓毒症患者,且根据28天病情转归情况分为生存者组和非生存者组。数据收集:⑴分别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感染部位以及并发症等一般资料;⑵回顾性收集患者入ICU后24小时内的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SOFA评分以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APACHE II)等基础临床参数;⑶分别记录患者入住ICU后的第1、3和5天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和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的数值。⑷RPR短期动态变化的相关定义:RPR短期升高组:(1)RPR升高:3-d或5-d RPR>1-d RPR;(2)RPR持续升高:RPR在1、3和5天呈持续升高趋势;RPR短期显著升高组:(1)RPR显著升高:3-d或5-d RPR相比于1-d RPR升高的幅度≥20%(1-d RPR);(2)RPR持续显著升高:RPR在1、3和5天呈持续升高趋势,且增幅≥20%。研究方法:采用Student’s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来统计分析临床参数的组间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PD0325901试剂线评估各临床参数对ICU成年脓毒症患者28天预后的预测能力,并确定各自的最佳截断值、ROCwww.selleck.cn/products/dibutyryl-camp-bucladesine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和特异性。构建了Cox比例风险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RPR短期动态变化与ICU成年脓毒症患者28天死亡率的相关性,并均采用两种调整模型来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判断RPR与SOFA评分对ICU成年脓毒症患者28天死亡率的预测价值,并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依据结果构建联合模型。结果:1.在收集的177例成人脓毒症患者中,生存者组有104人,非生存者组有73人,总体死亡率约为41.2%。组间差异分析所示:(1)非生存者组的患者较易发生免疫系统疾病和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非生存者组的患者年龄、APACHEⅡ、SOFA评分、PCT和CRP分别为71(61,77)、23.32±5.45、7.65synthetic immunity±1.85、25.94±23.39和143.48±82.06,均显著高于生存者组对应的66(51,77)、16.87±4.94、5.26±1.63、6.49±12.18和102.23±82.83。而非生存者组的ALB(27.64±4.00)水平普遍低于生存者组的ALB(30.58±4.41),上述差异均显著(P<0.05)。(3)非生存者组的RDW水平在第1、3和5天的数值分别为14.96±1.73、14.95±1.70和15.03±1.75,均普遍高于生存者组对应的13.34±1.07、13.42±1.16和13.39±1.10(P<0.05)。相反,非生存者组的PLT水平在第1、3和5天的数值分别为137.76±70.64、93.27±50.48和83.90±47.20,均普遍低于生存者组对应的221.81±104.24、201.91±94.84和190.20±86.90(P<0.05)。(4)RPR是RDW与PLT的比值,其组间差异的结果与RDW和PLT的结果相呼应:非生存者组第1、3和5天的RPR水平分别为1.57±1.26、2.27±1.62和2.54±1.74,均显著高于生存者组对应的0.82±0.68、0.92±0.79和0.92±0.68(P<0.05)。(5)非生存者组中RPR的升高和显著升高者占比均显明显高于生存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 RPR升高者在非生存者组中的占比最高,达60例(82.2%);RPR持续显著升高者占比最低,为27例(37.0%)。2.通过绘制临床参数的ROC曲线发现,1、3和5-d RPR的AUC分别为0.788(95%CI 0.723-0.852)<0.871(95%CI 0.818-0.924)<0.881(95%CI 0.832-0.929),随着治疗天数增加,RPR的临床预测价值呈上升趋势。且5-d RPR在预测ICU成人脓毒症患者28d死亡的诊断效能在各临床参数中最佳。其最佳截断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2.59、94.52%和72.12%。但在入住ICU后首日的临床参数中,SOFA评分的诊断效能是最佳的,其AUC为0.834(95%CI 0.774-0.894)。3.Cox比例风险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⑴未调整模型:RPR短期动态变化均与ICU成人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增加相关。RPR短期显著升高组的OR和HR值均高于相应的RPR短期升高组。其中RPR持续显著升高组的OR和HR值最高,分别为9.587(3.702-24.825)和3.603(2.231-5.816)。⑵模型Ⅰ在调整了混杂因素的影响后,RPR短期动态变化仍均与ICU成人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增加相关。但RPR持续显著升高和3-d RPR显著升高组的HR值较未调整模型有所降低,其余的OR和HR值均较未调整模型有所升高。其中5-d RPR显著升高组的OR和HR值最高,分别为19.085(5.285-68.914)和3.820(2.168-6.731),优于调整前的RPR持续显著升高组。⑶模型Ⅱ在调整了混杂因素的影响后,RPR短期动态变化仍均与ICU成人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增加相关。但RPR持续显著升高和3-d RPR显著升高组的HR值较未调整模型有所降低,其余的OR和HR值均较未调整模型有所升高。其中5-d RPR显著升高组的OR和HR值最高,分别为19.085(5.285-68.914)和3.820(2.168-6.731),优于调整前的RPR持续显著升高组。4.Logistic回归分析:SOFA评分、APACHE II评分、1、3和5-d RPR均是ICU成人脓毒症患者28天的死亡的危险因素。其中,1、3、5-d RPR和SOFA评分的OR值较高,优于其他临床参数。调整完混杂因素后:在A、B和C三组中,RPR和SOFA评分均是ICU成人脓毒症患者28d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且RPR的OR值随着治疗天数增加呈上升趋势,均显著优于其他首日临床参数的预测效能。5.联合模型:1、3和5-d RPR-SOFA联合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856(95%CI0.804-0.913)、0.888(95%CI 0.841-0.935)和0.915(95%CI 0.875-0.955),显著优于其单独各自对应的预测效能。其中,5-d RPR-SOFA的AUC值最高,取最佳截断值>2.59时,其敏感度是94.52%,特异度是72.12%。其敏感度均高于5-d RPR和SOFA评分,但特异度较二者有所降低。结论:1.RPR短期动态变化(升高与显著升高)是ICU成人脓毒症患者28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均与ICU成人脓毒症患者的生存时间独立相关。其中RPR持续显著升高是最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当在临床上遇到有RPR持续升高的脓毒症患者时,应给予关注,特别是显著升高者。2.研究发现,在入ICU后第3天,RPR升高组对于ICU成人脓毒症患者28天预后的预测价值优于RPR显著升高组。而在第5天,RPR显著升高组优于RPR升高组。即早期升高者可能更具有参考价值,相比显著升高。但仍需大样本量、多中心研究去进一步验证。3.RPR与SOFA评分的联合模型相比于单独的RPR和SOFA评分具有更高的AUC值,在取最佳截断值时,其具有更高的敏感度,但特异度略有下降,对于首日参数,其模型预测效能升高明显,是对ICU成人脓毒症患者28天预后有效的早期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