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化疗患者希望水平与归因方式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晚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化疗患者希望水平与归因方式的关系。方法前瞻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selleckchem LGX818医院113例晚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化疗前、化疗后1个月、化疗后3个月分别评估患者的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水平量表评估)、归因方式[采用归因方式问卷(ASQ)评估],观察患DNA biosensor者希望水平与归因方式的变化,并分析希望水平与归因方式的关系。结果化疗后1、3个月,Herth希望水平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高于化疗前,且化疗后3个月高于化疗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化疗后1、3个月,晚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化疗患者ASQ中正性事件评分高于化疗前,负性事件评分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且化疗后3个月,ASQ中正性事件评分高于化疗后1个月,负性事件评分低于化疗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ertselleck NMRh希望水平量表各维度评分、总分与ASQ中正性事件评分呈正相关(r> 0,P <0.05),与归因方式ASQ中负性事件评分呈负相关(r <0,P <0.05)。结论晚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化疗患者,希望水平逐渐升高,归因方式逐渐倾向于积极,患者希望水平与归因方式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