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汾渭平原首次被确定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成为“蓝天保卫战”继京津冀地区的第二个主战场.本文利用卫星OMI传感器反演产点击此处品,对汾渭平原2016—2020年二氧化氮、臭氧,和甲醛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上,汾渭平原NO_2柱浓度有自东向西逐渐减弱的趋势.高浓度地区受煤炭、物流、钢铁、航空等产业,以及特殊地形等因素影响,沿山脉走势呈“人”字形分布.在时间上,年均NO_2浓度呈总体减少趋势,2018年最大,2020年最小;月均变化呈U字型,1—8月,NO_2柱浓度逐月降低,9—12月逐月增加.NO_x敏感控制区、VOC_S-NO_x协同控制区,以及VOC_S敏感控制区时的年均NO_2柱浓度分别为1.48×10~(15)~6.3×10~(15)、6.3×10~(15)~13.2×10~(15)、13.2×10~(15)~20.1×10~(15 )molec?cm~(-2),月均浓度略小于年均.NO_2此网站、O_3、HCHO浓度与气温、气压、含水量中高度相关,HCHO和NO_2、HCHO与O_3相关性的正负受气温、含水量、O_3和HCHO的综合影响,O_3和NO_2的负相关程度需要综合考虑气温、气压、O_3和NO_2的范围.该研究对汾渭平原主要污染行业、污染时间、污染物种类的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对气温、含水量、NO_2、Nucleic Acid StainsO_3和HCHO中几种因素的研究,能够更准确的预测NO_2、O_3和HCHO的变化趋势,从而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