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HAIC联合靶向及免疫治疗的三联方案与HAIC联合靶向或HAIC联合免疫的两联方案在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的不同,分析三种不同疗法疗效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中晚期肝癌方案选择提供一定参考。【方法】1.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8月本院诊断为中晚期肝恶性肿瘤并行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的60名患者,根据患者联合治疗方法不同分为HAIC联合靶向免疫治疗组(30例)、HAIC联合靶向治疗组(14例)、HAIC联合免疫治疗组(16例)。2.收集患者术前基本资料,基本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年龄、性别、Bselleck PanobinostatMI、病因)影像学资料(肿瘤包膜、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门静脉癌栓及分型、肝外转移),实验室检查(血清AFPLiproxstatin-1、PIVKA-II、乙肝病毒DNA载量等)。3.评估治疗1月后、3月后、6月后肿瘤反应,采用美国肝脏病研究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AASLD)修订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 RECIST),通过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优先采用腹部增强MR评估,若无MR则用腹部增强CT评估)评估疗效、疗效评价具体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4.记录患者术后及治疗期间并发症、生存情况,研究主要观察终点为治疗后6月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次要观察终点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ORR定义为CR+PR病例比例,DCR定义为CR+PR+SD病例比例。OS定义为从第一次HAIC治疗开始至因任何原因死亡或随访截止的时间,PFS定义为从第一次HAIC治疗开始至第一次发生疾病进展或因任何原因死亡或随访截止时间,若患者在死亡前即失访,则将其最后一次随访时间计算为死亡时间。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12月31日。5.使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OS、PFS的危险因素。6.使用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CTCAE-5.0版)评估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结果】:HAIC+靶免组、HAIC+靶向组、HAIC+免疫组三组患者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月疗效评价三组患者ORR、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R:73.3%vs 71.4%vs 62.5%,X~2值=0.690,P值>0.05;DCR:100.0%vs100.0%vs 93.8%,X~2值=2.472,P值>0.05);治疗后3月疗效评价三组患者ORR、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R:80%vs64.3%vs62.5%,X~2值=2.064,P值>0.05;DCR:96.7%vs92.9%vs93.8%,X~2值=0.955,P值>0.05);治疗6月后疗效评价三组患者ORR、D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R:80%vs 57.1%vs 43.8%,X~2值=6.523,P值<0.05;DCR:96.7%vs 78.6%vs 75.0%,X~2值=5.637,P值<0.05),三组患者治疗6月后ORR、DCR分别进一步行亚组两两对比卡方检验,得出HAIC+靶免组治疗6月后ORR优于HAIC+免疫组(P值<0.05),而HAIC+靶免组治疗6月后ORR与HAIC+靶向组对比以及HAIC+靶向组与HAIC+免疫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治疗6月后DCR两两卡方检验后HAIC+靶免组对比HAIC+靶向组、HAIC+靶免组对比HAIC+免疫组、HAIC+靶向组对比HAIC+免疫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三组患者联合治疗后AFP、PIVKA-II对比治疗前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5),表明治疗后AFP、PIVKA-Ⅱ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生存分析,随访时间4月~24月,随访期间死亡人数分别为HAIC+靶免组6人,HAIC+靶向5组人,HAIC+免疫组4人。三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 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月vs 6.0月vs 6.0月,X~2值=0.109,P值=0.947);三组中位总生存期(m 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月vs 7.0月vs 6.0月,X~2值=8.701,P值=0.013),进一步行亚组两两卡方检验得出HAIC+靶免组m OS优于HAIC+靶向组、HAIC+靶免组m OS优于HAIC+免疫组(P值均<0.05),HAIC+靶向组m OS与HAIC+免疫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Cox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肝动脉-门静脉瘘是影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大肿瘤直径>10cm可能是影响PFS的危险因素;联合治疗方式、Child-Pugh分级B级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门静脉侵犯可能是影响OS的危险因素。三组均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死亡事件,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中绝大多数为1~2级不良反应,极少数为3~Jammed screw4级不良反应,病情经积极治疗均好转可控。其中HAIC+靶免组、HAIC+靶向组的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HAIC+免疫组(43.3%vs 42.9%vs 0%,X2值=11.959,P=0.003),余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在中晚期肝癌的治疗中,HAIC联合靶向及免疫对比HAIC单独联合免疫治疗在治疗6月后显示出更优的ORR;HAIC联合靶向及免疫治疗分别对比HAIC单独联合靶向治疗、HAIC单独联合免疫治疗均具有更长的m OS,提示有更好的总生存期获益。同时对比HAIC单独联合靶向治疗、HAIC单独联合免疫治疗未发生更严重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HAIC联合靶向及免疫的三联疗法治疗中晚期肝癌具有良好的肿瘤控制效果及可控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