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病变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后初级通畅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连续2次以上进行PTA治疗的202例AVF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的狭窄部位、狭窄长度、狭窄程度以及治疗后的残余狭窄情况,分析AVF狭窄患者PTA术后对初级通畅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PTA术后6、12个月,202例AVF患者293处狭窄病变初级通畅率分别为62.4%(126/202)、23.8%(48/202),不同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狭窄病变数量、狭窄程度、狭窄长度及球囊扩张后残余狭窄病变的初级通畅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狭窄部位的初级通畅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8例单一病变患者分析ZD1839供应商结果显示,近吻合口静脉狭窄与回流静CH-223191 MW脉段狭窄的初级通畅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狭窄长度、狭窄程度、残余狭窄病变的初级通畅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2例患者中,59例患者有连续3次PTA治疗记录,按照首次PTA治疗后不同初级通畅时间将其分为<120 d组(n=20)、120~200 d组(n=21)、﹥200 d组(n=18),二次PTA后的初级Global oncology通畅时间分别为125.00(88.75,205.75)、200.00(122.00,299.00)、217.00(134.50,412.50)d,3组患者二次PTA后的初级通畅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狭窄长度、狭窄程度对PTA治疗预后均无影响,病变位于回流静脉、首次PTA治疗后初级通畅时间短是预后不佳的重要因素,针对上述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可能为患者带来更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