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在宫颈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BMS-907351 molecular weightPLR)、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infection risk在宫颈癌的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270例宫颈癌ⅠA2~ⅡA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采用COX多因素分析相关指标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疾病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 肿瘤直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间质浸润深度及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PLR、NLR及LMR水平与宫颈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相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LR、NLR及LMR值偏高是宫颈癌患者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分期较晚、PLR、NLR及LMR值偏高是宫颈癌患者术后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PLR、NLR、LMR水平预测宫颈癌患者术后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49、0.608、0.687。结论 PLR、NLR、LMR可selleck合成预测宫颈癌患者预后情况,对预后的评估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LMR、NLR、PL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