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0月邓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3例行PCI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分为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7例)和急性心梗(AMI)组(35例)。比较3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血栓弹力图参数及血栓弹力图高凝LY294002图形发生率。结果:SAP组患者凝血酶mediator effect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长于UAP组与AMI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UAP组与AMI组,国际标准化比较值明显大于UAP组与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651、130.048、14.534、38.819、26.257,P<0.05);SAP组患者最大波幅、角度、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夹角、描记图最大幅度明显小于UAP组与AMI组,凝血反应时间、血凝块形成时间明显短于SAP组与UAP组,描记图最大幅度后30 min振幅减少百分率明显高于SAP组与U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959、29.595、10.936、12.493、8.414、10.834、116.615,P<0.05);SAP组血栓弹力图高凝图形发生率明显低于UAP组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41,P<0.05)。结论: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凝血指标与血栓弹力图参数也存在一定差别,通过血栓弹力图能对老年冠心病患者EPZ-6438分子量PCI术后行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进行评估,更好地监测血小板的聚集状态,从而指导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利于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