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针刺“风池”、“外关”、“阳陵泉”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脑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三叉神经脊束核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每组10只。第8日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制备偏头痛大鼠模型。针刺组和西药组于造模前7d及第8日造模30min后分别予针刺双侧“风池”、“外关”、“阳陵泉”及灌胃盐酸氟SAG作用桂利嗪溶液Biostatistics & Bioinformatics干预,每日1次,连续8日。观察造模前后大鼠行为学变化及50%缩足阈值(50%PWT),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脑干IL-6、TNF-α的表达水平,RT-qPCR法检测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CGRPmRNA表达水平。结果 造模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均增加(P<0.01),50%PWT均降低(P<0.01)。治疗后,与空白组selleck比较,模型组脑干IL-6、TNF-α阳性细胞及三叉神经脊束核CGRP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西药组脑干IL-6、TNF-α阳性细胞及三叉神经脊束核CGRP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针刺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风池”、“外关”、“阳陵泉”可降低偏头痛大鼠脑干IL-6、TNF-α及三叉神经脊束核CGRP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