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患者疏离感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疏离感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42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资料表linear median jitter sum、青少年疏离感量表、Dolutegravir小鼠系统家庭动力学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结果: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疏selleck NMR离感在既往自伤史、校园/网络霸凌史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家庭动力学总分、自我效能感与疏离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455~-0.270,P<0.0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既往自伤史(B=-23.788,t=-2.942)、有无校园/网络霸凌史(B=-13.355,t=-2.509)、系统逻辑(B=-2.756,t=-2.846)、疾病观念(B=3.421,t=2.733)与自我效能感(B=-3.282,t=-6.400)均是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疏离感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青少年抑郁患者的疏离感比青少年群体更为明显,疏离感程度较高;系统家庭动力学、自我效能感与疏离感负相关;自我效能感和系统逻辑能负向预测疏离感水平,疾病观念能正向预测疏离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