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全球范围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CVD的主要病理改变,斑块的组成及易损性是AS引起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影响因素。近年来,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发病率上升,人口老龄化发展,吸烟人数增多,这些常见危险因素可加速早期AS的形成,但与AS斑块的组成及易损性的关系尚未完全清楚。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重要方法,术中取得的斑块为从病理学角度研究AS斑块与常见危险因素的关系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方法。研究目的:1.分析颈动脉斑块病理学组成与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2.探究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关系。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8月到2021年12月因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在我院神经外科行CEA患者91例,最终纳入符合研究标准患者76例。收集上述患者临床信息、血生化指标,对术中获取的斑块行组织病理学切片和多种方法染色:斑块中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SMCs)、胶原纤维、钙化根据染色结果分为无/轻度染色组、中/重度染色组;斑块内出血(Intraplaque hemorrhage,IPH)分为有出血组和无出血组;脂核大小为脂核面积占斑块总面积的百分比,分为>10%组和≤10%组;同时测量斑块内新生血管数量,并采用0~5分易损指数评估斑块易损性。通过组间比较分析各组斑块临床信息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斑块组成及易损指数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组间比较:斑块巨噬细胞中/重度染色组饮酒比例高于斑块巨噬细胞无/轻度染色组(P<0.05);斑块SMCs中/重度染色组中有糖尿病比例高于SMCs无/轻度染色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尿酸(Uric acid,UA)水平低于SMCs无/轻度染色组(P<0selleck NMR.05);斑块中/重度钙化组BMI、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rl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水平低于斑块无/轻度钙化组(P<0.05);IPH组吸烟比例高于无IPH组(P<0.05);斑块脂核>10%组BMI水平高于斑块脂核≤10%组(P<0.05),斑块脂核>10%组更多比例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治疗(P<0.05)。BMI和斑块新生血管数量存在弱至中等程度相关性(r=0.283,P<0.05)。2.单因素回归分析:饮酒可能为斑块巨噬细胞含量的影响因素(OR=2.696,P=0.038);BMI、糖尿病、UA可能为斑块SMCs含量的影响因素(OR=0.806,P=0.012;OR=LEE011生产商4.714,P=0.026;OR=0.992,P=0.019);BMI、eGFR可能为斑块钙化程度的影响因素(OR=0.823,P=0.022;OR=0.940,P=0.003);吸烟、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可能为 IPH的影响因素(OR=3.855,P=0.014;OR=1.078,P=0.039);BMI可能为斑块脂核大小的影响因素(OR=1.195,P=0.039);BMI、饮酒可能为斑块易损指数的影响因素(OR=1.196,P=0.014;OR=2.342,P=0.041)。3.多因素回归分析:BMI增加为斑块S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MCs减少的独立影响因素(OR=0.820,P=0.045),糖尿病为斑块SMCs增多的独立影响因素(OR=4.785,P=0.037);BMI增加为斑块钙化减低的独立影响因素(OR=0.813,P=0.025);eGFR减低为斑块钙化加重的独立影响因素(OR=0.929,P=0.007);吸烟为IPH的独立影响因素(OR=4.327,P=0.030);BMI增加、饮酒为斑块易损指数增加的独立影响因素(OR=1.188,P=0.016;OR=2.420,P=0.036)。研究结论:1.在颈动脉斑块引起管腔中重度狭窄的患者,斑块病理学改变复杂,大部分斑块具有易损性特征。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与AS斑块组成及易损性有关。2.随着患者BMI增加,斑块SMCs减少、钙化程度减低,BMI与斑块内新生血管密度存在正相关;糖尿病患者斑块中有更多的SMCs;吸烟患者IPH 比例明显增加;饮酒患者斑块中巨噬细胞有增多趋势;随着eGFR减低,斑块钙化加重。3.在本研究中,BMI增加、饮酒是斑块易损指数增加的独立预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