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研究是探索利咽止敏方联合浮针治疗肺肾阴虚型过敏性咽炎与单独使用利咽止敏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一步丰富临床对过敏性咽炎的治疗手段,发挥中医药对过敏性咽炎的治疗优势。方法把判断其符合诊断标准后的病人,纳入60例。进行分组,其中试验组为30例,对照组为30例。对照组单独使用利咽止敏方,1日3次,1次1剂,开水冲服;试验组在使用利咽止敏方的基IDN-6556纯度础上,联合浮针治疗。两组的治疗周期为1疗程,一个疗程为四周,并分别在初诊时及每次就诊时填写症候积分表及VAS评分,进行组间及组内对比,最后将收集与整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在主症状(咽痒、咳嗽),次症状,体征及VAS评分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在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在症状、体征以及VAS评分对比表示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总症状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3周以后,两组患者的主症状(咽痒)和次Baricitinib MW症的评分对比显示是没有统计学差异的(P>0.05),但是在主症状(咳嗽)、体征、总症状及VAS评分方面的对比是具有统计学差异的(P<0.05)。在治疗4周后,统计表示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是85.71%,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86%,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主症(咽痒)、次症状、总症状、VAS评分方面的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内治疗后第4周后各个症状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单独使用利咽止敏方与利咽止敏方联合浮针均有疗效,但是中药与浮针联合治疗效果更明ultrasound-guided core needle biopsy显。2.利咽止敏方联合浮针治疗能够改善肺肾阴虚型过敏性咽炎患者咽痒、咳嗽以及各种次症,且治疗周期>2周的效果明显优于治疗<2周的效果。3.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说明利咽止敏方联合浮针在治疗上较为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该病在临床的治疗方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