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alteplase thrombolytic therapy)的早期(溶栓后14天)及长期(溶栓后三个月)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改善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提高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收集2020年11月至2022年9月份在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医院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共1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7例在溶栓后的14天内死亡,无法收集全部资料,失访2人,完整记录了158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随访信息等,其短期疗效和长期疗效根据其溶栓后14天及出院三个月后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和预后不良组(MRS>2),对两组观察指标进行记录和前瞻性总结与对比分析。结果:溶栓14天后预后良好组101例,预后不良组57例;溶栓3个月后预后良好组115例,预后不良组4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家庭看护、糖尿病病史、房颤病史、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NIHSS评分变化)、溶栓14后天失语等级是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年龄、家庭看护情况、糖尿病病史、房颤病史、溶栓14天失语等级、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伴发疾病、康复锻炼依从性是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Normalized phylogenetic profiling (NPP)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1AMG510分子量.05,95%CI:1.00-1.10,P=0.046)、房颤(OR=5.03,95%CI:1.21-20.87,P=0.026)、溶栓后24小时神经功能恶化(OR=9.33,95%CI:1.73-50.39,P=0.更多009)是短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溶栓14天后失语等级为5级(OR=0.02,95%CI:0.01-0.09,P(27)0.001)是短期预后的保护因素;年龄(OR=1.40,95%CI:1.17-1.68,P(27)0.001)、伴发疾病(OR=11.22,95%CI:1.42-88.69,P=0.022)、卒中后抑郁(OR=12.22,95%CI:2.55-28.58,P=0.002)是长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子女看护(OR=0.05,95%CI:0.01-0.49,P=0.010)、康复依从性高(OR=0.01,95%CI:0.01-0.09,P(27)0.001)是长期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1.高龄、有房颤病史、溶栓后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可能会对患者的短期预后造成不良影响;同失语等级为0-2级相比,失语等级为5级的患者短期预后更好。2.高龄、存在伴发疾病、溶栓后出现卒中后抑郁会对患者的长期预后造成不良影响;相对于独居,子女看护对患者的长期预后有益;康复锻炼依从性高的患者的长期预后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