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磺胺嘧啶银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具有磺胺嘧啶的抗菌作用和银的收敛作用,广泛应用于烧烫伤感染的局部治疗。磺胺嘧啶银溶解度较低(7.8 mg/mL)且具有光敏感性,需要多次给药以维持伤口部位有效治疗浓度,频繁清创-换药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痛苦。因此提高磺胺嘧啶银的溶解度,降低给药频率对提高患者顺应性,促进磺胺嘧啶银的临床应用有重要意义。目的探究纳米化技术用于提高磺胺嘧啶银溶解度的可行性,并评估磺胺嘧啶银纳米微粒的体内外毒性。筛选温敏敷料作为载体以实现喷涂给药,降低患者痛苦,并对载磺胺嘧啶银微粒温敏凝胶的体内外有效性、安全性进行评估。材料和方法选择高压均质法制备磺胺嘧啶银纳米微粒,并对其粒径和稳定性进行分析,透析袋法比较纳米化后磺胺嘧啶银溶解度的变化。采用浓度梯度法探究磺胺嘧啶银纳米微粒的急性毒性,以改良Karber法计算其半数致死量(LD50)。以泊洛沙姆407/188作为温敏凝胶基质,甘油为保湿剂,通过正交实验法筛选出温敏凝胶最优处方。分别对载药凝胶的相变特性、微观结构、体外安全性和体外药物释放进行分析。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作为受试菌种,测定磺胺嘧啶银纳米微粒的抗菌性能Tamoxifen纯度。利用精准控温烫伤仪构建小鼠深二度烫伤感染模型,分析不同磺胺嘧啶银形态给药组中小鼠的创口菌落计数、创口愈合率、结痂脱落事件和病理学指标的变化,从而比较不同给药组的抗菌促愈合性能的差异。结果磺胺嘧啶银纳米微粒的平均直径为291.7 nm,稳定性良好,5 min内溶出NN2211溶解度度达到90%。磺胺嘧啶银纳米微粒的LD50为252.1mg/kg,远大于局部治疗所需剂量。银离子体内蓄积主要在肝脏和脾脏,少量在脑中蓄积。细胞毒性结果表明磺胺嘧啶银纳米微粒较原料药毒性显著升高,以温敏凝胶为载体可显著降低磺胺嘧啶银纳米微粒的细胞Cell Imagers毒性。磺胺嘧啶银纳米微粒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仅为原料药的一半。载磺胺嘧啶银温敏凝胶在32℃时可在皮肤迅速成膜,由液态转变为半固体的凝胶状态,实现喷涂给药以减轻患者痛苦。将载药温敏凝胶用于小鼠深二度烫伤感染模型,创口部位菌落显著降低,结痂可在7天内脱落,14天内创口愈合率可达到85%,优于市售磺胺嘧啶银乳膏。结论磺胺嘧啶银纳米化可显著改善其溶解度,半数致死量相当于临床拟用剂量的4~5倍,安全性高。载磺胺嘧啶银纳米微粒泊洛沙姆温敏凝胶可有效降低磺胺嘧啶银的潜在细胞毒性,保留抗菌性能并显著促进创口愈合,有望成为磺胺嘧啶银的理想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