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大量研究报道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抑郁症个体存在注意、记忆、执行功能等认知加工的异常,但是有关其推理加工状况的研究较少。基于贝叶斯理论模型,本研究采用两个版本的珠子任务评估青少年PTSD个体和抑郁个体贸然定论状况、探讨贸然定论产生的可能心理机制,进一步检验临床症状、工作记忆、执行功能与贸然定论的关系。方法:采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 6.0)筛查入组23名青少年PTSD个体、30名青少年抑郁个体和Emphysematous hepatitis32名健康对照组,选取经典珠子任务范式和带有情绪效价的珠子范式的变式评估贸然定论,字符数字广度和计算机版本Stroop测验评估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和容忍不确定性问卷测量临床症状和不Baricitinib确定容忍性。结果:首先,PTSD组、抑郁组和对照组被试贸然定论比例分别约为26%、28%和18%,无显著性差异,同时三组被试抽取信息的次数无显著差异。其次,决策的确定性水平分析表明,在情绪珠子任务的低难度水平上PTSD组和抑郁组的平均决策阈限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在所有版本任务和所有难度水平上,对照组决策前的确定性水平均高于其余两组,但统计学上不显著。第三,反应时分析结果表明,经典珠子任务低难度水平上,PTSD组和抑郁症组反应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再有,抑郁组中抽取信息次数与各种临床症状显著负相关,决策前的确定性水平与临床症状和无法容忍不确定性负相关,PTSD组中决策前的确定水平与PTSDselleck化学症状显著负相关;最后,所有结果在控制了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后均无显著变化。结论:独立于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状况,青少年中PTSD个体和抑郁个体决策阈限较低。尽管PTSD和抑郁贸然定论比例无明显升高,但贸然定论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相关。无法容忍不确定性和较低的决策阈限可能是情感障碍个体贸然定论的机制。未来的研究需要大样本被试用维度的测试方法重复验证PTSD和抑郁贸然定论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