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太原市于2010年建立了HFMD监测系统,为了解有关HFMD流行病学特征以及柯萨奇病毒A16(Coxsackievirus A16,CVA16)的遗传特征,我们研究了2010-2021年中国山西省太原市HFMD的流行病学和CVA16的遗传特征。通过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太原市HFMD的流行情况,增加全球范围内CVA16的可用遗传资源,为Dolutegravir分子量HFMD的预防、控制及疫苗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太原市不同区县的10家医院采集发病后3天内临床诊断的HFMD病例,每个月至少采集5份样本,样本类型为咽拭子或粪便,按照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由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将样本送至太原市CDC微生物检验科。2010-2021年共采集6641份样本,送往太原市CDC微生物检验科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2010-2021年太原市HFMD流行病学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使用Excel、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对收集的样本进行肠道病毒RNA提取,使用三通道实时荧光定量PCR肠道病毒检测试剂盒进行核酸检测,对CVA16病毒核酸阳性的样本,扩增VP1基因全长序列并进行测序。3.对测序所获得的核苷酸序列使用Sequencher(5.4.6)软件进行拼接和比对;使用Bio Edit(7.2.5)软件对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进行分析。采用MEGA(11.0.11)软件对太原市CVA16毒株的VP1序列与国内外参考毒株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分析CVA16的基因特征。结果:1.201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太原市共报告HFMD 71158例。HFMD的年平均发病率为123.69例/10万人(20.68-219.25/10万人)。大多数HFMD病例发生在1至5岁年龄组84.42%(60075/71158)。男性HFMD的发病率(144.41/10万人)明显高于女性(101.20/10万人)(χ~2=22188.249,P<0.001),平均男女性别比为1.47:1。2.除2020年受新冠SAG小鼠肺炎疫情影响外,HFMD病例月分布呈现两次疫情高峰;一个高峰在5月至8月,另一个高峰在10月至12月。HFMD病例峰值出现了明显的变化,2016年(包括)之前的高峰在6月,到2017年以后转移至7月。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仅在2020年10月至12月出现HFMD疫情高峰,占全年病例的74.33%。3.6641份样本中共检测到4236份EV阳性样本,其中EV-A71 988份(23.32%)、CVA16 1488份(35.13%)、其他肠道病毒1760份(41.55%)。4.太原市CVA16毒株属于B基因型中的B1基因亚型,并处于两个不同的进化分支,分别为B1a、B1b。在所有毒株中,184株为B1b,38株为B1a。184株B1b毒株主要处于两个不同的传播链,一个流行于2012年至2019年,另一个流行在2016年至2021年,而38株B1a毒株在2010年至2015年和2019年至2021年流行。5.太原市CVA16核苷酸同源性为86.5%-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6.9%-100%;太原市CVA16毒株与原型株(G10/RSA/1951)在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上的同源性分别为74.2-77.2%和90.9-92.2%。184株B1b CVA16在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上同源性分别为90.6-99.8%和97.9-100%。38株B1a CVA16毒株在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上分别具有90.5-99.8%和97.6-100%的同源性。结论:太原市12年(2010-2021年)HFMD病例监测数据显示,HFMD感染人群中,男性患病人数明显高于女性,1-5岁的儿童占大多数。HFMD病例全年均有报告,但呈明显的季节性,高发病区主要在小店区、万柏林区、杏花岭区。根据太原市HFMD的流行特征,需针对高危地区,在高发时间前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减少HFMD的流行。HFMD的病原体谱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由EV-A71引起的HFMD病例数量逐渐减少;但是,CVA16仍然流行,并已成为太原市引起HFMD的最重要病原体之一。在太原市发现的所有CVA16毒株都属于B基因型,B1亚基因型,分属于两个进化支B1a和B1b。因此实验室应扩大肠道病毒病原型别medical dermatology监测范围,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病原检测,为太原市HFMD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