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模式对腹腔镜肠癌术后疼痛及胃肠功能影响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1、分析腹腔镜肠癌根治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和术后镇痛模式对患者术后疼痛效果,以探讨出最合适的术后镇痛方案。2、分析镇痛模式对择期腹腔镜下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行择期择期腹腔镜下肠癌根治术的患者的麻醉信息系统及病案查询系统回顾。统计408份病例,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研Genetic engineered mice究对象,剔除108例病人(15例术后送ICU;26例非计划二次手术;30例中转开腹;37例留置造瘘口),符合纳入符合标准300例择期行腹腔镜肠癌根治术患者的相关病案信息。本研究根据已完成腹腔镜下肠癌根治术的麻醉镇痛方案将300例患者按照术后镇痛方式分为四组:A组(MS-275纯度IOR组,n=55):患者术后按需使用镇痛药;B组(PCIA组,n=125):患者自控经静脉连续镇痛;C组(PCEA组,n=60):患者自控硬膜外连续镇痛;D组(PCIA+TAP组,n=60):患者自控经静脉连续镇痛+腹横肌平面阻滞。第一部分:腹腔镜肠癌根治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和腹腔镜肠癌根治术后镇痛模式对患者术后疼痛效果。分析择期腹腔镜下肠癌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以是否为中重度疼痛(评估标准:VAS≥4)作为因变量,将年龄、BMI、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出血量、性别、吸烟、饮酒、ASA分级、吸入麻醉药种类、病理分期、手术部位、镇痛方式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术后镇痛方案的患者术后VAS最高值、追加镇痛次数,比较腹腔镜下肠癌手术合适的术后镇痛方案。第二部分:镇痛模式对择期腹腔镜下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比较四组镇痛模式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服用泻药次数、进饮时间、进全粥时间、术前白细胞计数、术后24h白细胞计数、术后第三天白细胞计数、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资料,比较腹腔镜下肠癌手术合适的术后镇痛方案。结果:第一部分腹腔镜肠癌根治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和腹腔镜肠癌根治术后镇痛模式对患者术后疼痛效果。1.1腹腔镜肠癌根治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术后疼痛的单因素分析:以是否为中度疼痛作为因变量,将年龄、BMI、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出血量、性别、吸烟、饮酒、ASA分级、吸入麻醉药种类、病理分期、手术部位、镇痛方式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BMI、病理分期、镇痛方式为IOR和PCIA(参考:PCEA)均是影响中度疼痛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疼痛的多因素分析:Logo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越小、BMI越高、病理分期越高、镇痛方式为IOR和PCIA(参考:PCEA)均是影响中度疼痛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提示年龄每降低1岁,术后发生中度疼痛的风险增加1.089(1/0.918)倍;BMI每升高1kg/m2,术后发生中度疼痛的风险增加1.402倍;相比于病理分期Ⅰ-Ⅱ期,Ⅲ-Ⅳ期术后发生中度疼痛的风险是7.115倍;相比于使用镇痛方式为PCEA,使用镇痛方式为IOR术后发生中度疼痛的风险是14.087倍,使用镇痛方式为PCIA术后发生中度疼痛的风险是8.231倍。1.2四组患者术后疼痛指标比较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与PCEA组比较,PCIA+TAP组、PCIA组、IOR组追加镇痛次数和术后VAS最高值明显增高(P<0.05);与PCIA+TAP组比,PCIA组、IOR组追加镇痛次数和术后VAS最高值明显增高(P<0.05);与PCIA组比,IOR组追加镇痛次数和术后VAS最高值明显增高(P<0.05)。第二部分镇痛模式对择期腹腔镜下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2.1四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比较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四组患者排气时间和进流质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A组排便时间和进全粥时间长于IOR组、PCEA组和PCIA+TAP组(P<0.05);IOR组、PCEA组和PCIA+TAP组排便时间和进全粥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OR组术后住院时间长于PCIA组、PCEA组和PCIA+TAP组(P<0.05);PCIA组术后住院时间长于PCEA组和PCIA+TAP组(P<0.05);PCEA组和PCIA+TAP组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EA组服用泻药次数多于PCIA组、IOR组和PCIA+TAP组(P<0.05);PCIA组服用泻药次数多于IOR组和PCIA+TAP组(P<0.05);IOR组和PCIA+TAP组服用泻药次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经卡方检验发现,四组患者在发热、心衰和脑梗术后并发症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手术前后四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比较时间效应事后比较:与术前比较,四组患者术后24小时和术后第3天白细胞计数均上升(P<0.05)。组间比较:术前四组患者白细胞计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和术后第3天,IOR组的白细胞计数高于PCIA组、PCEA组和PCIA+TAP组(P<0.05);PCIA组的白细胞计数高于PCEA组和PCIA+TAselleckchem Ferrostatin-1P组(P<0.05);PCEA组和PCIA+TAP组的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越小、BMI越大、病理分期越高、镇痛方式(IOR和PCIA)是腹腔镜下肠癌手术患者发生术后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更需要警惕腹腔镜肠癌术后疼痛的影响,选择合适的镇痛方式。连续硬膜外镇痛(PCEA组)和连续静脉镇痛+腹横肌平面阻滞组(PCIA+TAP组)都是择期腹腔镜下肠癌手术更能减少术后疼痛的镇痛方案。而PCIA+TAP组比PCEA组对胃肠功能影响较少,是择期腹腔镜下肠癌手术的更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