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它西普和贝利尤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研究

目的:与传统药物治疗作比较,评价泰它西普和贝利尤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希望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9月-2022年8月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门诊和住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共91例,分为泰它西普组、贝利尤单抗组、传统药物组,通过回顾观察三组患者在基线、治疗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以及激素用量的变化,评估比较三组间的差异。用SPSS统计软件作统计分析。结果:共91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泰它西普组31例,贝利尤单抗组30例,传统药物组30例。三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无统计学差异。1.基线水平三组患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指数(System 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评分在泰它西普组(13.94±6.81)与贝利尤单抗组(13.37±5.89)无统计学差异,传统药物组SLEDAI评分(8.83±3.80)相对较低(P<0.05)。三组患者的脏器受累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糖皮质激素的初始剂量泰它西普组(50.32±8.65)mg/d,贝利尤单抗组(39.53±18.30)mg/d,传统药物组(47.83±9.44)mg/d,三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抗ds-DNA抗体三组间有差异(P<0.05),泰它西普组和贝利尤单抗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较传统药物组抗体阳性比例更高。2.1个月时三组间淋巴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肾Serine Protease抑制剂小球滤过率、免疫球蛋白、补体、糖皮质激素Western medicine learning from TCM剂量无统计学差异。3.3个月时泰它西普组和传统药物组较贝利尤单抗组Ig M和Ig A水平低(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4.6个月时贝利尤单抗组较其它组谷丙转氨酶升高(P<0.05);泰它西普组血Ig A水平较另外两组降低(P<0.05),泰它西普组补体C4水平明显升高(P<0.05),泰它西普组抗ds DNA抗体水平明显减低(P<0.05),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5.观察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泰它西普组出现上呼吸道感染2例,1例肝损伤,2例免疫球蛋白低于正常水平。贝利尤单抗组未出现感染病例,1例出现关节疼痛。传统药物组1例出现乏力、关节不适,1例出现多毛、心悸表现。结论:1.泰它西普和贝利尤单抗在减少SLE患者糖皮质激素用量,改善免疫学指标方面有相对确认细节优势,而且泰它西普比贝利尤单抗更明显。2.泰它西普和贝利尤单抗总体比较安全,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