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方式(LISA)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丹阳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84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84例患儿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2例),对照组采用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拔管(INSURE)技术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给药,试验组采用LISA技术行PS给药。比较两组患儿动脉血气指标、氧化应激指标、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之比(PaO_2/FiO_2)、pH值等指标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pH值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aO_2、Pa获悉更多O_2/FiO_2指标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a CO_2指标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试验组PaO_2、Pa O_2/Fi O_2指标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a CO_2指标表达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通道蛋白1 (AQP-1)、水通道蛋白5 (AQP-5)等指标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GSH-Px、SOD等指标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MDA、AQP-1、Ain vivo immunogenicityQP-5等指标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GSH-Px、SOD等指标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MDA、AQP-1、AQP-5等指标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总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而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颅内出血(ICH)等发生率稍低于对Liproxstatin-1使用方法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方式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儿动脉血气及氧化应激指标,减少患儿总氧疗、机械通气以及住院时间,同时也不会增加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