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曼氏杆菌(Mannheimia haemolytica,Mh)是引发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重要病原菌之一,该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给养牛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临床防治该病主要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但抗生素广泛使用可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增强以及在机体内产生药物残留等问题。近年来,中药单体被广泛开发利用,为畜禽疾病防治提供了新思路。黄芩苷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在动物疾病的防治中发挥其抗炎、抗菌、抗病毒等多种功效。黄芩苷防治溶血性曼氏杆菌引发的呼吸道疾病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探究黄芩苷对溶血性曼氏杆菌诱导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首先利用牛鼻甲(Bovine Turbinate,BT)细胞建立Mh诱导细胞炎症损伤模型,采用MTT法筛选Mh的感染剂量和黄芩苷给药剂量之后,应用q PCR方法检测各组BT细胞中IL-1β、IL-6、TNF-αm RNA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TLR4、P-IκBα、P-P65、P-ERK1/2、P-P38、P-JNK1/2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再利用Mh诱导BALB/c小鼠构建肺炎模型,检测各组小鼠的肺脏湿重/干重比值及BALF中的蛋白浓度,通过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肺脏中MDA、GSH、SOD的含量,HE染色观察肺脏组织病理学变化,从而验证黄芩苷对Mh诱导小鼠肺炎的治疗作用;最后通过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L-1β、IL-6、TNF-α的含量,q PCR方法检测小鼠肺脏中IL-1β、IL-6、TNF-αm RNA的转录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肺脏中TLR4、P-IκBα、P-P65、P-ERK1/2、P-P38、P-JNK1/2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探究黄芩苷防治Mh引起小鼠肺炎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Mh对BT细胞的最适感染剂量为1×10~6CFU/m L,选取2Blebbistatin溶解度0μM、40μM、80μM浓度的黄芩苷溶液用于后续实验。经过黄芩苷处理后,BT细胞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m RNA转录水平极显著低于感染组(P<0.001),TLR4、P-IκBα、P-P65、P-ERK1/2、P-P38、P-JNK1/2蛋白的表达量低于感染组,其中黄芩苷高剂量组细胞中TLR4、P-ERK1/2、P-P38、P-JNK1/2蛋白表达量极显著低于感染组(P<0.001)。在体内治疗实验中,经黄芩苷处理后,小鼠肺脏湿重/干重比极显著低于感染组(P<0.001),BALF中蛋白浓度低于感染组,其中高剂量组极显著低于感染组(P<0.001)。与感染组小鼠相比,黄芩苷处理后小鼠肺脏中MDA含量降低,并且高剂量组呈现显著差异(P<0.01),而SOD和GSH的水平升高,其中高剂量组小鼠肺脏中GSH水平极显著高于感染组(P<0.001)。HE染色结果显示,经过黄芩苷处理后,有效改善了肺损伤程Ipatasertib度,具体为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肺泡上皮细胞脱落减少,空泡内的出血现象减轻。在体内实验中,经过黄芩苷处理后,小鼠血清中ILtubular damage biomarkers-1β、IL-6、TNF-α分泌量均呈现下降趋势,且高剂量组的炎症因子分泌量极显著低于感染组(P<0.001)。小鼠肺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m RNA转录水平均低于感染组,其中高剂量组的肺脏中三种炎症因子m RNA转录水平均极显著低于感染组(P<0.001),小鼠肺组织中TLR4、P-IκBα、P-P65、P-ERK1/2、P-P38、P-JNK1/2蛋白的表达量相比于感染组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黄芩苷高剂量组小鼠肺组织中P-IκBα、P-ERK1/2、P-P38、P-JNK1/2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感染组(P<0.001)。综上所述,黄芩苷通过调控TLR4/NF-κB和MAPK信号通路,发挥其对溶血性曼氏杆菌诱导BT细胞和小鼠肺脏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