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作为第二大最普遍的精神障碍,影响睡眠的发生和维持,并伴有诸如清醒时的烦躁或疲劳等症状。然而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失眠的药物长期使用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许多中药具有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且副作用低。鉴于此背景,本论文以改善睡眠为功能指标、以药食同源中药材为原料,通过数据挖掘、配伍优化、功能评价及作用机制分析,进行了有助于改善睡眠的功能性食品配方设计研究,完成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有以下几方面:(1)基于数据挖掘的改善睡眠药食同源中药材原料筛选。对文献及专利进行数据挖掘,得到804个配方,包括文献配方70个,专利配方666个,特殊食品配方68个。前10味高频药食同源中药为酸枣仁、当归、茯苓、百合、黄芪、党参、枸杞、龙眼肉、人参、栀子;由关联规则分析可知,关联selleck合成度最高的前两个组合分别是酸枣仁-当归、酸枣仁-茯苓,高频原料关联网络显示,酸枣仁-当归-茯苓关联度最强;改善睡眠高频中药功效可分为8类,按照频次高低依次为:安神药、补气药、利水渗湿药、补血药、清热药、补阴药、温里药、平肝息风药;高频中药用药属性分析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药性方面为平性药、药味方面为甘味药、归经方面为心经。通过以上分析并结合中医理论Dorsomorphin纯度推理出改善睡眠的原料为酸枣仁、茯苓、当归、黄芪、栀子。(2)基于药食同源中药材改善睡眠的功能性食品配方设计。以PCPA失眠小鼠为模型,通过均匀设计法对酸枣仁、茯苓、当归、黄芪和栀子的合理组成和剂量配比进行优化,经戊巴比妥钠延长睡眠时间实验、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实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实验的评价,分别得到三组理论配方:配方一包括酸枣仁15 g、茯苓13.6 g、当归10 g、黄芪30 g;配方二包括茯苓15 g、当归10 g、黄芪30 g、栀子10 g;配方三包括酸枣仁15 g、茯苓15 g、当归10 g;验证试验表明,配方二改善睡眠效果最佳。(3)配方二改善睡眠的功能评价。通过《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方法(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中所列的方法进行功能评价,证明了配方二的改善睡眠作用;进一步的睡眠相关神经递质5-HT、GABA、DA含量测定表明,配方二能升高小鼠脑组织的5-HT和GABA含量,降低DA含量(p<0.01)。(4)配方二改善睡眠的作用机制网络药理学探析。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配方二改善睡眠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豆甾醇、谷甾醇、去氢齿孔酸,核心作用靶点为ACTB、AKT1、IL6、TNFConditioned Media、INS、IL1B、TP53、CASP3、CXCL8,参与的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神经突触信号的传递和炎性细胞因子的调控。综上所述,本研究所设计的由茯苓15 g、当归10 g、黄芪30 g、栀子10 g组成的配方(即配方二)具有改善睡眠的功能,其改善睡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神经突触信号传递和炎性细胞因子调控有关,研究结果为有助于改善睡眠的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了有效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