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对蒽环类药物致心脏毒性相关的基因表达数据集进行分析,寻找关键调控信使RNA(mRNA)及靶向微小RNA(miRNA),为蒽环类药物致心肌损伤提供早期诊断标志物。方法 利用GEO数据库获得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相关基因表达谱数据(GSE76314),其对特异性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源性心肌细胞使用0μmol(A组)、1μmol(B组)阿霉素诱导24 h的mRNA表达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获得差异性mRNA表达谱;通过基因本体功能注释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差异表达mRNA发挥的功能;对所有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二次筛选,界定|FC|>2为明显差异表达基因,分别对上调和下调基因进行靶向miRNA预测。筛选出目标miRNA,使用5μmol吡柔比星诱导人心肌细胞后,通过qPCR验证目标miRNA表达情况。结果 数据集GSE76314得到上调基因10个,下调基因7个(|FC|>2,P<0.05),基因本体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在细胞黏附及脂质代谢等方面发挥调控作用;KEGG通路富集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PPAR、p53和甾体生物合成等信号通路。对明显差异表达基因经miRanda和TargetScan软件进行靶向miRNMC3体内实验剂量A预测,选取条件为Score>170,EnergVibrio fischeri bioassaye<-30,发现miR-1273g-3p是金属硫蛋白1F与S期激酶相关蛋白2的共同靶向miRNA,miR-1273g-3p可能在蒽环类药物导致的心肌损伤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qPCR结果显示,经吡柔比星诱导后的人心肌细胞中miR-1273g-3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Angiogenesis抑制剂照组。结论 miR-1273g-3p可能通过重点调控金属硫蛋白1F和S期激酶相关蛋白2在蒽环类药物致心肌损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蒽环类药物致心肌损伤的有效的临床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