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污染物OBS的毒性分析与健康风险评价

目的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OBS)是一种含氟表面活性剂,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新型替代物,仍具有一定的持久性、生物累积性。随着OBS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OBS暴露引起的生物毒性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备受关注。目前O点击此处BS在人体血液和组织样本均可以检出,然而关于OBS暴露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及分子机制研究迄今为止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揭示新污染物OBS的毒性机制和健康风险。材料和方法体外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HUVECs)进行OBS暴露处理,IACS-010759分子式利用MTT分析细胞毒性,探讨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利用胎盘蓝染色进行细胞计数分析细胞增殖情况;添加氧化应激抑制剂NAC,测定氧化应激指标,包括ROS,MDA,SOD,CAT水平;提取总RNA,进行基因表达谱和miRNA表达谱联合分析,并利用Nextbio软件进行疾病预测分析。结果随着OBS暴露浓度升高细胞生存率逐渐降低,经计算IC50为33.43μM。细胞计数结果显示OBS 10μM开始出现细胞增殖抑制,具有显著性差异。随着OBS暴露浓度增加引起ROS产生增加和MDA水平升高,20μM具有显著性差异;从OBS10μM开始SOD和CAT水平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NAC能够干扰20μM OBS产生的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测序分析结果发现,20μM OBS引起535个基因表达上调,150个基因表达下调,GO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功能主要和细胞粘着、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形成等有关;KEGG通路分析发现与p53、MAPK、TNF信号通路有关。利用Nextbio软件进行疾病预测分析发现OBS暴Oncological emergency露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和炎症性肠病等疾病有关。20μM OBS引起39个miRNA表达上调,35个miNRA表达下调,靶基因预测分析发现13个miRNA-mRNA表达存在负相关性,其中3个miRNA与7个转录因子和4个靶基因存在调控关系,功能上可能参与调控细胞黏附、细胞外基质降解,并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关。结论 OBS暴露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预测与心血管疾病有关,造成人体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