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对三桠苦茎与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特点进行研究与比较。方法 通过PubMed与中国知网收集三桠苦茎和叶的化学成分信息并于SwissADME平台进行成分筛选,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进行靶点预测;利用DrugBank、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检索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的疾病靶点并与三桠苦茎和叶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进行映射取交集,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Caspase抑制剂“活性成分-有效靶点”网络;将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应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B-DOCK2进行关键成分microbiota stratification与有效靶点的分子对接研究。结果 三桠苦茎中筛选得54个活性成分,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交集靶点40个;三桠苦叶中筛选得91个活性成分,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交集靶点102个;在三桠苦茎与叶度值大于二倍中位数的活性化合物群中,不存在共有活性成分;三桠苦茎与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核心靶点与关键通路出现交叉并在生物过程中呈现出多向协同作用;预测三Gefitinib核磁桠苦茎干预RA的核心成分4-甲基喹诺酮、藿香黄酮醇、亚油酸等与叶干预RA的核心成分山柰酚、槲皮素、异鼠李素可能通过AKT1、EGFR与MCL1等共同靶点,作用于PPAR、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与NF-κB等共同信号通路干预RA;在分子对接验证中,所有结合能均小于-5 kcal·mol-1,其中三桠苦茎中结合能小于-7 kcal·mol-1的有11组,叶中有19组,分别占44%和63%。结论 三桠苦茎与叶干预RA的活性成分具有明显差异但作用机制高度协同;三桠苦叶在RA的干预中可能展现出比茎更强的活性。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三桠苦入药部位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