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早期恢复的影响

目的:主要目的:本研究拟探讨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次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及恢复质量评分-40等的测定,结合主要结局指标拟探讨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患者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根据本研究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随机选取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手术室2022年9月至2023年1月在全麻下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本试验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0.05 mg/kg,舒芬太尼0.4μg/kg,顺式寻找更多阿曲库铵0.2 mg/kg,依托咪酯0.2~0.4 mg/kg进行麻醉诱导,随后静脉泵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利多卡因试验组(L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每组30例。利多卡因试验组(L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1.5 mg/kg利多卡因(静脉泵注时间大于10min),随后以1.5 mg/kg/h的速度连续静脉泵注利多卡因直至手术结束。生理盐水tethered membranes对照组(C组)患SCH727965抑制剂者使用相同的应用方案按照相同的体积和速度给予0.9%的生理盐水。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0.5 h(t_6)、1 h(t_7)、4 h(t_8)、8 h(t_9)、24 h(t_(10))、48 h(t_(11))数字评定量表(NRS)。次要结局指标为患者的阿片类镇痛药物的消耗量;诱导前(t_0)、插管前(t_1)、插管后(t_2)、拔管前(t_4)、拔管后(t_5)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使用ELISA试剂盒测定在诱导前(t_0)、麻醉结束后(t_3)、术后24 h(t_(10))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含量;术前1天(t’)和术后1天(t_(10))的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麻醉结束后(t_3)利多卡因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ASA分级和吸烟史等一般情况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的病灶部位、手术类型、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等手术相关情况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利多卡因组患者在术后0.5 h(t_6)、1 h(t_7)、4 h(t_8)、8 h(t_9)、24 h(t_(10))、48 h(t_(11))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消耗量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利多卡因组患者在插管后(t_2)和拔管后(t_5)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诱导前(t_0)、插管前(t_1)、拔管前(t_4)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SpO_2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利多卡因组在麻醉结束后(t_3)和术后24 h(t_(10))血清中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时间点两组血清中CRP、MCP-1、MMP-9的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患者在术前一天(t’)和术后一天(t_(10))的QoR-4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麻醉结束后(t_3)利多卡因组中仅有一例患者术后出现了轻微的口唇刺痛。结论:本研究表明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麻醉的过程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显著降低了术后疼痛,血清IL-6的水平,因此,利多卡因可作为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多模式镇痛的一部分,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