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临床研究采用前瞻性的方法,通过观察RSL3加味柴胡疏肝散口服联合自拟肛窦炎方保留灌肠治疗肝郁气滞型肛窦炎的临床疗效,来探讨疏肝解郁法在肛窦炎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均来源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门诊招募的肝郁气滞型肛窦炎患者。本研究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入组时,对两组受试者的基本信息(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病程时长)、临床症状(肛门区域坠胀感、瘙痒、疼痛)和客观体征(肛窦充血程度、肛窦水肿情况)以及中医症候(胸部满闷、胁肋胀痛Adezmapimod供应商、嗳气)以及焦虑阳性率、抑郁阳性率进行评估。对照组接受心理疏导及自拟肛窦炎方保留灌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每疗程7天,共4个疗程。经过4个疗程治疗后,再次对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中医证候及焦虑阳性率、抑郁阳性率进行评估,统计治疗的有效率以及安全性,并随访3个月,统计复发率。本研究将所收集的数据录入Excel表格,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运用SPSS2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对计数类数据,用例数和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连续型变量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s)表示,差异性分析选用t检验。有序分类变量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本课题以P<0.05作为判断统计学意义的界值。结果:1、本次临床研究初始收集肝郁气滞型肛窦炎患者74例,研究过程中失访4例,最终纳入70例。2、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分布、root nodule symbiosis性别构成、病程时长、症状积分、体征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焦虑阳性率、抑郁阳性率等数据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3、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焦虑阳性率、抑郁阳性率均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体征方面,两组积分均下降,治疗组在降低肛窦水肿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但对于降低肛窦充血积分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4、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1.4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1.4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为期3个月的随访中,治疗组出现1例复发情况,对照组复发例数达7例,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5、在整个治疗周期及随访期间,两组受试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加味柴胡疏肝散能明显改善肝郁气滞型肛窦炎患者肛门坠胀、瘙痒和疼痛等症状,显著减轻肛窦水肿程度,明显缓解焦虑、抑郁等情志异常。随访显示,该疗法远期疗效好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建议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同时本研究也丰富发展了肛窦炎的中医病因学说,确立了情志因素在本病发病中的重要地位。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为本病的重要发病机制。调摄情志可预防本病的发生及发展。
Author: admin
静脉血栓栓塞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时抗Xa因子活性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静脉血栓栓塞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时抗Xa因子活性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的210例静脉血栓栓塞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抗Xa因子活性检测结果将其分为抗凝不足组(<0.6 U/mL,n=66)、抗凝达标组(0.6~1.0 U/mL,n=133)和抗凝过度组(>1.0 U/mL,n=11)。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静脉血栓栓塞类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使用低分子肝素品种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等,然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抗Xa因子活性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静脉血栓栓塞类型、APACHEⅡ评分、使用低分子肝素品种及WBC、PLT、Hb、FIB水平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不足组、抗凝达标组和抗凝过度组3组患者在ATⅢ活性、血浆D-D、CCobimetinib细胞培养CR水平及APTT、PT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trongyloides hyperinfection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TⅢ活性和CCR是影响静脉血栓栓塞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时抗Xa因子活性的独立影响因素(OR=2.876,95%CI:1.846~4.448;OR=2.653,95%CI:1.796~4.037;P<0.05)。结论 静脉血栓栓塞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时应注意检测抗Xa因子活GSK2118436 molecular weight性以指导患者个体化用药,且患者体内ATⅢ活性及CCR是影响抗Xa因子活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于ATⅢ缺乏者应及时进行外源性补充以提高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活性。
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水平与肥胖型支气管哮喘病儿外周血炎症水平、免疫功能及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肥胖型支气管哮喘病儿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水平与外周血炎症水平、免疫功能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张家口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支气管哮喘病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肥胖型哮喘组60例,非肥胖哮喘组60例,另选取同期12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根据肥胖型哮喘病儿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哮喘29例,中度哮喘24例,重度哮喘7例。检测各组血清FGF-1、补体C3、C4、肿瘤坏死因子α(TNF购买FUT-175-α)、白细胞介素(IL)-4、IL-6水平,并分析肺功能系列参数[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峰值流速(PEF)、一秒率以及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结果 肥胖型哮喘组FGF-1相对表达水平(6.88±0.37)高于非肥胖哮喘组(5.62±0.21)和健康对照组(2.60±0.87)(P<0.05);肥胖型哮喘组FEV1%、一秒率、PEF、MMEF水平均低于非肥胖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肥胖型哮喘重度组FGF-1、补体C3、C4、TNF-α、IL-4、IL-6水平分别为(8.79±1.63)、(2.26±0.47)g/L、(0.75±0.05)g/L、(183.76±46.22)ng/L、(113.44±27.meningeal immunity15)ng/L、(18.51±6.03)ng/L均高于轻度组(5.95±1.04)、(1.76±0.2MRTX849 IC508)g/L、(0.51±0.02)g/L、(123.63±16.28)ng/L、(70.53±15.97)ng/L、(8.29±2.54)ng/L及中度组(6.72±0.41)、(1.84±0.25)g/L、(0.55±0.06)g/L、(144.96±22.31)ng/L、(82.50±13.42)ng/L、(11.15±3.12)ng/L(P<0.001);肥胖型哮喘重度组FEV1%、一秒率、MMEF水平均低于轻度及中度组(P<0.05);肥胖型哮喘病儿FGF-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1,P<0.001),与FEV1%、一秒率呈负相关(r=-0.33,P=0.007;r=-0.42,P<0.001),然而FGF-1与PEF和MMEF之间并无相关性(P>0.05);非肥胖型哮喘病儿FGF-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肥胖型支气管哮喘FGF-1水平较…
循环胆汁酸影响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目的 探究超重/肥胖PCOS患者经限制热量饮食(calorie-restricted diet,CRD)或度拉糖肽联合CRD干预后胆汁酸变化,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联。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进行的随机、Tezacaftor供应商对照、开放标签研究中筛选的68例超重/肥胖PCOS患者,6个月内随机分为CRD组(33例)或度拉糖肽联合CRD组(35例)。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的方法检测CRD或度拉糖肽联合CRD干预前后的血清胆汁酸谱,并探讨差异胆汁酸与PCOS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超重/肥胖PCOS患者经CRD干预后,总胆汁酸水平、初级胆汁酸及次级胆汁酸百分比无差异,血清中石胆酸(lithocholic acid,LCA)和牛磺石胆酸(taurolithocholic acid,TLCA)显著升高。度拉糖肽与CRD联合治疗后,总胆汁酸水平无差异,原发性结合胆汁酸水平显著降低,血清中TLCA、胆酸(cholic acid,CA)、LCA水平均显著升高,然而血清去氧胆酸(glycochenodeoxycholic acid, GCDCA)水平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表BYL719明,超重/肥胖PCOS患者治疗后胆汁酸的变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等临床特征的改善有关。结论 研究表明CRD或度拉糖肽联合CRD改变了超重/肥胖PCOS患者的机体胆汁酸代谢。机体胆汁酸代谢与biologic drugsPCOS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等临床特征的改善有关。
以产褥期精神行为异常发病的重症脑静脉血栓形成一例
目的 报道1例以产褥期精神行为异常发病的重症脑静脉血栓形成病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变化,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与结果 女性患者,34岁,分娩后1个月以精神行为异常发病,被家属误以为“产selleck激酶抑制剂后抑郁”bacterial immunity,外院诊断为“精神MRTX849障碍原因待查”,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精神行为异常仍进一步加重,直至出现右侧肢体力弱后,结合影像学检查,最终明确诊断为重症脑静脉血栓形成,经补液、抗凝、降低纤维蛋白原、激素抗炎症、抗精神病药物等治疗后,精神行为异常和右侧肢体力弱症状缓解,预后良好。结论 以精神行为异常发病的脑静脉血栓形成较为罕见,其临床表现与多种精神疾病存在重叠,尤其对于产褥期出现精神行为异常的患者,常误诊为“产后抑郁”,故此类患者出现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时,应警惕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尽早完善多模态影像学检查,以免误诊、误治。
基于生物检测的太赫兹超材料的研究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由于肺癌早期通常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或误诊,导致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治疗效果显著下降。因此,早期诊断对于提高肺癌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延长生存期以及改善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当前,寻找灵敏、快速且无创的肺癌早期检测手段,已成为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血清里面包含了人体状况的重要信息,是癌症辅助检测的重要研究对象。太赫兹技术因其在生物样品检测中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在医学诊断领域得到了获悉更多广泛应用。本文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采集肺癌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血清样本光谱数据,利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分类。通过分类,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分类结果未到达预期。为了进一步提高分类的准确率,本文设计了三款太赫兹超材料传感器,通过仿真表明,所设计的超材料传感器对折射率十分敏感,适合对血清的检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技术检测人体血清。首先对多种癌症类型的血清样本进行太赫兹光谱测量,通过对比各类样本谱图特征,筛选出光谱差异最显著的肺癌样本作为后续研究对象。进一步采集了肺癌恶性、良性患者及健康人群的血清光谱数据,获取频域特征后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CA)与t-SNE进行降维处理。结合支持向量机(SVM)、K近邻算法(KNN)、随机森林(RF)及神经网络(NN)等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对三类血清数据进行分类,最高分类准确率达到96.43%。2.设计了窄带吸收型传感器,该传感器存在四个典型吸收峰,吸收率分别为93%、99%、98%和98%,在其他频段,入射电磁波几乎发生全反射。传感器的Q值分别为16.28、25.25、45.38和59.25,灵敏度分别为500GHz/RIU、620GHz/RIU、580GHz/RIU和980GHz/RIU,FOM值分别为7.14、885、MEK抑制剂8.29和14,随着折射率的变化,谐振峰频移呈线性关系。利用该传感器不仅可以有效增强血清与太赫兹波的相互作用,获得更具特征的透射谱,且可以通过吸收峰的平移分辨具有不同关键物质含量Personality pathology的血清,以期帮助提高血清分类的准确率。3.分别设计了电磁诱导透明(EIT)型传感器和极化转换型传感器。EIT型传感器对应的异常透射峰为1.49THz,灵敏度为348GHz/RIU,具有良好的传感性能。极化转换型传感器三个谐振峰的灵敏度分别为256GHz/RIU、380GHz/RIU,760GHz/RIU。
《针灸大成》肺系疾病诊疗规律分析
目的 分析《针灸大成》中肺系疾病的诊疗规律及古今相较异同点。方法 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摘录《针灸大成》肺系疾病中感冒、咳嗽、哮喘、肺痈、肺痨的相关条目,对高频选穴、所属经脉、特定穴及诊治方法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次分析。结果 《针灸大成》中有关肺系疾病的相关条目共182条,其中涉及穴位124个,使用总频次314次;在治疗肺系疾病中,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取穴数最多,频率均为12.90%,经脉使用频次居前三的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足阳asthma medication明胃经、手太阴肺经,频率分别为17.20%,14.65%,14.65%;四肢部位穴位的使用个数(3-Methyladenine试剂55个)及频次(161次)最高,特定穴应用最多的是五输穴(使用个数34个,频次110次)。结论 在诊治思路、取穴规律方面,《针灸大成》诊治肺系疾病与现代医学具有共性,但在针、灸的量效关系及具体应用中EPZ-6438 IC50存在差异,亟待后续进行针对性研究。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sCD163、CCL18表达水平与肺功能、气道炎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可溶性分化簇163(sCD163)、肺部活化调节趋化因子(CCL18)表达水平与肺功能、气道炎症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1年7月-2023年9月在本院接受支气管哮喘疾病治疗的11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缓解期25例,急性发作期90例,另选择11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sCD163、CCL18、hs-CRP、IL-6、TNF-α和IgE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患者Undetectable genetic causes血清sCD163、CCL18与hs-CRP、IL-6、TNF-α、IgE、FeNO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因素。结果 缓解组和急性发作组患者血清sCD163、CCL18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病情严重程度逐渐增加(P<0.05);缓解组FEV1%、FEV1/FVC均高于急性发作组(P<0.05);缓解组hs-CRP、IL-6、TNF-αJNJ-42756493采购、IgE以及FeNO均低于急性发作组(P<0.05);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sCD16ICI 46474小鼠3、CCL18与hs-CRP、IL-6、TNF-α、IgE、FeNO均呈正相关(P<0.05),与FEV1%、FEV1/FVC呈负相关(P<0.05);血清sCD163、CCL18以及气道炎症相关指标hs-CRP、IL-6、TNF-α、IgE、FeNO为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FEV1%、FEV1/FVC为急性发作的保护因素。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sCD163、CCL18均呈高表达水平,且表达水平与肺功能及气道炎症有关。
中国阿拉杰里综合征患者胆汁淤积性瘙痒的疾病负担
目的 评估中国阿拉杰里综合征(ALGS)患者胆汁淤积性瘙痒的疾病负担,包括对其生命质量、心理健康和医疗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在蔻德罕见病中心(CORD)平台上注册登记的ALGS患者开展问卷调研,共收集到276份问卷数据,并对70例患者的疾病相关经济支出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分析研究。结果 ALGS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性别差异,整体年龄偏低,77.5%患者体重在0~20kg,整体体重偏低;48.2%患者为农村户口,75.7%患者为学龄前儿童,62.Symbiont-harboring trypanosomatids0%患者家庭人口数大于3人,38.4%患者表示该疾病对其上学造成不同程度的困扰;50.0%以上患者出现发育迟缓、皮肤瘙痒、特殊面容、黄疸和心脏异常症状;92.8%患者出现转诊1次以上,56.9%患者出现被误诊现象,5.4%患者致病原因为基因突变,需进行基因检测来确诊;41.1%患者在出生后6个月内会出现瘙痒症状;ALGS导致的疼痛和不舒服对患者影响最大;49.0%患者会出现不同SAG程度的抑郁,34.8%患Docetaxel半抑制浓度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46.6%患者表示该疾病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通过70例患者的经济负担调研发现,过去一年患者家庭年收入为94 100元,而ALGS治疗的直接成本为75922元,间接成本为8078元。结论 ALGS患者在胆汁淤积性瘙痒方面承受着较大的疾病负担,临床未满足需求较大,需要提高对罕见病的知识普及,针对提升肝功能、延缓肝移植进行深入研究和减轻瘙痒症状的干预措施开发将有助于减轻这些患者及其家庭所面临的负担。
合并慢阻肺的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特点调查分析
目的 研究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选取202例病毒性肺炎患者,参照慢阻肺全球创议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慢阻肺组(合并慢阻肺的病毒性肺炎患者, 50例)和无慢阻肺组(单纯病毒Entinostat性肺炎患者, 152例)。收集检测并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情况、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临床症状(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各项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WBBiomass accumulationC)、淋巴细胞计数、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血氧饱和度、血气pH值]、病原学检测结果、住院康复时长以及死亡率。结果 慢阻肺组年龄(76.12±3.49)岁大于无慢阻肺组的(67.45±3.11)岁,而BMI(18.91±2.02)kg/m2低于无慢阻肺组的(23.65±3.10)kg/m2(P<0.05);且慢阻肺组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以及咳痰、呼LXH254半抑制浓度吸困难占比分别为68.00%、52.00%、98.00%、50.00%,均高于无慢阻肺组的50.66%、33.55%、88.16%、27.63%(P<0.05)。慢阻肺组CRP(65.27±10.35)mg/L高于无慢阻肺组的(44.79±4.62)mg/L,而FEV1/FVC(61.59±5.23)%低于无慢阻肺组的(79.68±5.75)%(P<0.05)。慢阻肺组合并细菌感染占比为56.00%,高于无慢阻肺组的32.89%(P<0.05);两组流感病毒感染、其他病毒感染以及合并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占比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慢阻肺组住院康复时长(13.42±2.11)d长于无慢阻肺组的(8.51±1.35)d、死亡率22.00%(11/50)高于无慢阻肺组的5.92%(9/152)(P<0.05)。结论 合并慢阻肺的病毒性肺炎患者年龄普遍较大, BMI往往较低,肺功能较差,且合并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及咳痰、呼吸困难的几率均较高,合并细菌感染风险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