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黄连温胆汤加味及普罗帕酮口服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方法 将2019年1月—2020年3月在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心内科治疗的116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8例,PS-341分子式两组均常规给予抗冠心病治疗,如使用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受体抑制剂(ARB)类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联合黄连温胆汤加味及普罗帕酮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心律失常各类型发作次数、心肌缺血情况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83%(55/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6%(44/58)(P<0.05);两组治疗前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交界性期前收缩、短阵心房颤动等发作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交界性期前收缩、短阵心房颤动等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心肌缺血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心肌缺血总时间明显少于对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gsk126.html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胸闷、胸痛、心悸、气短、乏力、烦躁、头晕、失眠、纳差等中医证候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胸闷、胸痛、心悸、气短、乏力、烦躁、头晕、失眠、纳差等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hyperimmune globulin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连温胆汤加味及普罗帕酮口服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抑制心律失常发作,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增强心肌血液灌注,减轻中医证候,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Author: admin
温阳消瘿方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临床效果及对患者TPOAb、TGAb抗体滴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温阳消瘿方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临床效果及对患者TPOAb、TGAb抗体滴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89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纳入本次实验,以随机数字法将纳入患者分成对照组(44例)与试验组(45例)两组,对照组患者均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GSKJ4 IC50组治疗基础上结合温阳消瘿方治疗,两组数据比较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philosophy of medicine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滴度、中医证候积分(颈前肿大、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以及治疗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较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TPOAb、TGAb抗体滴度、中医证候积分(颈前肿大、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POAb、TGAb抗体滴度、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试验组较对照组TPOAb、TGBelnacasan细胞培养Ab抗体滴度、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更大(P<0.05)。结论温阳消瘿方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症状显著好转,甲状腺抗体滴度明显改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攀西地区行PCI术患者氯吡格雷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
目的 考察攀西地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为区域性个体化给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12月就获悉更多诊于攀枝花市中心医院的175例行氯吡格雷基因检测的PCI术后患者,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原理对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分析并对不同CYP2C19代谢表型在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血脂史、吸烟史、饮酒史、血型、地区及民族方面的比例分析比较。结果 在175例患者中,CYP2C19medication therapy management*1/*1,CYP2C19*1/*2,CYP2C19*1/*3,CYP2C19*2/*2,CYP2C19*2/*3,CYP2C19*3/*3,CYP2C19*1/*17,CYP2C19*17/*17基因型所占比例分别为34.86%,44.00%,2.86%,10.29%,4.57%,0.57%,2.29%,0.57%;CYP2C19*1,CYP2C19*2,CYP2C19*3,CYP2C19*17分布频率所占比例分别为59.43%,34.57%,4.29%,1.71%;不同CYP2C19Vorinostat代谢表型包括超快速代谢型,快速代谢型,正常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及慢代谢型所占比例分别为0.57%,2.29%,34.86%,46.86%,15.43%。CYP2C19代谢表型在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高血脂史、吸烟史、饮酒史、血型及地区等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是否存在高血压史、维吾尔族、彝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攀西地区行PCI术患者CYP2C19基因存在明显多态性,主要以CYP2C19*1/*2中间代谢型为主,且在不同民族及有无高血压史患者间分布存在差异,临床可参考患者不同CYP2C19基因型,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索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在晚期肝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于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使用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的48例晚Bucladesine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PD-1抑制剂选用帕博丽珠单抗。随访入组患者,使用mRECIST标准评价肝内病灶疗效,采用RECIST1.1标准评价肝外转移灶疗效。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Fulvestrant配制果 48例肝癌患者中,21例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15例疗效评价为疾病稳定,12例疗效评价为疾病进展,客观缓解率为43.75%,疾病控制率为75.0%。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mPFS)为7.39个月(95%CI:5.88extramedullary disease~8.9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08%,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31.25%)、疲乏(31.25%)和高血压(27.08%)。结论 以仑伐替尼和PD-1抑制剂联合治疗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不良反应相对可控,此治疗方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双特异性抗体及纳米技术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单克隆抗体已经广泛用于肿瘤的靶向治疗,但由于肿瘤属于异质性疾病,涉及介导疾病进展的多种配受体信号变化以及信号级联通路之间的交互作用。因此,针对单一抗原的治疗难以有效抑制疾病的进程,而阻断多种不同的病理因素和途径是有望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合成生物学、生物工程和纳米技术等在不断发展,利用这些技术来设计工程化的治疗性抗体或可为肿瘤靶向免疫治疗带来新的思路。Marine biodiversity双特异性抗体是一种具有两种抗体特异性的人工抗体,可以同时识别不同的抗原或表位,由此实现多种功能,例如可以将T细胞重定向至肿瘤细胞并同时阻断两条不同的或相互串扰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与此同时,备受关注的纳米载体技术则为双抗体药物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了有利的新工具。本文首先对双特异性抗体的生产和制备做简要介绍,然后对双特异性抗体在恶性血液肿瘤(急GW4869分子量性髓细胞白血病和B细胞恶性血液肿瘤)和实体瘤(乳腺癌、卵巢癌、肺癌和头颈癌等)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做分类介绍,并进一步介绍了双特异性抗体与纳米技术相结合形成的递送系统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双特异性抗体在设计和医学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纳米技术介导的靶向治疗策略在肿瘤治疗中FG-4592生产商的应用前景,以及双特异性抗体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疫苗等其他疗法联合应用的可能。
齿龈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改善1型糖尿病
目的: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T1D)是由于患者体内缺少调节血糖的胰岛素而引起的高血糖症状,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攻击胰腺β细胞导致其不可逆转的破坏,从而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其发病过程与CD4~+T细胞亚群密切相关,主要涉及Th1、Th17和Treg细胞。研究表明,齿龈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且IL-1β可以促进外泌体的分泌,故本研究设置了对照组、GMSC组、GMSC-GW4869组、GMSC-EXO组和IL-1β-GMSC-EXO组,目的是探究人齿龈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GMSC-EXO)对T1D是否有改善作用,并探究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将实验分为两部分,分别是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体内实验:使用自发性的非肥胖糖尿病NOD/Lt J小鼠作为体内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BS组、GMSC组、GMSC-GW4869组、GMSC-EXO组和IL-1β-GMSC-EXO组。在第8周时对小鼠进行尾静脉注射PBS、GMSC或GMSC-EXO,然后每周测量两次体重和血糖。待小鼠处于发病晚期(约32周)时处死取材,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胰腺和肾脏中炎症相关蛋白(P-TLR4、My D88、TRAF6和p65)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胰岛和肾脏病变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和肾脏中与自身免疫反应密切相关的CD4~+T细胞亚群(Th1、Th17、CD4~+IL-10~+和Treg)比例;ELISA检测血清中与炎症发生相关的细胞因子(IFN-γ、IL-17A和IL-10)水平。体外实验:将CD4~+T细胞分别与GMSC、GMSC-GW4869、GMSC-EXselleck抑制剂O和IL-1β-GMSC-EXO共培养3天,然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亚群(Th1、Th17、CD4~+IL-10~+和Treg)的比例,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17A和IL-10)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TLR4-My D88-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TLR4、My D88、TRAF6和p65)的表达。结果:体内实验数据显示,与PBS组相比,GMSC、GMSC-EXO和IL-1β-GMSC-EXO治疗对T1D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胰腺β细胞浸润情况明显减少,胰岛炎明显减轻;胰腺和肾蛋白中TLR4-My D88-NF-κB信号通路蛋白P-TLR4、My D88、Mass spectrometric immunoassayTRAF6、p65均下调;促炎免疫细胞(Th1、Th17)比例降低,抑炎免疫细胞(Treg)比例升高;促炎细胞因子(IFN-γ、IL-17A)水平下降,抑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升高。体外实验数据表明,用GMSC、GMSC-EXO及IL-1β-GMSC-EXO分别与CD4~+T细胞共培养后,促炎免疫细胞(Th1、Th17)比例降低,抑炎免疫细胞(Treg)比例升高;培养上清中促炎因子(IFN-γ、IL-17A)水平下降,抑炎因子(IL-10)水平升确认细节高;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共培养细胞中TLR4-My D88-NF-κB信号通路蛋白(P-TLR4、My D88、TRAF6和p65)的表达均下调。结论:1.GMSC、GMSC-EXO和IL-1β-GMSC-EXO对T1D均有改善作用,在某些方面GMSC-EXO和IL-1β-GMSC-EXO的效果比GMSC更好;2.GMSC-EXO可调节CD4~+T细胞亚群比例及其免疫细胞因子的表达,即通过抑制CD4~+T细胞产生促炎细胞因子,促进CD4~+T细胞产生抑炎细胞因子来减轻胰岛炎;3.GMSC-EXO还可通过抑制TLR4-My D88-NF-κB信号通路来减轻胰岛炎;总之,GMSC-EXO可以通过调节参与免疫应答的CD4~+T细胞亚群及抑制TLR4-My D88-NF-κB通路改善T1D。
积雪草酸对LPS诱导肉鸡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旨在探讨积雪草酸(asiaticimmediate loading acid, AA)预处理对LPS诱导雏鸡急性肝损伤的影响及AA对AMPK-mTOR通路与肝细胞自噬的作用。60只1日龄雏鸡适应性饲养7 d后,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LPS+AA(低、中、高剂量)预处理组和AA对照组。除对照组和LPS组,AA低、中、高剂量预处理组Captisol和AA对照组使用相应剂量的AA预处理14 d外,对照组和LPS组灌胃相同剂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悬浮液。AA预处理组和LPS组在16,18和20日龄腹腔注射LPS(0.5 mg/kg),21 d时采集肝脏样品,-80℃保存,用于后续试验。通过HE染色评估鸡肝细胞的病理损伤,试剂盒检测肝脏组织中AST和ALT的活力,RT-qPCR、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基因和蛋白的Fulvestrant NMR表达;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分别检测Beclin 1、LC3-Ⅱ在肝组织的表达。结果显示:LPS导致肉鸡肝脏出现细胞肿胀、大面积空泡变性以及炎性细胞浸润;而AA预处理有效缓解了LPS引起病理变化,下调mTOR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提高AMPK、ATG5、Beclin 1和LC3-Ⅱ/LC3-Ⅰ的基因和蛋白表达;Beclin 1和LC3-Ⅱ经过AA预处理后在肉鸡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较对照组和LPS组显著升高。其中,30 mg/kg的AA预处理效果呈剂量依赖性。综上所述,AA通过激活AMPK-mTOR通路促进肝细胞自噬有效缓解LPS诱导雏鸡的急性肝损伤。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中药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应用在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对患者的心功能及血浆N末端脑钠肽体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共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44)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n=45)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以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心功能及炎症因子指标,主要包括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NT-proBNP水平、血清胱抑素G(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治获悉更多疗3个疗程后,研究组single-molecule biophysics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的LVEDV、LVESV、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CysC、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可有效促进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恢复,并降低NT-proBN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Z-IETD-FMK体内改善其临床症状并提高治疗效果。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血浆中差异表达microRNA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血浆中差异表达microRNA。方法 从美国国立生物LY294002体内技术信息中心(NCBI)公共数据平台的GEO数据库检索并筛选MCI相关基因芯片数据集,使用GEO2R在线分析工具筛选差异表达的microRNA;利用TargetScan7.2在线预测工具预测差异表达microRNA的靶基因,并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编码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及利用Cytoscape的CytoHubba插件筛选关键基因(Hube gene);利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差异表达microRNA的microRNA-靶基因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关键microRNA;运用R语言分析包对差异表达microRNA的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果 筛选出14个显著下调的microRNAs,通过在线工具预测14个microRNA的靶基因并构建PPI和microRNA-靶基因的相互作用网络,结果显示hsa-miR-27b、hsa-miR-146a、hsa-miR-23a和has-miR-93*是核心网络中的关键microRNA。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关键microRNA主要参与轴突生成、化学突触传递的调控、跨突触信号的调节、信号释放及糖蛋白代谢等生物学过程。而KEGG通路富immune regulation集分析结果显示,它们主要参与调控MAPK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Hippo信号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获悉更多R)信号通路、轴突导向及糖胺聚糖的生物合成等信号通路。结论 hsa-miR-27b、hsa-miR-146a、hsa-miR-23a和has-miR-93*是MCI患者血浆中关键的microRNAs,可能成为诊断MCI进展至阿尔茨海默病(AD)的候选生物标志物。
非洲猪瘟病毒p30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和鉴定
【目的】制备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ZD1839V)p30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非洲猪瘟快速诊断检测方法的建立和疫苗研究提供材料。【方法】构建p30原核表达质粒pET-30a(+)-p30,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诱导表达,通过镍柱亲和层析获得目的蛋白。p30复性后,每2周对BALB/cWnt-C59化学结构小鼠免疫3次,将免疫小鼠的脾脏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ELISA方法和亚克隆筛选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将筛选出的单克隆细胞注射进小鼠腹腔制备腹水,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免疫荧光测定(IFA)和抗体亚型分析来鉴定单克隆抗Bioelectronic medicine体。【结果】试验成功构建了p30蛋白的原核表达质粒,并使用IPTG诱导、纯化获得了原核系统表达的重组p30蛋白;成功制备出4株能稳定分泌针对ASFV p30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H3B4、3F2F5、6E3A1和9D6B9。经ELISA测定抗体腹水效价在1∶100 000~1∶1 000 000之间。经Western blotting和IFA鉴定筛选得到的单克隆抗体与p30蛋白能发生特异性反应。经亚型鉴定,3F2F5和9D6B9 2株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均为IgG2b,轻链均为Kappa;6E3A1株单克隆抗体的重链为IgM,轻链为Kappa;1H3B4株单克隆抗体的重链为IgG2b,轻链为Lambda。【结论】试验成功制备了4株针对ASFV p30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分析了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学特性,为p30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和ASFV血清学检测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