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骨髓炎合并肾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糖尿病足骨髓炎(diabetic foot osteomyelitis, DFO)合并肾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DFO患者发生肾功能异此网站常的影响因素。方法 195例DFO患者,根据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分为肾功能异常组36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73 m~2)]和肾功能正常组159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73 m~2)],比较2组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常规、血脂水平、肝功能、肾功能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FO患者发生肾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肾功能异常组年寻找更多龄[(66.50±10.97)岁]及有高血压病史(80.56%)、冠心病史(58.33%)、脑血管病史(36.11%)比率均高于肾功能正常组[(60.84±10.70)岁、37.11%、37.11%、19.50%](P<0.05),糖尿病病程[20.00(13.50,24.25)年]长于肾功能正常组[13.00(6.00,20.00)年](P<0.05);2组性别比例、糖尿病足病程、Wagner分级、感染程度、收缩压、舒张压及院前使用抗生素、有糖尿病家族史、有吸烟史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异常组三酰甘油[1.50(1.20,1.93)mmol/L]、尿酸[363.50(298.00,435.75)μmol/L]水平均高于肾功能正常组[1.22(0.93,1.60)mmol/L、234.00(182.00,314.00)μmol/L](P<0.05),淋巴细胞百分比[17.88(7.88,23.46)%]、血红蛋白[(96.53±16.74)g/L]、白蛋白[(29.41±5.53)g/L]水平均低于肾功能正常组[18.45(13.17,26.39)%、(112.74±18.14)g/L、(31.84±5.70)g/L](P<0.05)。2组糖化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OR=0.892,95%CI:0.796~0.999,Pinsurance medicine=0.049)、高血压病史(OR=0.046,95%CI:0.003~0.707,P=0.027)、脑血管病史(OR=0.084,95%CI:0.007~0.945,P=0.045)、白蛋白(OR=1.271,95%CI:1.008~1.603,P=0.042)、三酰甘油(OR=0.177,95%CI:0.035~0.892,P=0.036)、尿酸(OR=0.988,95%CI:0.978~0.997,P=0.013)是DFO患者发生肾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结论 DFO合并肾功能异常患者糖尿病病程较长,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史及贫血;糖尿病病程长、有高血压、脑血管病史及高三酰甘油、高尿酸、低白蛋白水平是DFO患者发生肾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

MCP-1基因-2518A/G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MCP-1基因-2518A/G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Data、PubMed等数据库,搜索自建库至2022年3月关于MCP-1基因-2518A/G多态性与DR相关性的研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7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等位基因、纯合子遗传模型中,MCP-1基因-2selleckchem Erastin518A/G与DR发病风险无相关性[Gvs.A:OR=1.09,95%CI(0.77,1.54),P=0.62;GGvs.AA:OR=1.64,95%CI(0.93,2.88),P=0.09],在杂合获悉更多子、显性和隐性遗传模型中,与DR发病风险相关[GGvs.AG:OR=1.13,95%CI(1.01,1.26),P=0.03;AA+AGvs.GG:OR=0.85,95%CI(0.77,0.94),P=0.002;AAvs.GG+AG:[OR=0.78,95%CI(0.67,0.90),Automated WorkstationsP=0.0008];据DR严重程度,进一步对增殖性DR(PDR)和非增殖性DR(NPDR)患者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5个基因遗传模型中,MCP-1基因-2518A/G位点多态性与PDR发病风险均无相关性[Gvs.A:OR=1.06,95%CI(0.80,1.41),P=0.68;GGvs.AA:OR=1.12,95%CI(0.77,1.61),P=0.56;GGvs.AG:OR=0.88,95%CI(0.69,1.12),P=0.31;AA+AGvs.GG:OR=1.08,95%CI(0.86,1.36),P=0.50;AAvs.GG+AG:[OR=0.73,95%CI(0.49,1.08),P=0.12]。结论 MCP-1基因-2518A/G多态性可能与DR发病相关,但可能不参与DR患者从NPDR发展为PDR的进程。

两种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评估工具在社区老年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病危险评估模型和基于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在社区老年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5—8月在江苏省镇江市大市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10年ASCVD发病危险评估模型和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评估其ASCVD风险。结果 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4份,有效回收率为96.0%。864例社区老年人中,男359例(41.6%),女505例(58.4%);吸烟169例(19.6%),饮酒130例(15.0%),超重或肥胖473例(54.7%),高血压476例(55.1%),高脂血症293例(33.9%),糖尿病194例(22.5%),代谢综合征(MS)469例(54.3%),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个数≥3个242例(28.0%)。两种10年ASCVD发病风险评估工具评估结果的Kappa值为0.401。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的AAlpelisib分子式SCVD高危老年人占比高于10年ASCVD发病危IDN-6556险评估模型评估的ASCVD高危老年人占比(P<0.05)。10年ASCVD发病危险评估模型评估的ASCVD低中危老年人中男性、75~80岁者、有高血压者占比高于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的ASCVD低中危老年人,65~69岁者占比低于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的ASCVD低中危老年人(P<0.05)。10年ASCVD发病危险评估模型评估的ASCVD高危老年人中女性、targeted immunotherapy65~69岁者、有糖尿病者、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个数≥3个者占比高于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的ASCVD高危老年人,75~80岁者占比低于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的ASCVD高危老年人(P<0.05)。结论 社区老年人群10年ASCVD发病风险中高危者检出率较高,10年ASCVD发病危险评估模型与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预测结果一致性一般,用于ASCVD风险评估时,应充分考虑两种工具的特点,其中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可识别出更多的ASCVD高危人群。

线粒体钙离子单向转运体对脑胶质瘤干细胞增殖和自我更新的影响

目的 研究线粒体钙离子单向转运体(MCU)对脑胶质瘤干细胞增殖和自我更新的影响,探讨MCU成为胶质瘤治疗新靶点的可能性。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脑胶质瘤干细胞(T456,T4121,T387和T3832)和胶质瘤细胞(U87和U251)中MCU mRNA和蛋白的表达。构建shNT,shMCU#1和shMCU#2质粒,利用磷酸钙转染法包装病毒,感染胶质瘤干细胞T387,T4121,T3832和T456细胞系,分别获得该4种细胞的shNT对照、shMCU#1和shMCU#2敲低细胞,并用RT-PCR检测MCU敲低效果。将上述细胞接种到96孔板中,于培养第0,2,4和6天细胞用CellTiter-Glo?Luminescent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第6天用成像显微镜拍摄每孔肿瘤球形成的大小,并统计每组肿瘤球的数量。利用MCU抑制剂DS16570511处理脑胶质瘤干细胞(T456和T4121)、人神经干细胞(16157)及人星形胶质细胞(NHA),分别设溶剂对照(0.1%DMSO)组、DS16570511 25和50μmol·L-1组,于培养第0,2,4和6天检测细胞活力,第6天检测肿瘤球形成的大小和NHA细胞状态。构建LUC-shNTMDV3100价格,LUC-shMCU#1和LUC-shMCU#2质粒,利用磷酸钙转染法包装病毒,并感染T387和T4121细胞,随后将感染的细胞注射到BALB/C裸小鼠颅内,一段时间后在小鼠脑内形成原位脑胶质瘤移植瘤,25 d后用LEE011纯度IVIS活体成像系统对小鼠脑部进行生物发光检测,观察小鼠脑内肿瘤形成,实验结束后统计bioimpedance analysis每组小鼠的存活时间。结果 上述4种胶质瘤干细胞中MCU的表达高于胶质瘤细胞U87和U251。与各自shNT对照组相比,4种胶质瘤干细胞的shMCU#1和shMCU#2敲低组MCU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细胞活力亦明显降低(P<0.01),形成的肿瘤球数量显著减少(P<0.01)。与溶剂对照组相比,DS16570511 25μmol·L-1能够显著抑制T387,T4121和16157细胞活力,但对NHA细胞活力抑制相对较小(P<0.05);S1657051150μmol·L-1能够抑制T387,T4121,16157和NHA细胞活力(P<0.01)。活体成像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敲低MCU后T387和T4121细胞形成的肿瘤区域生物发光显著减弱;对照组小鼠的存活时间为35 d,而敲低MCU后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延长30 d(P<0.01)。结论 敲低MCU可抑制脑胶质瘤干细胞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并且延长颅内原位成瘤小鼠的存活时间。

2型糖尿病患者扫描式葡萄糖动态监测指标与尿白蛋白/肌酐比的相关性研究

背景随着血糖监测技术的发展,近些年来人们开始使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FGMS)“全景式”地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明确FGMS参数与T2DM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其临床应用,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目的 探究佩戴FGMS的T2DM患者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等指标与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科就诊并佩戴FGMS的T2DM患者79例,以尿液检查中UACR是否<30 mg/g将患者分为无白蛋白尿组(n=50)和白蛋白尿组(n=29)。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及FGMS参数等。采用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TIR、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时间(TAR)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分别采用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及偏相关分析探讨FGMS指标与lnUACR的相关性。使用多因素LGSK1349572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T2DM患者发生白蛋白尿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IR对白蛋白尿的预测价值。结果 白蛋白尿组T2DM病程长于无白蛋白尿组,三酰甘油(TG)、HbA1c、平均血糖(MBG)、TAR、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最大葡萄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葡萄糖波动幅度(MAGE)、连续每隔2 h血糖净作用(CONGA2)高于无白蛋白尿组,Tearly response biomarkersIR低于无白蛋白尿组(P<0.05)。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IR与HbA1c呈负相关(P<0.001),TAR与HbA1c呈正相关(P<0.001)。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和偏相关分析结果均表明,TIR与lIACS-010759小鼠nUACR呈负相关(P<0.001),MBG、TAR、SDBG、LAGE、MAGE、CONGA2与lnUACR呈正相关(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IR>70%[OR=0.038,95%CI(0.003,0.467)]是T2DM患者出现白蛋白尿的保护因素(P<0.05),TAR升高[OR=1.046,95%CI(1.000,1.094)]是T2DM患者出现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P<0.05)。TIR预测T2DM患者出现白蛋白尿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4[95%CI(0.674,0.894)](P=0.003),灵敏度为78%,特异度为83%,最佳切点为69.71%。结论 在FGMS指标中,TIR>70%是T2DM患者出现白蛋白尿的保护因素,TAR升高是T2DM患者出现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同时,SDBG、LAGE、MAGE、CONGA2等多种反映血糖波动的指标也与UACR密切相关。对TIR水平较低及TAR、SDBG、LAGE、MAGE、CONGA2水平较高的T2DM患者进行筛查有助于早期识别及预防白蛋白尿的发生、发展。

滋肾宁心胶囊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疗效及对性激素水平、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探讨滋肾宁心胶囊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疗效及对性激素水平、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于石家庄市中医院治疗的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缬沙坦片治疗,研selleck Baf-A1究组患者加用滋肾宁心胶囊,疗程为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睾酮(T)、孕酮(P)、性激素结合蛋白(SHGB)、雌二醇(E_2)、神经降压素(NT)、神经肽Y(NPY)、前列环素(PGI_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Chemerin蛋白、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进行Kupperman评分及中医证候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E_2、SHBG、NT和PGI_2水平升高,NPY、AngⅡ、P和T水平降低,Chemerin蛋白、HOMA-IR水平降低,舒张压、收缩压水平降低,Kupperman评分、中医证候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宁心胶囊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可改善患者性激素紊乱biostimulation denitrification状态,调节NT、PGI_2Dorsomorphin试剂、AngⅡ和NPY水平,改善血压及胰岛素抵抗,提高临床疗效。

白虎加人参汤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对血气指标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 研究白虎加人参汤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对血气指标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将73例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实验原则均分为观察组38例(白虎加人参汤联合胰岛素治疗)和对照组35例(单纯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气指标、氧化应激指标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2.11%和74.2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H值、碳酸氢根(HCO_(3)~(-))、剩余碱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气指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BMS-354825体内实验剂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C)的含量均比治疗前高,MDA的含量比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患者血气指标中的SOD、GSH-Px、CAT、TAC的含量均比对照组高,MDA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都相较于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innate antiviral immunity)。结论 给予急诊DKA患者白虎加人参汤联合胰岛素治疗能够早期有效控制病情,促进血气指标恢复,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疗GDC-0973效,改善临床证候,具有推广价值。

基于RIGHT标准分析高血压病临床实践指南的报告规范

目的 运用RIGHT清单评价国内外近3年权威组织发表的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分析其现状和问题,以支撑高血压指南的编制与报告水平提升。方法 检索CBM、CNKI、VIP、万方、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CL 318952试剂学会、中国针灸学会网站等中文数据库,以及NGC、NICE、WHO、Pubmed等英文检索及指南数据库,纳入201Protein antibiotic7—2020年发表的、国内外较权威的高血压病临床实践指南,采用RIGHT标准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共纳入高血压病实践指南10篇,其中国外6篇,国内4篇,西医9篇,selleck NMR中医1篇。按照RIGHT清单,多数指南均有报告的有指南制订小组、推荐意见、可及性、指南的总目标和具体目的、描述指南卫生问题、标题/副标题和目标人群,较少报告的有资金来源以及作用、执行总结、卫生保健问题、指南的局限性和系统评价。结论 高血压病临床实践指南报告质量不一,有待进一步规范提高。

川芎嗪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效果

目的 研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应用川芎嗪联合硫酸镁治疗的效果,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案。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单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川芎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血浆黏度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rebiotic amino acid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与对照组的8.1%比较,差异Dorsomorphin体内无统计学意义(P>0.selleck HPLC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为(1.3±0.2)mPa/s,低于对照组的(1.8±0.2)mP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嗪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疗效良好,能改善血压情况和血浆黏度,控制疾病的症状,出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具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脑卒中高危人群用药依从性及对预后影响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目的 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用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用药依从性对脑卒中高危人群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统一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量表于2015年5月-9月对四川省8个社区16 892名年龄≥40岁的居民进行面对面筛查,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数据库,通过结构化的随访表,记录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三大危险因素的治疗情况和治疗依从性,探讨人口和社会经济学因素对高危人群随访期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以及用药依从性对高危人群随访期内脑卒中发病的影响。结果 共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人群2 893例,筛查时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治疗率分别为50.1%、49.2%、5.1%,中位随访时间为4.8年,随访期末时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治疗率分别为24.8%、25.0%、7.9%,治疗依从率分别为27.8%、25.5%、1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值比(odds ratio,OR)=2.13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98,4.147),P=0.025]、城镇居民医疗保险[OR=1.556,95%CI(1.086,2.230),P=0.016]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OR=2.325,95%CI(1.362,3.967),P=0.002]、子女人数较少[OR=0.819,95%CI(0.719,0.933),P=0.003]、卒中家族史[OR=1.559,95%CI(1.066,2.282),P=0.022]与降压治疗依从性良好相关;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与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依从性良好相关[OR=2.494,95%CI(1.173,5.300),P=0.0selleck18]。校正混杂因素后,高血压者未规律降压[OR=2.617,95%CI(1.417,4.842),P=0.002]、糖尿病者未规律降糖[OR=3.909,95%CI(2.394,6.380),P<0.001]、血脂异常者未规律降脂[OR=4.828,95%CI(2.581,9.033),P<0.001]均与随访期内脑梗死发病风险增高相关。血脂异常者规律降脂与随访期内脑出血发病风险增高独立相关[OR=4.371,95Epigenetic instability%CI(1.156,16.530),P=0.030]。结论 四川省脑卒中高危人群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糖尿病患病率高,但治疗率低,治疗依从性差,治疗依从性受多种人口学及社会经济学因素影响。未规律降压、降糖及降脂治疗增高了脑卒中高危人群随访期内脑梗死发病风险,而规律降脂治疗可能增加脑Navitoclax体内卒中高危人群脑出血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