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全麻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拔管延迟的影响因素

目的 分析老年全麻下PCI-32765肺癌根治术患者拔管延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择40例拔管延迟的老年全麻下肺癌根治术患者资料纳入拔管延迟组;将同期40例正常拔管的老年全麻下肺癌根治术患者资料纳入正常拔管组。统计两组基线资料、术前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尿量、麻醉时间、单肺通气时间、病理类型、术中输血情况;分析老年全麻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拔管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体重biofloc formation指数、合并疾病、麻醉时间、病理类型及术中输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延迟组吸烟指数、单肺通气时间高于正常拔管组,尿量减少比例高于正常拔管组,术前FEV1低于正常拔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吸烟指数偏高、尿量减少、单肺通气时间过长是老年全麻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拔管延迟的危险因素(OR>1,P<0.05),术前FEV1偏高是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 老年全麻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拔管延迟与其吸烟指数、尿Belumosudil化学结构量减少、术前肺功能及单肺通气时间有关。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中丙泊酚不同输注方法对肝癌患者脑功能状态指数及循环功能的影响

背景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PMCT)术期infant microbiome间,局麻下患者因无法耐受高温刺激而易发生寻找更多体动,导致微波针移位,因此需实施静脉全麻.丙泊酚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短效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分布容积大、清除率高等特点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目的探讨PMCT术中丙泊酚不同输注方法对肝癌患者脑功能状态指数及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1/2021-01我院74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靶控输注组(A组, n=37)与间断注射组(B组,Torin 1分子式 n=37).比较两组术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后5 min(T2)、癌灶温度达到90℃时(T3)、术后苏醒时(T4)循环功能[心率(heart rate, 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脑功能状态[小波指数(wavelet index, WLi)、焦虑指数(anxiety index,ANXi)、舒适指数(comfortindex,CFi)]、丙泊酚用量及麻醉苏醒时间、术后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1、T2、T3时刻, A组MAP、HR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1、T2、T3时刻, A组WLi、ANXi、CFi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组麻醉苏醒时间较B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术后30 min、3 h VAS评分及差值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1 d相比,术后第1、2 d MMSE评分均明显下降,但A组术后第1 d MMSE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 d两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呼吸抑制, A组体动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CT术中,肝癌患者采用丙泊酚间断静注和靶控输注均安全、有效,但靶控输注方式对患者脑功能影响相对较小,镇痛效果和维持机体循环稳定性更佳,且术中体动反应少,安全性更高.

恶性胸水细胞蜡块在肺癌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恶性胸水细胞蜡块在肺癌诊断、组织学分型及EGFR/ROS1/ALK及PD-L1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制备细胞蜡块行HE染色,选取不同的免疫组化抗体进行标记,结合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表达对其进行分型,对确诊的肺腺Wnt-C59说明书癌的标Ahmed glaucoma shunt本,行EGFR/ROS1/ALK及PD-L1检测。结果 429例样本中查见癌细胞138例,肺腺癌97例,小细胞癌10例,鳞状细胞癌3例,粘液表皮样癌1例MS-275核磁,乳腺癌6例,胃癌4例,卵巢癌3例,子宫浆液性癌1例,子宫癌肉瘤1例,骨髓瘤1例,胆管癌1例,未知来源10例。对确诊的84例肺腺癌行EGFR/ROS1/ALK检测,EGFR突变率为63.1%(53/84例)、ROS1融合突变率1.19%(1/84例)、ALK突变率3.57%(3/84例)。PD-L1共检测5例,阳性表达率40%(2/5例)。结论胸水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有助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诊断,可行基因检测为肺癌患者精准化的治疗提供依据。

2种探头经肛直肠腔内超声在不同位置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目的:比较2种探头经肛直肠腔内超声(endorectal ultrasonography,ERUS)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应用价值及2种探头在不同位置直肠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月至2021年9月间440例直肠癌患者资料(直凸探头277例、环扫探头163例),筛选出术前行ERUS检查及有术后病检结果的患者共301例,然后将术前超声T分期(uT)与病理分期(参考美国癌症委员会AJCC第八版)结果进行对照,计算术前超声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180例(直凸探头)直肠癌超声检查与病理结果比较,经ERUS的T分期总准确性为73%,各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T1 97%;T2PD-0332991 IC5091%;T3 79%;T4 79%。121例(环扫探头)直肠癌超声检查与病理结果比较,经ERUS的T分期总准确性为74%,各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T1 93%;T2 84%;T3 83%;T4 88%。不同位置2种探头直肠癌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直凸探头高位60%;中位75%;低位73%,环扫探头高位73%;中位75%;低位75%。结论:2种探头对于直肠癌术前T分期均有重要价new biotherapeutic antibody modality值,对于不同位Apoptosis抑制剂置直肠癌术前诊断,环扫探头的准确率稍高于直凸探头。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探头或联合使用2种探头,能提高术前分期的准确率,为临床医师治疗提供良好依据。

缺氧对髓源性抑制细胞来源外泌体免疫抑制能力的影响

探讨在常氧(21%O_2)和缺氧(1%O_2)条件下,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 MDSC)培养上清液中外泌体(exosome, Exo)的免疫抑制功能。该研究从小鼠结肠癌移植瘤模型的脾脏中磁珠分选MDSC,并在常氧和缺氧条件下自MDSC培养上清液中制备Exo。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流式粒径分析以及Western blotting特异性蛋白检测鉴定制备的MDSC来HDAC抑制剂源外泌体((MDSC-deAntibody Servicesrived eCompound 3 IC50xosome, MDSC-Exo)。将MDSC-Exo加至离体CD4~+T细胞和CD8~+T细胞增殖体系中后,相较于常氧条件下培养的MDSC,缺氧条件下的MDSC-Exo抑制CD4~+T细胞和CD8~+T细胞增殖的能力更强(均P<0.05)。同时,缺氧条件可以显著升高MDSC-Exo中精氨酸酶1(arginase 1, Arg-1)的水平(P<0.01),而这种作用会被干扰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 HIF-1α)表达所抑制(P<0.01)。综上,缺氧可以使MDSC-Exo具有更强的免疫抑制功能,并且这种作用与HIF-1α介导的Arg-1的表达有关。

基于MGC-803细胞微环境探讨加味小陷胸汤抑制侵袭迁移作用机制

目的:观察加味小陷胸汤水提取物对MGC-803细胞微环境的影响,探究该方通过调控MGC-803细胞微环境抑制侵袭迁移作用与其调控Wnt5a/Ca~(2+)/活化T细胞核因子(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NFAT)信号通路(Wnt5a/Ca~(2+)/NFAT信号通路)的可能机制。方法: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造模后,将MGC-803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加SB431542体外味小陷胸汤 (10 mg·L~(-1))组、加味小陷胸汤 (20 mg·L~(-1))组和加味小陷胸汤 (40 mg·L~(-1))组;Wnt5a过表达质粒转染后,分为pEX-NC组、pEX-Wnt5a组、pEX-NC+加味小陷胸汤(40 mg·L~(-1))组和pEX-Wnt5a+加味小陷胸汤(40 mg·L~(-1))组。观察MGC-803细胞侵袭能力、迁移能力、微环境关键因子、EMT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基因、Wnt5a、钙调神经磷酸酶Trained immunity (calcineurin,CaN)、NFAT1、p-NFAT1和NFAT1核蛋白表达及细胞Ca~(2+)浓度变化。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微环境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加味小陷胸汤(10、PF-0308401420、40 mg·L~(-1))可显著抑制微环境 (P<0.05,P<0.01)。进一步实验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过表达Wnt5a后侵袭细胞增多,划痕率升高,微环境因子和EMT基因呈活化态势,Wnt5a/Ca~(2+)/NFAT通路激活,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加味小陷胸汤可抑制细胞远处侵袭和减少愈合,抑制微环境、EMT发展,和Wnt5a/Ca~(2+)/NFAT信号转导,降低NFAT1核表达和NFAT1介导的转录活性,从而降低细胞Ca~(2+)浓度,且可逆转Wnt5a的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加味小陷胸汤可通过改善MGC-803细胞微环境调控Wnt5a/Ca~(2+)/NFAT通路,抑制胃癌侵袭转移和EMT进程。

伴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神经内分泌瘤临床影像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伴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神经内分泌瘤(RNET)的临床特点、诊治和伴淋巴结转移预后。方法 2012年1月—2020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intramuscular immunization和医院共收治153例RNET患者, 其中10例(6.5%)伴淋巴结转移, 含男性4例, 女性6例, 年龄32~71岁, 中位年龄为56.5岁。结果 10例患者中肿瘤直径1 cm者3例, 1~2 cm者4例, 2 cm者3例。10例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 其中9例提示淋巴结转移;7例患者术前行MRI检查, 其中6例提示淋巴结转移。10例患者均接受根治性切除术, 其中2例行Miles手术, 6例行Dixon手术, 2例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追加Dixon手术。全组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14~118个月, 中位随访时间为51个月。9例患者未出现复发转移, 1例患者于术后40个月腹腔转移, 综合治疗31个月后死亡CP-690550体外。结论淋巴结转移在直肠神经内分泌瘤中较为少见。影像学检查对判断淋巴结转移状态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伴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神经内分泌瘤, 根治性切除疗www.selleck.cn/products/gefitinib-based-protac-3效好。

肿瘤患者参与用药安全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住院肿瘤患者参与用药安全行为现状, 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0年10—11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502例恶性肿瘤患者,selleckchem Nirogacestat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住院患者参与用药安全行为量表对其进行调查, 采用多重逐步回归法分析肿瘤住院患者参与用药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502例肿瘤患者参与用药安全行为的总得分为(88.86±16.79)分;3个维度得分Hereditary skin disease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决策性参与、照护性参与、诉求性参与。多重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文化程度, 自觉参与用药安全的重要性, 对疾病相关知识、给药流程及参与方式的了解程度是肿瘤住院患者参与用药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肿瘤患者参与用药安全行为有待进一步提高, 提示应改善患者参与用药安全的认3-Methyladenine NMR知及探索可行的患者参与方式, 以改善患者参与用药安全行为, 进一步促进患者用药安全。

养阴清肺汤对肺癌患者放疗后患者皮肤损伤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目的:探究肺癌患者放射治疗后服用养阴清肺汤对皮肤损伤和肠selleck HPLC道菌群的改善作用。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放射治疗后,对照组对放疗并发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养阴清肺汤,比较两组皮肤改善情况和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80.00%。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乳酸菌、双歧杆菌和链球菌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含量低于链球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3种肠道菌含量均下降,观察组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含量高于对MG132体内实验剂量照组,链球菌含量低于对照组;治疗12周后,两组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含量均上升,链球菌含量均下降,均与治疗前和治疗6周在结果上有差异,观察组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含量高于同组链球菌,观察组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含量高于对照组,链球菌数低于对照组,且以Killer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阴清肺汤能有效改善肺癌患者放射治疗后皮肤损伤情况,帮助肺癌患者肠道有益菌生长繁殖,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平衡。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PD-L1表达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INCB018424配制 cancer,NSCLC)患者PD-L1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18)F-FDG PET/CT显像的241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依据PD-L1表达状态分为阳性和阴性组、高表达和低表达组。Pearsonχ2检验比较组间分类变量的差异;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组间连续变量的差异。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Toxicant-associated steatohepatitis:在NSCLC中,PD-L1阳性组SUVmax、TLG均高于阴性组(P<0.05)。PD-L1高表达组SUVmax、MTV、TLG均高于低表达组(P<0.05)。鳞癌PD-L1阳性率、高表达率均高于腺癌(P<0.05)。在STM2457抑制剂腺癌中,PD-L1阳性组、高表达组的SUVmax分别高于阴性组、低表达组(P<0.05),组间MTV、TL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鳞癌中,代谢参数与PD-L1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在NSCLC的腺癌中,SUVmax是PD-L1阳性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也是PD-L1高表达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在ALK阴性腺癌中,SUVmax均是PD-L1阳性、高表达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SUVmax能够预测腺癌患者PD-L1的表达状态,为免疫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