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RADS分类对乳腺肿块型和非肿块型病变恶性危险评估效能研究

目的:本研究Bio digester feedstock通过调查非肿块型乳腺癌的发生率,总结乳腺肿块型、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特征,以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评估肿块型病变效能为参照,量化分析BI-RADS分类对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恶性危险评估存在的问题,以增加对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乳腺病变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乳腺超声检查并有明确病理结果的患者的相关资料;(2)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有多次乳腺超声检查但无病理结果的随访24个月及以上,非肿块型良性病变无恶变的患者的相关资料。乳腺肿块型病变均以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乳腺非肿块型病变除了以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外,还采用了随访24个月及以上的非肿块型良性病变无恶变的随访标准。先计算非肿块型乳腺癌的发生率。然后用卡方检验与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乳腺非肿块型及肿块型病变分别进行恶性危险因素评估,最后根据BI-RADS分类对乳腺非肿块型及肿块型病变进行恶性率分析,绘制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根据约登指数,以BI-RADS 4B为最佳诊断截断值,计算BI-RADS分类评估乳腺肿块型和非肿块型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乳腺肿块型和非肿块型恶性病变共1024例,其中非肿块型乳腺癌47例,占4.59%。271例患者共89个乳腺非肿块型病变和182个肿块型病变,男性0人,女性271人。乳腺非肿块型良性和恶性病变分别为42个和47个,分别占47.19%和52.81%。乳腺肿块型良性和恶性病变分别为86个和96个,分别占47.25%和52.75%。乳腺非肿块型良性和恶性病变与肿块型良性和恶性病变构成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1.000)。患者年龄、体重指数、病变微小钙化、后方回声衰减因素与非肿块型病变的恶性危险度关系密切(各P<0.05);患者年龄、绝经史、乳腺疾病史、病变形状、方位、边缘、钙化、后方回声、血流分布、结构异常淋巴结等参数在乳腺肿块型良恶性病变中的分布差异存在显著性(各P<0.05)。以BI-RADS Adezmapimod配制4B为最佳诊断截断值,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肿块型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2.98%、83.33%、84.78%、81.40%、0.83;81.25%、94.19%、93.98%、81.82%、0.88。非肿块型和肿块型病变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P<0.05)。结论:(1)乳腺恶性病变以肿块型为主,非肿块型乳腺癌很少。(2)BI-RADS分类对于肿块型病变评估有优势,能够减少和避Dorsomorphin浓度免不必要的活检,而对于非肿块型病变的评估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都较低,导致较多的案例需要用其他方法评估或活检。(3)BI-RADS分类用于评估乳腺肿块型和非肿块型病变的恶性率均与ACR BI-RADS推荐的恶性危险度范围不一致;这提示相关超声医师还要不断增加认识,改进操作和分析思路,进一步提升诊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