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活化因子、癌胚抗原、糖类抗原724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癌胚抗原(CEA)PF-02341066细胞培养、糖类抗原724(CA-724)在结直肠癌(CRC)患者术前血清中的阳性表达率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0月于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CRC患者75例为CRC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7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检测CRC患者术前及对照组Dynamic membrane bioreactor的晨空腹外周静脉血PAF含量;回顾性分析上述入组患者术前血清CEA、CA-724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CRC组PAF、CEA、CA-724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25.33%、42.67%、30.67%、74.67%,均高于对照组,且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高于单独检测指标的阳性率,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EA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为患者的淋巴结转移(P<0.05);血清CA-724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为患者的年龄(P<0.05);(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F表达在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差确认细节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是CE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是CA-724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4)根据Youden指数,以PAF>98.72 ng/mL为诊断CRC的依据时,灵敏度为90.70%,特异性为76.70%(P<0.05)。结论:PAF、CEA、CA-724联合检测可以提高CRC的检出率,有望成为CRC的早期筛查与诊断的血清标志物。

一种液体弹簧式自身力源膝关节助力矫形器的设计思路与生物力学分析

本文设计并制造了一款微型硅油液体弹簧,并通过仿真分析与力学实验对微型硅油液体弹簧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基于此微型硅油液体弹簧设计了一款自身力源膝关节助力矫形器,能够将膝关节屈曲的动能转换为膝关节助力矫形器中微型硅油液体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存储,在膝关节伸展时弹性势能释放转换为驱动膝关节的辅助力矩。结果显示,本文所制造infections respiratoires basses微型硅油液体弹簧平均最大复位力为1 240 N,产生的膝关节平均最大辅助力矩为29.8 N·m。然后,本文通过使用人体骨骼肌肉多体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人体下蹲过程中(膝关节屈曲90°),点击此处膝关节助力矫形器对膝关节生物力学所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体重为80 kg的使用者而言,膝关节助力矫形器可以有效降低膝关节的生物力学负荷,其中股骨-胫骨的膝关节力、髌骨-股骨髁的作用力以及股四头肌-韧带力的最大值分别降低了24.5%、23.8%与21.2%。本文所设计的膝关节助力矫形器不仅可以为膝关节提供充足的辅助力矩,同时具备体积selleck产品小、重量轻的优势,可为后续的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HDL-C/ApoA1、MCP-1水平与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及炎症反应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与中青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病变程度及炎症反应的相关性。GW-572016临床试验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和如皋市人民医院就诊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13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8例;病变支数:单支病变59例,双支病变39例,三支病变32例;按selleck HPLC照狭窄程度分为轻度46例,中度54例,重度30例。另取同期该院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1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DL-C/ApoA1、MCP-Ascorbic acid biosynthesis1、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酸激酶(CK)、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及Gensini评分。结果 观察组HDL-C/ApoA1低于对照组(P <0.05),MCP-1、CK-MB、CK、cTnⅠ、WBC、hs-CRP、ST2高于对照组(P <0.05)。AMI和UAP患者的HDL-C/ApoA1低于SAP患者(P <0.05),MCP-1、CK-MB、CK、cTnⅠ高于SAP患者(P <0.05)。SAP、UAP、AMI患者的WBC、hsCRP、ST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和三支病变患者的HDL-C/ApoA1低于单支病变患者(P <0.05),MCP-1、CK-MB、CK、cTnⅠ高于单支病变患者(P <0.05)。不同病变支数患者的WBC、hsCRP、ST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患者的HDL-C/ApoA1低于轻度患者(P <0.05),MCP-1、CK-MB、CK、cTnⅠ、WBC、hs-CRP、ST2高于轻度患者(P <0.05)。观察组HDL-C/ApoA1与CK-MB、CK、cTnⅠ、WBC、hs-CRP、ST2及Gensini评分均呈负相关(P <0.05);MCP-1与CK-MB、CK、cTnⅠ、WBC、hs-CRP、ST2及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P <0.05)。结论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HDL-C/ApoA1降低,MCP-1升高。HDL-C/ApoA1、MCP-1水平与疾病类型、病变支数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其水平与患者炎症反应有相关性。

藿香正气丸通过调节Nrf2/NF-κB/NLRP3改善结直肠癌的研究

炎症相关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ancer,CAC)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相关结直肠癌的一种亚型。近年来,随着CAC患者的不断增多,CAC引起了许多研究员的广泛关注。通过相关研究发现,CAC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和氧化应激密不可分。其中Phage Therapy and Biotechnology促炎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标志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加重了肠道炎症,进一步导致肿瘤的发生和生长。目前市面有缓解CAC的药物,但是其出现的多种副作用对于特定人群以及药物耐受患者群体不是非常适用,且治疗购买Dinaciclib作用有限,因此本文选择对肠胃病有疗效的经典中药藿香正气(HXZQ)为治疗CAC药物。HXZQ由多种天然、安全的中草药制成,已被用于治疗肠道疾病,且尚未报道HXZQ改善CAC作用和潜在机制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对HXZQ进行相关药理实验,证实HXZQ对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CAC小鼠的肿瘤大小及数量起到改善作用。CAC小鼠肠道菌群和血清代谢组学分析表明,HXZQ在属水平上降低假丝酵母菌属(Candidatus Arthromitus)、苏黎世杆菌属(Turicibacter)、多尔氏菌属(Dorea)、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梭菌属(Clostridium)和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等的丰度,并增加产酸菌(包括厌氧棍状菌属(Anaerotruncus)、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丁酸单胞菌属(Butyricimonas)、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丁酸球菌属(Butyricicoccus)和理化所菌属(Rikenella))等的丰度,即改变了CAC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HXZQ还改变29种血清代谢物的丰度,显著降低结直肠炎症,抑制肿瘤大小和数量,降低CAC小鼠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IL-1β,IL-6,IL-17A,IL-21,IL-2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以及氧化应激标志物(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水平,并增加抗炎细胞因子(IL-27和IL-10)的水平。此外,HXZQ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2,Nrf2)信号通路,并增加抗氧化水平,如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1(Superoxide dismutase-1,SOD-1),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和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AD(P)H quinone oxidoreductases-1,NQO-1)。HXZQ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并且通过抑制NF-κB抑制剂(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IκB)、核因子κB激酶抑制剂(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kinase,IKK)和NF-κB的磷酸化,降低NOD样受体家族3炎症小体(NOD?like receptors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AG-221采购ng 3,NLRP3)的表达水平。总之,HXZQ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代谢,激活Nrf2介导的抗氧化反应,抑制NF-κB介导的NLRP3炎症小体活化对抗炎症,改善小鼠CAC。本实验为HXZQ作为临床CAC治疗或联合药物的使用提供了参考。

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期的疗效及对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期的疗效及对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 予以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Alpelisib抑制剂20selleck合成19年9月—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雷公藤多苷片,两组均持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12周后的疗效,治疗前、治疗12周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关节功能、免疫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治疗期间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治疗12周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02%(40/43) vs 76.74%(33/43),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两组晨僵时间均缩短,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关节肿胀Fluorescent bioassay数目、关节压痛数目均减少,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关节压痛程度评分、关节肿胀指数、28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评分及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淀粉样蛋白A(SAA)、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降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0%(8/43),治疗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5%(6/43),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片可明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期患者关节功能,并可调节机体实验室指标水平,改善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进而有助于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提高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circ-AFF2表达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及关节滑液中的circ-AFF2表达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4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州中医院治疗的90例RA患者纳入RA组,记录其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指标,根据RA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28,DAS28)将纳入患者分为低活动度组(n=32)、中活动度组(n=34)和高活动度组(n=24);收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集同期87例关节损伤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fluorescentquantitativepolymerasechainreaction,qRT-PCR)测定两组患者外周血与关节滑液中的circ-AFF2表达水平,并检测相关实验室指标和膝关节超声指标。结果 RA组患者外周血与关节滑液中的circ-AFF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活动度组、中活动度组、高活动度组患者的外周血与关节滑液中circ-AFF2表达水平及类风湿因子(rheuLorlatinib分子量matoid factor,RF)、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Baf-A1溶解度,CRP)、抗环瓜氨酸肽(anti-cycliccirtrullinatedpeptide,CCP)、滑膜厚度依次升高,滑膜血流分级、滑膜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依次降低(P<0.05)。RA患者的外周血及关节滑液中circ-AFF2表达水平与RF、ESR、CRP、CCP、滑膜厚度均呈正相关(P<0.05),与滑膜血流分级、RI呈负相关(P<0.05)。R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滑液的circ-AFF2、RF均为R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RA患者外周血与关节滑液中的circ-AFF2表达水平均升高,且患者的疾病活动度越高,circ-AFF2表达水平越高。

COMPASS-CAT风险评估模型对结直肠癌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COMPASS-CAT风险评估模型以及新预测模型对结直肠癌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的风险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在苏北人民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其中被确诊为VTE的71例患者作为VTE组,并选择同期入院的142例非VTE患者作为非VTE组。依据COMPASS-CAT评估模型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和危险度分级,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评分情况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尝试构建一种更为有效的预测模型用于临床。结果 VTE组在血红蛋白≥100 g/L、肠梗阻病史、D-二聚体≥0.55 mg/L、COMPASS-CAT评分≥7分的比例均高于非V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D-二聚体≥0.55 mg/L和COMPASS-CAT评分≥7分均是影响VTE发生的高风险因素(P<0.05)。在COMPASS-CAT预测模型基础上,纳入D-寻找更多二聚体≥0.Genetic map55 mg/L构建新的预测模型。COMPASS-CAT模型和新构建的COMPASS-CAT预测模型的AUC分别为0.70和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本研究验证了COMPASS-CAT风险评估模型在结直肠癌患者中VTE风险评估的临床价值,COMPASS-CAT风险评估模型纳入D-二聚体≥0.55 mg/L可selleckchem以构建出更加精准的血栓风险评估模型。

帕金森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就诊的192例PD患者,对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记录24h、日间、夜间平均血压均值(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值),根据ABPM结果分为正常昼夜节律组(n=58)和异常昼夜节律组(n=134)。所有入选患者记录人口学资料、病史、体检,生化指标,记录入组次日患者全天、日间、夜间各时段对应的血压标准差(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动态动BMN 673核磁脉硬化指数、完善颈动脉彩超,记录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颈动脉斑块数量及性质、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两组相比,异常昼夜节律组患者更多合并高血压、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FG-4592抑制剂c hypotension,OH),均为P<0.05。异常昼夜节律组全天收缩压标准差、晚间收缩压标准差及晚间舒张压标准差明显高于正常昼夜节律组患者(均为P <0.05)。异常昼夜节律组患者CIMT、动态动脉硬化指数、易损斑块发生率均明显增大,ABI值明显降低,斑块面积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夜间收缩压(r=-0.374,P=0.014)、全天收缩压标准差(r=-0.330,P=0.018)、全天舒张压标准差(r=-0.312,P=0.025)、IMT(r=-0.153,P=0.008)、动态动脉硬化指数(r=-0.4110,P=0.025)、斑块数量(r=-0.263,P=0.040)和斑块面积(r=-0.219,P=0.037)均与ABIquality control of Chinese medicine均呈负相关。结论:PD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高,夜间高血压广泛存在,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凝结芽孢杆菌CGMCC 9951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

该研究旨在探讨凝结芽孢杆菌driveline infectionCGMCC 9951对5%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干预效应。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CGMCC 9951低、中、高干预组。在适应性饲养7 d后,实验第1、2周对照组与模型组灌胃无菌生理盐水,低、中、高干预组分别灌胃3×10~(6)、3×10~(7)及3×10~(8) CFU/mL CGMCC 9951菌悬液,实验第3周除对照组外每组给予5% DSS溶液进行造模,7 d后禁食12 h处死小鼠。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CGMCC 9951使小鼠体重增加Tofacitinib8.59%,结肠长度增加38.55%;疾病活动指数降低53.33%,结肠炎性细胞浸润等黏膜损伤减轻46.43%;同时谷胱甘肽浓度升高181.89%、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升高48.73%及丙二醛含量下降55.41%表明氧化应激程度的改善;且促炎因子水平降低24.87%、抗炎因子水平提高46.81%表明炎症反应的减轻;进一步研究发现,小鼠血清脂多糖水平降低16.57%,二胺氧化酶活力上升74.49%,有效维护了肠道机械屏障。该研究结果说明高剂量的CGMCC 9951CL 318952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参苓白术散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参苓白术散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21年7月—2021年11月张家口市第五医院内科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21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05)及对照组(n=105)。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呼吸肌锻炼、加强免疫力,对照组接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观察组接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In Silico Biology前、治疗3个月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炎症反应指标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全血CD4~(+)、CD4~(+)/CD8~(+)水平、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Laduviglusib体外/FVC水平、简易健康调查量表(SF-36)得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在两组中更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全血CD8~(+)、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圣乔治呼吸问BLZ945分子式卷(SGRQ)、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得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可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分析与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