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性惊厥患儿血清miR-148a-3p HMGB1 25(OH)D水平与癫痫发作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血清微小RNA-148a-3p (miR-148Tissue Slidesa-3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癫痫发作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2022-03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2例热性惊厥患儿,根据热性惊厥患儿预后结局是否发生癫痫,分为热性惊厥癫痫组36例和热性惊厥非癫痫组86例,同期选择55例未发生惊厥的呼吸道感染仅发热的患儿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儿的血清miR-148a-3p、HMGB1、25(OH)D水平。收集3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分析miR-148a-3p、HMGB1、25(OH)D对热性惊厥患儿癫痫发作的预测价值。结果热性惊厥癫痫组的血清miR-148a-3p表达量、HMGB1水平高于热性惊厥非癫痫组、对照组[(2.26±0.5selleck AM-22827)vs(1.71±0.43)vs(1.50±0.38);(7.4AZD9291试剂5±1.87)μg/L vs(6.70±1.58)μg/L vs(5.33±1.29)μg/L;均P<0.05],血清25(OH)D水平低于热性惊厥非癫痫组、对照组[(26.83±6.79)μg/L vs(34.24±8.56)μg/L vs(42.16±4.15)μg/L;P<0.05]。惊厥类型、惊厥持续时间、退热后脑电图结果、miR-148a-3p、HMGB1、25(OH)D与癫痫发作存在相关关系(P<0.05)。miR-148a-3p、HMGB1、25(OH)D预测热性惊厥患儿癫痫发作的灵敏度为83.33%、77.78%、72.22%,特异度为74.42%、68.60%、63.95%。结论 血清miR-148a-3p、HMGB1、25(OH)D水平与热性惊厥患儿癫痫发作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标志物。

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MOG抗体相关疾病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IgG associated disorders, MOG-AD)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2年1月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例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MOG-AD患儿的一般信息、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随访等资料。结果 15例患儿中,男4例,女11例;起病年龄4~11岁,中位年龄为9岁。除癫痫发作症状外,还可表现为发热6例(40.00%)、头痛5例(33.33%)。共29次癫痫发作中,全面性发作9次,局灶性发作20次,2次癫痫持续状态。脑脊液白细胞数存在不同程度升高(6×10~6/L~341×10~6/L);视频脑电图以局灶性或弥漫性慢波为主的非特异性改变9例,局灶性癫痫放电4例,正常4例;头颅核磁显示单侧皮层病变5例,白质病变5例,脑膜强化4例,正常3例。15例均予以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4例予以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患儿多数预selleck激酶抑制剂后良好,2例selleck复发。结论 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MOG-AD多见于学龄期儿童,常伴发热、头痛,脑脊液、脑电图及磁telephone-mediated care共振影像学检查结果多符合脑炎特点,部分患儿表现为孤立性癫痫发作,需尽早完善MOG抗体检测明确诊断,早期启动免疫治疗。

m~6A甲基化修饰调控上皮-间质转化在放射性肺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常见并发症,包括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肺纤维化。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在放射诱导肺损伤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所涉及的机制还未完全阐明。N6-甲基腺苷(m~6A)是真核mRNA中最丰富的可逆性甲基化修饰,参与调控多种生物过程。本研究探讨m~6A修饰在放射性肺损伤EMT进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材料和方法采用比色法检测受照肺细胞中m~6A甲基化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照射前后肺细胞内METTL3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敲低METTL3后受照肺细胞内E-cadherin、Vimentingenetic divergence、α-SMA表达水平;采用CCK8、克隆形成及LDH实验等检测METTL3对受照肺细胞的增殖情况及细胞死亡的影响;利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敲低METTL3后辐照肺细胞内ROS水平。C57小鼠尾静脉注射Aselleckchem VE-822AV9-shMETTL3,两周后建立C57小鼠放射性单侧肺损伤模型,分别于两个月、四个月后通过H&E、Masson染色等方法检测C57小鼠肺损伤情况,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敲低METTL3后小鼠肺组织内E-cadherin、Vimentin、α-SMA表达水平。结果比色法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照射后m~6A甲基化水平升高,其甲基转移酶METTL3表达增加,敲低METTL3后抑制selleck PD-0332991了电离辐射引起的EMT的发生。CCK8、克隆形成及LDH实验结果表明:敲低METTL3后促进受照肺细胞增殖,细胞死亡减少;活性氧实验结果显示:敲低METTL3后可以降低肺细胞内电离辐射诱导产生的ROS水平。动物模型结果表明:敲低METTL3后小鼠肺损伤减轻,胶原沉积减少,且抑制了EMT的发生。结论敲低METTL3可通过抑制EMT进程从而减轻放射性肺损伤,这为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策略。

成都市≥30岁居民吸烟饮酒归因死亡及对期望寿命的影响分析

目的 了解成都市≥30岁居民吸烟饮酒现况,并探究吸烟饮酒归因死亡CH-223191溶解度及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 结合2018年四川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数据、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成都市居民健康相关调查资料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疾病负担中吸烟饮酒相关疾病及其相对危险度数据,采用反事实归因法计算吸烟饮酒造成的归因死亡数和期望寿命损失。结果 成都市30岁居民期望寿命为53.91岁(男性51.52岁,女性56.48岁)。吸烟归因总死亡数为14 370人,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 926人)、肺癌(4 234人)、食道癌(1 578人)是吸烟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三个疾病。饮酒归因总死亡数为2 185人,其中脑血管病(657人)、食道癌(443人)、肝硬化(342人Dermato oncology)是饮酒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三个疾病。吸烟造成期望寿命的损失为2.03岁(男性3.47岁,女性0.39岁);饮酒Gefitinib-based PROTAC 3体外造成的损失为0.28岁(男性0.48岁,女性0.04岁)。结论 吸烟和饮酒造成成都市居民期望寿命损失较大,对居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造成巨大疾病负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栓中白细胞分布情况及其对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栓中白细胞分布情况及其对血管内治疗Recidiva bioquímica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E7080分子式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高级卒中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栓中白细胞分布情况将血栓分为白细胞散在组及白细胞成簇组,出院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比较白细胞散在组与白细胞成簇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IS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的90例患者中6例因血栓染色等技术原因未获得病理结果,最终纳入84例患者,其中白细胞散在组36例(42.9%)、白细胞成簇组48例(57.1%)。两组年龄、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行静脉溶栓者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26例,预后不良58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手术时间、取栓次数可能是AIS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mpagliflozin,术前NIHSS评分、手术时间是AIS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57.1%的AIS患者血栓中白细胞成簇分布,AIS患者年龄、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行静脉溶栓可能与血栓中白细胞分布情况相关;术前NIHSS评分、手术时间是AIS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暂未发现血栓中白细胞分布情况对AIS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有影响。

结局回溯性特别关注护理对GDM孕妇血糖控制、自我效能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结局回溯性特别关注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糖控制、自我效能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GW4869半抑制浓度年6月1日~2021年6月30日收治的75例GDM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结局回溯性特别关注护理干预,两组孕妇均从确诊GDM开始干预,干预至分娩结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自我效能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我管理能力[采用密西根糖尿病管理评定量表(DCP)],分娩方式(包括自然顺产、器械助产、剖宫产),新生儿不良结局(包括早产、巨大儿、呼吸窘迫、高胆红素血症)。结果:干预后,两组GSES评分,DCP中态度、效能、依从性方面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Wearable biomedical device(P<0.05,P<0.01);干预后,两组FBG、2 hPBG,DCP中运动、血糖监测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P<0.01);观察组自然顺产、孕妇器械助产、剖宫产发生率优于常规组(P<0.05),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结局回溯性特别关注护Alpelisib理可提高GDM孕妇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改善其母婴结局。

乌司他丁联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肝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肝移植患者采用乌司他丁联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其肺功能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3例需行肝移植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2例)。切皮时,给予观察组患者乌司他丁(10万U/kg体质量于生理盐水中稀释至100 mL进行静脉滴注1 h,之后每隔4 hDecitabine分子量重复输注,直至术毕)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至出院,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间均给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无肝期时间,麻醉后手术切皮前(T_1)、无肝期30 min(T_2)、新肝期30 min(T_3)、新肝期3 h(T_4)等不同时间点血清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可溶性受体(sRAGE)、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16(CC1hepatogenic differentiation6)、表面活性蛋白D(SP-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以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ICU停留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与T1时比,T_2、T_3、T_4时两组患者血清sRAGE、CC16、SP-D、TNF-α、IL-8、IL-10水平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T_2、T_3、T_4时观察组患者血清sRAGE、CC16、TNF-α、IL-8水平及T3时SP-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应用于肝移植手术中,能够减轻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和肺损伤程度,缩短ICLGX818U停留时间,并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非小细胞肺癌病人血长链非编码RNA和微小RNA-19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ANRIL)、微小RNA(miR)-19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血浆中的表达及与临床意义。方法 2015年5月~2017年8月我院首次确诊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153例,健康体检者7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血浆ANRIL、miR-191水平,分析ANRIL、miR-19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分析ANRIL、miR-191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影RAD001作用响NSCLC病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NSCLC病人血浆ANRIL水平为(3.09±0.53)、miR-191水平为(2.82±0.47),正常人群分别为(0.64±0.04)、(0.42±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分化、Ⅲ+Ⅳ分期、有淋巴结转移病人血浆ANRIL、miR-191含量高于高分化、Ⅰ+Ⅱ分期、无淋巴结转移Naporafenib试剂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RIL高表达组病人5年总体生存率(OS)为44.58%,ANRIL低表达组为73.85%;miR-191高表达组病人5年OS为50.63%,miR-191低表达组为7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血浆ANRIL高表达及血浆miR-191高表达是影响NSCLC病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NSCLC病人血浆ANAboveground biomassRIL、miR-191高表达,与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预后相关。

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分析及对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分析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相关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DR患者8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予以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复方血栓通胶囊口服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后的视力、眼部血流动力学和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高敏C反应蛋白(Empagliflozin化学结构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BAY 73-4506作用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患眼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值低于对照组[(0.42±0.15)vs(0.55±0.12)](P<0.001)。治疗后观察组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CA)的最大收缩期血流速度(PSV)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Ang-2、hs-CRP、VEGF、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DR,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和眼部血流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力学,降低Ang-2、hs-CRP、VEGF、ET-1水平,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辨证针刺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瘙痒的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辨证针刺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瘙痒的疗效并探讨其机selleck Dibutyryl-cAMP制。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和对照的原则。将48例血液透析合并尿毒症瘙痒的患者随机分为辨证针刺组和针刺对照组,辨证针刺组以曲池、合谷、足三里、血海为主穴行针刺治疗。针刺对照组以曲池、合谷、足三里、血海附近2cm处为针刺部位行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均每周治疗3次,治疗疗程均为8周。在治疗后分别采用组间对照和自身E coli infections前后对照,对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Duo氏瘙痒评分、组胺、5-HT等其他实验室指标进行的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在轻中度尿毒症瘙痒患者中,两组患者VAS评分和改良Duo氏评分均下降(P<点击此处0.05),且辨证针刺组各评分下降更明显,与针刺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重度尿毒症瘙痒患者中,两组患者VAS评分和改良Duo氏评分均下降(P<0.05),但辨证针刺组与针刺对照组下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轻中度和重度尿毒症瘙痒患者中,仅辨证针刺组在治疗后组胺及5HT水平下降(P<0.05),而针刺对照组在治疗后组胺及5-HT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辨证针刺能有效降低尿毒症瘙痒患者体内组胺及5-HT水平,同时能明显改善轻中度尿毒症瘙痒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进行推广及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