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防治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针刺防治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Y-27632小鼠坛医院收治的肿瘤细胞减灭术(CRS)术后的结直肠癌(Ⅳ期)腹膜转移术后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针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41),对照组仅采取西医围手术期治疗,观察组采用术后针刺治疗+西医围手术期治疗,比较2组患者首次自主排便时间、拔除胃管时间、胃管引流量、腹胀评分以及卡诺夫斯凯评分(KPS)。结果:观察组首次自主排便时间为(7.37±1.79)d,比对照组(8.97±2.55)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除胃管时间为(6.07±1.35)d,比对照组(7.03±2.02)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和术后7 d, 2组患者术后胃管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观察组腹胀评分为(1.17±0.714)分,比对照组腹胀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 d的K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KRSL3浓度PS评分均逐渐提高。术后14 d观察组评分(76.95±10.83)分比对照组(70.47±Biodegradable chelator12.27)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以促进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术后排便功能恢复,缩短拔胃管时间,改善腹胀症状和体力状态,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结直肠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iR-34a对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来源的外泌体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THP-1来源的M2型巨噬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模型,利用流式细胞染色实验检测细胞分化效率;通过与结直肠癌细胞共培养、结直肠癌细胞外泌体干预M2型巨噬细胞分化,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ARG1、IL-10和NLRP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体外诱导分化的M2型THP-1巨噬细胞CD163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与结直肠癌细胞HCT8和HCT116共培养的M2型巨噬细胞ARG1、IL-10表达水平显著升高,NLRP3表达水平下降。与转染阴性Genetic and inherited disorders对照microRNA(miR-NC)组相比,转染miR-34a inhibitor的HCT8和HCT116共培养或外泌体刺激下,M2型巨噬细胞ARG1、IL-10表达水平下降,NLRP3表达水平升高;与miR-NC组相比,转染miR-34a MG132小鼠inhibitor的THP-1细胞ARG1、IL-10表达水平显著下降,NLRP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结直肠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iR-34a可以抑制巨噬细胞NLRP3的表达,促进巨MRTX849溶解度噬细胞M2型极化。

益气凉血生肌方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益气凉血生肌方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medical comorbidities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n=33)和对照组(n=32)。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研究组给予益气凉血生肌方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心肌肌钙蛋白I(cTnI)、舒张早期最大充盈速度(E)、左心室射血分数(EF)、舒张晚期最大充盈速度(A)、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NSC 125973纯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Hcy、cTnIGDC-0973价格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Hcy、cTnI水平均降低,研究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E、EF、A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E、EF水平均升高,研究组升高更为明显,A水平均降低,研究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TG、TC、HDL-C及LDL-C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HDL-C水平均升高,研究组升高更为明显,TG、TC及LDL-C水平均降低,研究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益气凉血生肌方联合美托洛尔具有较好的效果,可能与其可改善Hcy、cTnI有关。

通痹胶囊与托法替布联合治疗对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指标的影响

目的 分析通痹胶囊联合托法替布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对血清学指标、免疫指标等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信阳市息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n=40)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n=40)采用通痹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学指标变化、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等。结果 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晨僵、畏寒、关节屈伸不利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sbe-b-cd.html血清学指标C-反应蛋白(CRP)、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B细胞趋化因子BMS-354825体内CXC配体13(CXCL1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medication knowledg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RA患者采用通痹胶囊与托法替布联合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血清学指标水平,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控制病情发展。

间隙平衡器下平衡技术与测量截骨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背景:目前测量截骨技术和间隙平衡技术是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最常用的技术,各有优缺点:间隙平衡技术通过调整截骨角度可以减少对软组织的松解,得到更平衡的屈伸间隙,临床效果更优,但缺乏工具的间隙平衡技术,易受术者手术经验及主观判断影Colforsin配制响,存在更多的误差;测量截骨法学习曲线短,但依赖解剖标志,容易定位不准而出现多种并发症。近年来,许多器械公司相继研发并推出了间隙平衡工具以期提高手术质量,但目前关于该工具的相关报道仍较少。目的:对比结合间隙平衡器的间隙平衡技术与传统测量截骨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以探究间隙平衡器在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5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A组44例采用结合间隙平衡器的间隙平衡技术进行全膝关节置换;B组41例采用测量截骨技术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下肢力线改变及术后并发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dorsomorphin-2hcl.html症的发生情况,以评估结合间隙平衡器的间隙平衡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与结论:(1)8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2)两组术后膝关节thoracic oncology活动度均较术前提高(P <0.05),且A组较B组改善更明显(P <0.05);(3)两组术后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 <0.05),且术后2周、术后1,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A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高于B组同期(P <0.05);(4)手术时间A组较B组稍短,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5)术后两组下肢力线均较其术前改善,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6)术后A组并发症发生率(2%)较B组(7%)低,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7)提示相较于测量截骨技术,结合间隙平衡器的间隙平衡技术可提高临床效果,改善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

基于单核细胞相关基因筛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生物标记

目的 筛选单核细胞相关基因(MRGs)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中的诊断生物标记。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获取“有和无CAS”患者的单核细胞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用limma包获得差异表达基因(DEGs);采用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和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VM-RFE)算法推导CAS的诊断分子,对诊断分子构建列线图判断CAS患病的风险率,并绘制校正曲线对列线图进行验证,利用DrugBank数据库预测针对诊断分子的潜在药物;采集对照组MK-4827分子式(无CAS)和CAS组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样本,通过采用定量(qRT-PCR)检测其表达谱。结果 共筛选到14 369个枢纽(hub)基因和61个DEGs; 6个基因被鉴定为差异表达单核细胞相关hub基因(DE-MRHGs),与免疫细胞、免疫反应、单核细胞和脂质代谢相关;LASSO回归和SVM-RFE算法显示,趋化因子(C-C-基元)配体3样蛋白1(CCL3L1)、趋化因子(C-C基元)配体4(CCL4)、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趋化因子(C-C基元)配体3(CCL3)及双特异性磷酸酶1(DUSP1)被确定为CAS的诊断分子,这5个诊断分子构建的列线图结果显GNE-140分子式示其预测CAS的患病风险率达到99.9%以上,校准曲线说明列线图模型对患CAS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依鲁替尼、丙酮酸乙酯、罗氟司特等11种化合物被确定为潜在的靶向诊断分子的药物;qRT-PCR实验验证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CL3L1、CCL4、CCL3和DUSP1在CAS中呈低表达(P<0.001),HMGB1在CAS组中呈高表达(P<0.05)。结论 CCL3L1、CCL4、HMGB1、CCL3和DUSP1这5个单核细胞相关基因组成的biological nano-curcumin的生物标志物可作为CAS的诊断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二甲双胍对H_2O_2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及增殖、凋亡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究二甲双胍通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人肺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并建立Macrolide antibioticH_2O_2损伤细胞模型,分为对照组(不做干预)、H_2O_2组(以400μmol/L H_2O_2刺激A549细胞24 h构建体外急性肺损伤细胞模型)、1.25 mmol/L二甲双胍组(H_2O_2组基础上加入1.25 mmol/L二甲双胍)、2.50 mmol/L二甲双胍Emricasan组(H_2O_2组基础上加入2.5 mmol/L二甲双胍)、5.00 mmol/L二甲双胍组(H_2O_2组基础上加入5.00 mmol/L二甲双胍)、SB 203580组(H_2O_2组基础上加入10 mmol/L p38 MAPK通路抑制剂SB 203580)、抑制剂组(5.00 mmol/L二甲双胍组基础上加入10 mmol/L p38 MAPK通路抑制剂SB 203580)和激活剂组(5.00 mmol/L二甲双胍组基础上加入10μmol/L p38 MAPK通路激活剂C16-PAF),干预24 h。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活力;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醇(MDA)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用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检测细胞增殖率;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p38 MAPK及p-p38 MAPK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_2O_2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5);与H_2O_2组比较,5.00 mmol/L二甲双胍组、SB 203580组细胞活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H_2O_2组细胞凋亡率、MDA、IL-6表达、Caspase-3、p-p38selleck BAY 73-4506 MAPK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细胞增殖率、SOD、Cyclin D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H_2O_2组比较,5.00 mmol/L二甲双胍组、SB 203580组细胞凋亡率、MDA、IL-6表达、Caspase-3、p-p38 MAP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0.05),细胞增殖率、SOD、Cyclin D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5.00 mmol/L二甲双胍组比较,抑制剂组细胞凋亡率、MDA、IL-6表达、Caspase-3、p-p38 MAPK蛋白表达进一步显著降低(P<0.05),细胞增殖率、SOD、Cyclin D1蛋白表达进一步显著升高(P<0.05),激活剂组与抑制剂组变化趋势相反(P <0.05)。结论 二甲双胍可显著缓解H_2O_2诱导的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炎性反应与氧化损伤,并通过上调Cyclin D1促进增殖,下调Caspase-3抑制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APK通路的信号转导相关。

FAR、CRP/ALB对炎症性肠病活动的预测价值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纤维蛋白原/白蛋白(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C反应蛋白/白蛋白(C-reactive protein/albumin ratio,CRP/ALB)等指标在活动期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及缓解期IBD患者之间的差异,探索FAR、CRP/ALB对IBD疾病活动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首次明确诊断为IB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均符合《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333例,根据改良Mayo评分系统将UC患者分为活动期及缓解期患者,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146例,根据简化的CDAI计算法将CD患者分为活动期及缓解期患者。搜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既往病史、近期服药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等;血常规: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淋巴细胞(Lymphocytes,L)、单核细胞(Monocytes,M)、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白蛋白(Albumin,ALB)、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等血清学指标;腹部CT或MRI,内镜检查报告等。进行活动期UC患者与缓解期UC患者,活动期CD患者与缓解期CD患者之间CRP/ALB、FAR、FIB、ALB、NLR、LMR、PLT、CRP、ESR的差异分析,分析上述指标在轻、中、重不同严重程度UC和CD患者之间的差异,进行上述指标与ESR、CRP及分别与Mayo评分、CDA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应用ROC曲线评估上述指标对炎症性肠病活动的预测价值。结果:1.活动期UC、CD患者CRP/ALB、FAR与缓解期患者相比,活动期UC、CD患者显著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1)在UC组内:轻、中、重度患者与缓解期患者相比,轻度、中度、重度三组患者的CRP/ALB、FAR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患者相比,中度、重度患者CRP/ALB、FAR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度患者相比,重度患者CRP/ALB、FAR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CD组内:轻、selleck JQ1中、重度患者与缓解期患者相比,轻度、中度、重度三组患者的CRP/ALB、FAR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患者相比,轻度与中度患者的CRP/ALB、F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者CRP/ALB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Recurrent infection意义(P<0.05),FAR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度患者相比,重度患者CRP/ALB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AR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UC活动期组内患者中,CRP/ALB、FAR与CRP、ESR、Mayo评分均呈正相关(P<0.001);在CD活动期组内患者中,CRP/ALB、FAR与CRP、ESR、CDAI评分均呈正相关(P<0.001)。4.通过绘制ROC曲线证明CRP/ALB及FAR对UC、CD疾病活动具有预测价值。(1)在UC中CRP/ALB的AUC为0.908,临界值为0.034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6%、78.0%;FAR的AUC为0.832,临界值为0.078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9.2%、86.2%;CRP/ALB的AUC最大,FAR的AUC略低于CRP/ALB、CRP,高于常用炎症指标ESR及NLR、LMR、PLT;CRP/ALB的AUC大于单独使用CRP、ALB,FAR的AUC大于单独使用FIB、ALB。(2)在CD中CRP/ALB的AUC为0.908,临界值为0.127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0%,91.1%;FAR的AUC为0.906,临界值为0.087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9.0%,93.5%;CRP/ALB及FAR的AUC面积均大于常用炎症指标CRP、ESR及NLR、LMR、PLT,CRP/ALB的AUC大于单独使用CRP、ALB,FAR的AUC大于单独使用FIB、ALB。结论:1.与缓解期UC及CD患者相比,活动期UC及CD患者FAR及CRP/ALB值显著升高。2.在UC活动期组内患者中,CRP/ALB、FAR与CRP、ESR、Mayo评分均呈正相关;在CD活动期组内患者中,CRP/ALB、FAR与CRP、ESRBAY 73-4506分子式、CDAI评分均呈正相关。3.在预测UC及CD活动时:FAR、CRP/ALB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CRP/ALB的预测价值均最高,FAR预测价值大于FIB、ALB,CRP/ALB预测价值大于CRP、ALB,且FAR、CRP/ALB的预测价值均大于NLR、LMR、PLT。故FAR、CRP/ALB可能是用于预测IBD疾病活动的潜在指标。

TCF7L2基因多态性、HbA1c、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7类似物2(TCF7L2)基因多态性、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BLZ945化学结构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6月在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其中合并冠心病患者67例(观察组),未合并冠心病患者133例(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HbA1c、AIP、TCF7L2基因多态性差异,并比较观察组不同狭窄程度患者HbA1c、AIP及TCF7L2基因多态性;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年龄、吸烟患者比率、空腹血糖、HbA1c、糖尿病病程、AIP和甘油三酯分别为(68.82±8.10)岁、49.25%、(9.28±2.12) mmol/L、(8.89±1.82)%、(12.54±2.11)年、1.01±0.32、(2.10±0.67)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61.19±9.40)岁、28.57%、(8.33±2.03) mmPrimary B cell immunodeficiencyol/L、(7.50±1.60)%、(9.93±1.96)年、0.60±0.27、(1.89±0.60)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rs290481位点AG+GG基因比例为67.16%,明显高于对照组(3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rs7903146位点多态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狭窄患者HbA1c和AIP分别为(10.30±1.56)%和1.30±0.26,明显高于轻度狭窄患者[(8.20±1.45)%,0.87±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狭窄患者TCF7L2基因rs290481位点AG+GG基因型比例为86.36%,明显高于轻度狭窄患者(1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HbA1c、糖尿病NSC 125973核磁病程、AIP及TCF7L2基因rs290481位点多态性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TCF7L2基因rs290481位点多态性、HbA1c、AIP是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影响因素,同时与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一定关系。

经胸乳入路腔镜手术治疗女性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探究女性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采取经胸乳入路腔镜手术诊疗的临床效果及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时间段(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本院接治的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研究,总病例数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划分为2组,一组对照组(n=75),一组治疗组(n=75),对照组接受开放式手术,治疗组接受经胸乳入路腔镜手术,对不同术式应用效果展开评价,如手术指标、并发症、切口满意度等。结果 (1)手human‐mediated hybridization术指标:两组术后引流量、置管时间与淋巴结清扫数量对比(P>0.05),治疗组手术时selleckchem VP-16间与之对照组比长,具统计学差异(P<0.05);(2)并发症:治疗组声嘶、低钙血症等发生率为2.67%,对照组为6.67%,两组对比(P>0.05);(3)切口满意度:治疗组切口满意度相比之对照组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女性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采取经胸乳入路腔镜与开放式手术诊疗均具良好疗效,但腔镜手术美观度VX-445 IC50更高,针对美容要求较高且颈部一侧无肿大淋巴结表现的患者首选腔镜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