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术后胸腺肽α1联合XELOX方案辅助化疗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术后胸腺肽α1联合XELOX方案化疗对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生存时间的影响及安全性观察。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收治的240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术后辅助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单纯XELOX方案化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胸腺肽α1联合XELOX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癌抗原(carcinoem antigen,CA)199、CA125、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4、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KPS)、体力状况评分(zubrod performance status,ZPS)以及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随访3年,比较两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化疗后血清CA199、CA125、CE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后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后血清IL-2、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IL-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后KPS评分高于对照组,ZP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贫血、胃肠道反应、肾功能损害、肺功能损害、心功能损害、神经系统毒性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较对照组轻微(P<0.05);观察组术后3年无Liproxstatin-1临床试验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为60.00%(72/120)、73.33%(88/120),对照组为55.00%(66/120)、70.00%(84/1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XELOXliquid biopsies方案辅助化疗中胸腺肽α1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患者机体免疫,降低肿瘤CX-5461供应商标志物水平,减轻化疗药物不良反应。

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43例甲状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对甲状腺selleck激酶抑制剂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比较颈部淋巴结转移与未转移患者的超声征象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术后病cylindrical perfusion bioreactor理检查结果显示,143例甲状腺癌患者中,颈部淋巴结转移81例,未转移62例;超声检查结果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98例,未转移45例。超声检查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0.12%,特异度为59.68%,准确度为76.92%,阳性预测值为74.49%,阴性预测值为82.22%。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中肿瘤边界不清晰、肿瘤直径﹥2 cm、淋巴结门部回声不均匀、淋巴门CB-839说明书消失、淋巴结内部钙化的比例均高于颈部淋巴结未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均明显高于颈部淋巴结未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较好,超声征象与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存在一定联系,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不同剂量类干酪乳酪杆菌PC-01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结肠炎恢复的促进作用

类干酪乳酪杆Fer-1生产商菌(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PC-01是1株分离自西藏拉萨地区自然发酵酸牦牛乳中并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菌株。通过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结肠炎模型,测定试验期间小鼠存活率、体重、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结肠长度、组织切片、血清中髓过氧化物酶及细胞因子浓度、粪便中乳酸及短链脂肪酸含量,评价了不同剂量GSI-IX作用类干酪乳酪杆菌PC-01对结肠炎恢复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高剂量的菌株PC-01(1×10~9 CFU/d)提高了小鼠的存活率,加快了小鼠体重的回升,明显改善了小鼠粪便形态及便血情况,促进小鼠结肠组织病变的恢复,减少了炎症范围,同时降低了血清中髓过氧化物酶及促炎因子IAnti-periodontopathic immunoglobulin GL-1β、IL-6的浓度,并显著提高了小鼠粪便中乳酸及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当灌胃高剂量的菌株PC-01时,对小鼠结肠炎恢复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

miR-26a-5p对H_2O_2诱导的EA.hy926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miR-26a-5p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EA.hy926内皮细胞焦亡和血栓因子(TF)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biocontrol efficacy度H_2O_2(0,100,300,400,450,500,700μmol/L)刺激EA.hy926内皮细胞后的存活率。为了研究H_2O_2对EA.hy926内皮细胞的影响,分为control组(0μmol/L H_2O_2)和450μmol/L H_2O_2组;为了研究miR-26a-5p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EA.hy926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分为miR-26a-5p mimic+H_2O_2组,mimic NC+H_2O_2组,miR-26a-5p inhibitor+H_2O_2组,inhibitor NC+H_2O_2组。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水平(ROS),Western blot检测焦亡关键物Caspase-1蛋白水平和血栓指标TFKPT-330使用方法以及PI3K、Akt、p-PI3K、p-Akt蛋白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焦亡指标Caspase-1、IL-18、IL-1β和血栓指标TF的mRNA水平。为了检测miR-26a-5p转染效率,分别转染带Fam荧光的mimic NC,miR-26a-5p mimic,inhibitor NC,miR-26a-5p inhibitor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Fam荧光分布情况,RT-qPCR检测转染后miR-26a-5p mRNA表达情况。结果MTT结果显示随着H_2O_2浓度升高,EA.hy926内皮细胞存活率呈下降趋势(P<0.05)。与control组相比,450μmol/L H_2O_2组ROS水平、Caspase-1、TF蛋白表达增加(P<0.05),Caspase-1、TF、IL-18、IL-1β的mRNA表达均增加(P<0.05)。荧光显微镜下,Fam荧光占视野的60%~80%。与转染mimic NC相比,转染miR-26a-5p mimic后,miR-26a-5p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与转染inhibitor NC相比,转染miR-26a-5p inhibitor后,miR-26a-5p mRNA相对表达量减少(P<0.001)。与mimic NC+H_2O_2组相比,miR-26a-5pmimic+H_2O_2组ROS表达下降(P<0.05),TF、TF、Caspase-1蛋白表达量降低(P<0.01),TF、Caspase-1、IL-18、IL-1PD0325901核磁β的mRNA表达减少(P<0.001),而p-PI3K、p-Akt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与inhibitor NC+H_2O_2组相比,miR-26a-5p inhibitor+H_2O_2组ROS表达升高(P<0.05),TF、Caspase-1蛋白表达增加(P<0.05),TF、Caspase-1、IL-18、IL-1β的mRNA表达增加(P<0.05),但p-PI3K、p-Akt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 H_2O_2刺激EA.hy926内皮细胞发生氧化损伤,促进细胞焦亡和TF表达水平增加;而miR-26a-5p能改善H_2O_2诱导的EA.hy926细胞焦亡,降低TF表达水平,其机制可能与其激活PI3K/Akt通路有关。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实施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麻醉方法分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40)。对照组实施全麻,观察组于超声引导下实施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比较两组术后痛觉过敏、镇痛效果、术后恢复情况、炎症反应与平获悉更多均动脉确认细节压(MAP)、心率(HR)水平。结果:两组入室时(T_0)时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诱导插管5 min(T_1)、切皮后5 min(T_2)、拔管前(T_3)时HR、MAP较T_0均有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1、T_2、T_3时HR、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h、2 h、6 h静息痛与活动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12 h、24 h静息痛、活动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镇痛有效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首次镇痛按压时间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 h、24 h痛觉过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两组炎症反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炎症反应指标较术前1 d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edical geography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能维持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提高术后镇痛效果。

两个预测性的竞争性内源RNA调节网络被用来区分早、晚期骨性关节炎及其免疫景观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相关的数据库进行分析,筛选出用于区分早期和晚期骨性关节炎生物标记物以及其免疫景观,为OA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方法:从GEO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geo)PF-6463922中,通过检索“osteoarthritis”,“synovium”,物种选择为“Homo sapiens”。经过筛选最终获取来自GPL96的三个数据集GSE55235、GSE55457和GSE55584。同样的,筛选后得到GSE1919(GPL91平台)、GSE12021(GPL96平台)、GSE105027(GPL21575平台)和GSE151341(GPL21697平台)作为验证集。使用R软件中的“in Silico Mselleck Alisertiberging”、“limma”、“ggplot2”等程序包,合并数据集,去除批次效应,筛选并可视化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在人类蛋白质图谱在线数据库(the Human Protein Atlas)中输入差异表达基因(DEGs),确定了组织特异性基因。接下来,通过Cytoscape插件“Clue GO”对所有DEGs进行了GO富集分析。进一步通过构建PPI网络、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和WGCNA等方法筛选hub基因。接下来通过Starbase v3.0和Cytoscape在hub基因中预测miRNAs和lncRNAs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构建了潜在的ceRNA网络。对hub基因和靶miRNAs进行了验证,确定hub基因与免疫细胞的关系。结果:通过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获得的综合数据集筛选出了18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下调基因134个,上调基因48个。我们将所有的DEGs导入人类蛋白图谱数据库,以确定其组织特异性,发现有94个基因具有组织特异性。我们通过KEGG和Reactome对所有的DEGs进行了富集分析,发现DEGs在调节我们身体的免疫微环境、细胞信号转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接下来用PPI网络分析得3个免疫系统特异性hub基因如下:NFKBIA、IL1B和CXCL8。采用20个NM和26个OA样本的表达矩阵进行WGCNA检测,得到两个最终的hub基因,并通过ROC曲线证实这两个基因在OA中诊断效度高。此外,我们通过GSVA、Wilcoxon rank sum test和CIBERSORT等方法证明NFKBIA/CXCL8和静止肥大细胞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在线数据库研究了NFKBIA/CXCL8与miRNAs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构建了相关ceRNA网络。这个ceRNA网络可用于区分早期和晚期骨关节炎,其中包括三个microIntradural ExtramedullaryRNAs(hsa-miR-493-255p、hsa-miR-381-3p和hsa-miR-889-3p)和两个长链非编码RNA(NEAT1和XIST)。结论:在本研究中,我们揭示了OA与两个免疫系统特异性基因NFKBIA和CXCL8之间的关联。此外,我们构建了两个ceRNA网络,它们可能作为潜在的区分早期和晚期OA的生物标记物。另外,我们验证了这两个网络的诊断价值,并证实了静息肥大细胞与两个ceRNA网络之间的关系。这两个ceRNA网络可能为骨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改善预后提供新的见解。

陇中骨刺膏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急性疼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陇中骨刺膏对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急性疼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行保守治疗的K-L分型为I~Ⅲ级的KOA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给予陇中骨刺膏治疗,对照组给予奇正消痛贴膏治疗,两组共治疗2周。观察两组止痛效果及关节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均降低(P<0.05),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后3天,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multi-gene phylogeneticP<0.05);治疗后1、2周,两组间视觉疼痛模拟评分及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W4869 molecular weight。结论:陇中骨刺膏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急性期疼痛止痛效果理想,对提高膝关节关节功能Fulvestrant、改善活动度、增加关节稳定性有一定作用。

风湿性关节炎胶原诱导型与佐剂诱导型大鼠模型的建立与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动物模型对RA发病机制、影响因素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方法 分别构建风湿性关节炎CIA与AA大鼠模型,并给予临床关节炎治疗药物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进行干预,详细对比分析两种常用RA动物模型关节炎疾病特征的异同点、成模过程稳定性、可重复性以Pevonedistat化学结构及对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价能力。结果 CIA成膜速度比AA模型更早,两种模型在一定造膜周期(14、28 dCell Cycle抑制剂)后,对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和病理学指标表标价各有偏重。同时,在给予甲氨蝶呤或来氟米特后,大neutral genetic diversity鼠RA症状在CIA和AA模型上均有一定程度的疗效。结论 CIA和AA模型具有良好的关节炎成模性,成模后的病理指标稳定。同时,对临床常用治疗药物的药效也具有良好的评价能力。但两种模型的成模速度,病理特征等有一定程度差异,可根据具体研究需要进行挑选。

加味普济消毒饮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疗效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影响

目的:研究selleck抑制剂探讨加味普济消毒饮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2020.01~2021.01期间收治的80例痛性甲状腺炎患者开展研究,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增加加味普济消毒饮治疗。3个疗程后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NVP-TNKS656分子量甲状腺功能指标、炎症因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患者为75.00%(30/40)(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包括颈咽肿痛、声音嘶哑、胸胁满闷、舌红苔白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三碘甲状腺素(FT3)、血清甲状腺素(FT4)低于对照组,促甲状腺激素(TSH)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0%(5/40)、10.00%(4/40)(P>0.05AhR-mediated toxicity)。结论:加味普济消毒饮治疗痛性甲状腺炎的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和甲状腺功能,降低机体的炎性反应水平,治疗安全性良好,可临床推荐。

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寒湿瘀结型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寒湿瘀结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购买IDN-6556评价寻找更多对血清炎性因子TNF-α、血清白细胞介素-33与10的水平、肠道菌群数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溃疡性结肠炎寒湿瘀结型患者用随机对照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中药颗粒剂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变化、Mayo活动指数、组织病理学Geboes评分、血清TNF-α、血清白细胞介素-33、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及肠道菌群变化,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Mayo活动指数、组织病理学Geboe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血清IL-33的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血清IL-10的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大肠杆菌显著减少(P<0.biologic enhancement05),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口服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联合美沙拉嗪提高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具有增效减毒功效,有利于肠黏膜溃疡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