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晚期肺癌患者继发周围神经病变列线图预测模型

目的:构建晚期肺癌患者继发周围神经病变列线图Bucladesine抑制剂预测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335例晚期肺癌患者的社会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晚期肺癌患者继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根据各个危险因素对继发周围神经病变的贡献程度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Calibration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效用。采用2021年6月至8月我科收治的64例晚期肺癌患者对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模型组和Programed cell-death protein 1 (PD-1)验证组继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34.93%和40.63%。饮酒史(OR=3.650,95%CI:1.523~8.746)、合并糖尿病(OR=3.753,95%CI:1.396~10.086)、化疗(OR=2.887,95%CI:1.046~7.970)、靶向治疗(OR=8.671, 95%CI:4.107~18.306)、免疫治疗(OR=2.603, 95%CI:1.337~5.065)和肝肾功能异常(OR=12.409, 95%CI:4.739~32.489)是晚期肺癌患者继发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使用基于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335例晚期肺癌患者继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曲线下面积为0.913(95%CI:0.882~0.944),敏感度为85.47%,特异度为81.65%,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43%和91.28%,Calibration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提示模型的校准度和临床效用较好。用列线图预测另64例晚期SB203580肺癌患者继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曲线下面积为0.764(95%CI:0.638~0.869),敏感度为79.28%,特异度为85.79%,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25%和85.82%,模型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论:晚期肺癌患者抗癌治疗后继发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较高,饮酒史、合并糖尿病、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肝肾功能异常是晚期肺癌患者继发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效果良好,可作为临床个体化评估晚期肺癌患者继发周围神经病变风险的工具。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进展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是介于正常衰老与痴呆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主要表现为超出相应年龄和教育文化水平范围的记忆和其他认知功能的轻度损伤,但尚未达到痴呆诊断标准。MCDrug response biomarkerI临床转归多发展为痴呆,因此,早期识别和干预MCI对延缓老年痴呆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MCI作为痴呆前期阶段近年来备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研究发现MCI的异常脑区大都出现在内侧前额叶、海马、顶下小叶、后扣带回以及颞上回等相关的脑区,且上述脑区多与认知情景记忆等功能相关,临床上,这些脑区的异常特征为MCI的诊断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影像学检查包括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Alisertib研究购买显像(SPECT)、磁共振成像(MR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等被有力地应用于MCI的临床评估和诊断等工作中。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是在磁共振影像学技术上发展而来的影像学方法,是目前脑影像领域较常用的一种非损伤性的活体脑功能检测技术,主要通过对大脑区域中血氧水平变化的检测来反应大脑皮层在不同实验状态下的激活情况,进而解释MCI患者的记忆和执行功能减退的神经学机制。由于f MRI的时空分辨率高、可重复性高、无创伤性、无放射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脑神经科学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对神经、精神性等疾病的认识和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特别是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 MRI)受到了认知神经科学等的关注,较之于传统的特定刺激或任务下的功能磁共振成像,被试者不需要完成特定的认知任务,在保持清醒的休息状态下进行磁共振扫描,完全放松,闭眼、平静呼吸、固定头部静止不动,避免做系统性的思维活动,非常适合临床上的研Apoptosis抑制剂究和应用。目前rs-f MRI主要有反应功能分化的局部脑区活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低频振荡振幅(ALFF)和局部一致性(Re Ho)、反应功能整合的区域间相关性的主要有功能连接(FC)和有效连接(EC)及功能性脑网络等。功能影像学分析能弥补结构影像学以及神经心理学量表的主观性较强的不足具有相对客观的诊断价值,同时rs-f MRI技术的不同分析方法能为轻度认知功能诊断提供多维度的信息,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介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不同分析方法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进展,旨在为其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基于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的目标管理模式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于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的目标管理模式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3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护理干预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5Trichostatin A研究购买3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Nirmatrelvir分子式基于MMC的目标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SDSCA评分)和生活质量(DMQLS评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SDSCA、 DMQL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的SDSCA、 DMQL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SDSCA评分、 DMQLS评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基于MMC的目标管理模式可提高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围放疗期”动态调整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剂量对肺癌骨转移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

GPCR & G Protein抑制剂的 探讨肺癌骨转移瘤放疗期间疼痛发作的发生率及动态调整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临床价值,提高骨转移瘤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9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收治的43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初始疼痛强度评分,放疗后疼痛强度评分变化及对应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摄入量变化,分析调整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摄入量的止痛疗效和临床价值。结果 联合治疗止痛有效率为76.7%(33/43),癌症疼痛完全缓解率为23.3%(10/43)。肺癌骨转移放疗期间疼痛加重,疼痛加重1次发生率为20.9%,疼痛加重2次发生率为9.3%(4/43),2次疼痛加重均需及时调整medical oncology盐酸羟考酮药物剂量。放疗后期评估疼痛减轻后逐步减少盐酸羟考酮剂量发生率为86.04%(37/43),放疗完成后1个月内可逐步减少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剂量发生率为74.41%(32/43),同样均需及时调整盐酸羟考酮药物剂量NSC 127716化学结构。结论 放疗联合阿片类药物是控制癌症疼痛有效治疗手段,肺癌骨转移瘤放疗期间出现疼痛加重发生率为20.9%。及时调整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剂量能有效缓解疼痛症状,从而达到有效镇痛且不滥用阿片类药物最佳平衡。

亚砷酸钠诱导SH-SY5Y细胞铁死亡的规律

[背景]砷可通过诱导神经元丢失导致神经毒性,但其是否可诱导神经细胞铁死亡尚不清楚。[目的]探讨亚砷酸钠(NaAsO_2)诱导人神经母细胞accident and emergency medicine瘤细胞SH-SY5Y铁死亡发生规律,为研究NaAsO_2神经毒性发生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选用SH-SY5Y细胞,将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加入正常培养基)、阳性对照组(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1)的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NaAsO_2染毒组(NaAsO_2终浓度分别为20、40、80μmol·L~(-1))、抑制剂组[终浓度20μmol·L~(-1)凋亡抑制剂Z-VAD-FMK,10μmol·L~(-1)特异性铁死亡抑制剂Fer-1,100μmol·L~(-1)特异性铁死亡抑制剂去铁胺(DFO),20μmol·L~(-1)坏死性凋亡抑制剂Nec-1]、干预组(在阳性对照组及NaAsO_2各染毒组基础上分别加入4种抑制剂,剂量同抑制剂组),共25组,染毒24 h。实验重复3次。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S)活性及Fe~(2+)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脂质活性氧(ROS)水平。[结果]随NaAsO_2染毒剂量增加,SH-SY5Y细胞存活率呈下降趋势(b=-0.984,P <0.001);20、40、80μmol·L~(-1) NaAsO_2染毒组及Erastin组细胞存活率[(85.15±1.32)%、(72.63±2.67)%、(65.28±1.71)%、(74.34±2.0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活率(P <0.01)。Z-VAD-FMK干预使20、40、80μmol·L~(-1) NaAsO_2染毒组及Erastin处理组细胞存活率上升至(88.30±1.92)%、(81.72±2.43)%、(77.72±1.05)%、(85.28±1.97)%(P <0.05),脂质ROS、MDA含量下降(P <0.05),SOD活性上升(P <0.05),但GSH含量、GPXS活性、Fe~(2+)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 0.05)。Fer-1、DFO干预使40μmol·L~(-1)和80μmol·L~(-1) 确认细节NaAsO_2染毒组、Erastin处理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上升至(86.33±2.31)%、(82.24±1.24)%、(88.76±2.87)%和(82.83±2.55)%、(79.66±0.67)%、(87.38±1.23)%(P <0.01),脂质ROS水平、MDA下降(P <0.05),SOD活性上升(P <0.05),同时GSH含量、GPXS活性上升(P <0.05),Fe~(2+)含量降低(P <0.05)。Nec-1干预NaAsO_2各染毒组及ErasPF-6463922tin处理组后,细胞存活率、脂质ROS水平、MDA含量、SOD活性、GSH含量、GPXS活性及Fe~(2+)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 0.05)。[结论]NaAsO_2暴露可诱导SH-SY5Y细胞凋亡,随着暴露剂量的增加可诱导细胞铁死亡。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循证医学研究

目的系统评价鼠神经生长因子(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 mNGF)联合常规药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搜集关于mNGF联合常规药物治疗A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5月31日。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NSC 127716分子量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个RCTs,共1 086例患者,其中mNGF组545例、对照组541例。与对照组比较,mNGF治疗组能更有效地改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MD=2.29,95%CI=1.92~2.66,P<0.01)、临床痴呆评定量表评分(MD=-0.36,95%CI=-0.45~-0.26,P<0.0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MD=3.53,95%CI=2www.selleck.cn/products/azd9291.48~4.59,P<0.01)和临床有效率(RR=1.29,95%CI=1.15~1.45,P<0.01);C-反应蛋白(MD=-0.84,95%CI=-0.99~-0.70,P<0.01)、白细胞介素-nonviral hepatitis6(MD=-3.13,95%CI=-3.73~-2.54,P<0.01)和肿瘤坏死因子-α(MD=-3.52,95%CI=-4.43~-2.61,P<0.01)水平更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9,95%CI=0.56~2.12,P=0.81)。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mNGF可进一步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降低痴呆程度,提高自主生活能力,提高临床有效性,且没有增加不良反应发生。

刘沈林教授运用“温通督脉法”辨治脊椎“一点痛”验案举隅

癌性神经痛(NCP)是由癌症本身或癌症治疗(化疗、放疗和手术等)对神经系统的直接或EPZ-6438价格间接损伤引起的疼痛。作为晚期肿瘤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因其潜在机制复杂,尚未明确,症状突出,临床疗效不显,治疗难以突破瓶颈,故日益成为研究焦点。NCP隶属于中医“血痹病”范畴,刘师认为该病乃癌毒内陷,阻滞经络selleck Crizotinib,阳气失运,气血失和所致,治则以“通”为要,以“和”为贵,巧用药组以使阴平阳秘,气血和合,颇有良效。故通过探讨全国名中医刘沈林教授“温通督脉法”的治疗经验,以及对临证医案的收集归纳与总结,以临床典vertical infections disease transmission型医案“一点痛”为例,分析刘师辨证论治之精妙,遣方用药之精巧,化裁选方之精细。以期进一步发掘癌性疼痛的中医特色治疗思路,为临床癌性神经痛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新思路,新视角,新方向。

民族药四数九里香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Ⅱ)

目的:为了研究民族药四数九里香Murraya tetramera Huang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方法和文献数据对比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S法分析了15个化合物的抑制肿瘤细胞增值作用。结果:从醇提取物中分离得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咖啡酸(1)、1-hydroxy-3-propanyl-4-methylcarbazole (2)、kaempferol-3-O-β-(6″-caffeoyl glucoside)(3)、2,4,6-trimethyl-3-ethylphenol (4)、6,10-diethyl-12-phenyl-lauricmethylest(5)、1,10-seco-4-ξ-hwdroxymuurol-5CH-223191溶解度-ene-1,10-diket one (6)、tianshic acid (7)、tribulusimide C (8)、6,7-dihydroxy-4-(hydroxymethyl)-coumarin (9)、p-hydroxycinnamic acid (10)、PI3K/Akt/mTOR抑制剂2-(4-hydroxy phenyl)-ethanol(11)、(4R,6S)-6-hydroxy piperitone(12)、cis-2,4,5-trihydroxycinnamic acid(13)、2-(phenylamposttransplant infectionino) phenol(14)、zingiberolide(15)。15个化合物对5株肿瘤细胞的体外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2~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对5株肿瘤细胞具有较好的生长抑制作用。

BTG2、ARL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ADP核糖基化样因子2(ARL2)、B细胞异位基因2(BTG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与其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26例非小细胞肺PLX4032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RL2、BTG2蛋白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ARL2、BTG2蛋白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ARL2蛋白阳性率高于癌旁组(66.7%vs 25.4%),BTG2蛋白阳性率低于癌旁组(20.6%vs 71.4%)(P<0.05)。ARL2、BTG2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与肿瘤最大直径、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复发相关,且肿瘤最大直径至少5 cm、浸润深度越深、TNM分期越高、病理级别越高、出现淋巴结转移、有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ARL2阳性表达率更高,BTG2阳性表达率更低(P<0.05)。ARL2阴性、BTG2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年内生存率明显上升(Pmediator effect<0.05)。肿瘤最大直径至少确认细节3cm、TNM分期为Ⅲ~Ⅳ期、浸润深度至少为1 cm、出现淋巴血管浸润、有复发、高病理级别、ARL2阳性、BTG2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年内生存率下降明显(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高病理级别、ARL2阳性、BTG2阴性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ARL2蛋白表达升高,BTG2蛋白表达降低;ARL2阳性蛋白、BTG2阴性表达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基于姑息预后指数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分析

目的 探讨姑息预后指数(palliative prognosis index, PPI)对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期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160例晚期非小细selleck产品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根据患者资料中的相关变量作为分组标准,进行生存期的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分析。根据中位生存时间将160例患者分为<39天组(n=88)和≥39天组(n=72),统计并比较PPI指数、KPS评分在预测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期方面的准确度、特MEK抑制剂异度、敏感度。结果 160例晚期癌症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9天(95%CI:35.478~42.522)。1个月、2个月、3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median episiotomy68.75%、37.50%、26.25%。PPI指数、KPS评分是晚期癌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PI指数、KPS评分在预测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期方面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 PPI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相关,能够为患者生存期的临床预测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