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胰腺导管腺癌患者术前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和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Ⅱ)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FAR、SⅡ的最佳截断值,并进行分组。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胰腺癌根治tetrapyrrole biosynthesis术的预后影KPT-330体内响因素,依此建立MK-1775列线图(Nomogram)预后模型。C-index、AUC和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的辨别和校准能力。DCA曲线评估列线图的临床有效性。结果 术前FAR及SⅡ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095和532.94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FAR≥0.095、SⅡ≥532.945、CA199≥450.9U/ml、肿瘤最大径≥4cm、术后未进行化疗是影响胰腺癌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index、AUC、校准曲线和DCA曲线表明,列线图预后模型的辨别能力、校准能力和临床有效性均优于TNM分期系统预后模型。结论 构建的Nomogram预后模型较TNM分期预后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区分度及临床获益。
基于中医整体观的护理模式对肺癌患者化疗后癌因性疲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于中医整体观的护理模式对肺癌患者化疗后癌因性疲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于本院进行化疗的肺癌患者13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基于中医整体观的护理模式,所有患者均连续干预2周。比较干预前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恶心呕吐、神疲Baf-A1价格纳差、夜寐不安)、癌因性疲乏[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肺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LQ-LC43)]差异。结果 干预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PFBiomass pyrolysisS-R、PSQI评分较干预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2组QLQ-LC43较干预前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Enasidenib说明书<0.05)。结论 基于中医整体观的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肺癌患者化疗后症状,减轻癌因性疲乏,提高睡眠及生活质量。
团体药物处置技能训练在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观察团体药物处置技能selleck抑制剂训练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92例精神分裂症PUN30119浓度合并高血压患者设置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trauma-informed care组(n=46)、研究组(n=46),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知识教育,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团体药物处置技能训练,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干预前与干预6个月后血压水平[收缩压(SDP)、舒张压(DBP)]、精神症状[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服药依从性(100.00%)明显较对照组(86.96%)高(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SDP、DBP与BPRS、SDSS得分均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团体药物处置技能训练能增强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利于降低血压水平,改善精神症状与社会功能,从而获得患者的高度评价。
血清精氨酸酶1作为新型生物学标志物用于肺癌的诊断
背景和目的: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损害,而目前大多数肺癌(LC)患者就诊时被诊断为晚期,因此预后较差。血清肿瘤标志物(TMs),如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鳞状细胞癌原(SCC)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因其易于应用而常规用于LC的诊断和预后评估。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或某些良性疾病,TMs值可能会上升到高于参考水平,而某些癌症selleck患者的TMs值仍保持正常。因此,目前还没有理想的肺癌诊断预测的血清学标志物。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对于肿瘤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epigenetic stability,而巨噬细胞的M2型极化和对肿瘤微环境(TME)的浸润是肿瘤进展的关键决定因素。血清精氨酸酶1(Arg1)是M2巨噬细胞极化的重要标志,而Arg1作为血清学标志物用于肺癌的诊断目前仍未见报道。由于单个TM值只能提供有限的参考,本研究拟选择四种常用的TMs,CEA、CYFRA21-1、SCC和NSE,评价Arg1单独以及与上述指标联合用于肺癌诊断的效能和价值,以期能更准确地识别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DCT)筛查的候选对象,为LC患者制定更科学的诊断、治疗和随访计划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收集来自呼吸科住院的肺癌(LC)和良性肺部疾病(BLD)患者的CEA、CYFRA21-1、SCC和NSE检测数据。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LC和BLD患者以及体检中心健康人群(HC)的Arg1表达水平。基于研究变量的不同统计学特性,采用独立样本Student-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方差分析来衡量组间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Arg1与其他TMs的关联性。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估计Arg1单独以及与其他指标联合用于LC诊断的效能,确定LC筛查的最佳临界值。结果:血清Arg1水平在LC组显著高于BLD和HC组(p<0.05),而HC和BLD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图1)。Arg1将LC与HC和BLD区分开来的AUC为0.853(0.756-0.950),该指标诊断LC的最佳截止值为1.698 (图2)。CEA和CYFRA21-1在LC与BLD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rg1与CYFRA21-1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335,p=0.015)。在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时,Arg1与CEA和CYFRA21-1联合[AUC:0.888 (0.796-0.980)]用于鉴别LC的检测效能均优于CEA [AUC:0.804 (0.661-0.947),p=0.264]和CYFRA21-1 [AUC:0.774 (0.632-0.915),p=0.038]单独检测以及两者联合检测的selleck合成效能[AUC:0.879 (0.775-0.982),p=0.760](图3)。结论:血清Arg1可有效预测LC的诊断。在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时,与单独或联合的相同TMs相比,Arg1与CEA和CYFRA21-1联合的诊断预测模型可以更准确地识别LC筛查的高危人群。
水生环境中OH-PCBs的来源、污染现状及其内分泌干扰机制研究进展
羟基多氯联苯(hydroxylated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OH-PCBs)是典型持久性污染物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在环境中经多种机制氧化产生的主要产物之一,属于二代环境持久性污染物,在水生环境中被广泛检出(水体<4.12 ng·g~(-1),沉积物<26.0 ng·g~(-1),水生生物<1838.38 ng·g~(-1)).水生环境中OH-PCBs的来源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PCBs在生物体内由细胞色素P450 (CYP450)单加氧化酶系直接氧化或经氧化芳烃介导而产生OH-PCBs;另一方面,PCBs能够与大气中的羟基自由基发生反应转化为OH-PCBs,最终环境中的OH-PCBs经过雨水冲刷、大气沉降等作用进入水生环境中.水生环境介质中痕量的OH-PCBsEmpagliflozin经食物链的传递和放大作用,不仅对水生生物的生理活动造成影响,而且能够通过水产品等食物途径进入到人体.由于部分OH-PCBs的结构与天然雌激素、甲状腺激素等内分泌物质类似,在动物体内会导致一系列内分泌干扰效应,但其干扰机制仍未阐明;并且蓄积在生物体内的OH-PCBs能够进一步发生代谢转化,产生的多种代谢产物及其毒理效应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目前OH-PCBs在水生环境中的污染现状、生物体内的蓄积及“Ipatasertib抑制剂再代谢”特征及其内分泌干扰效应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进而为OH-PCBs的暴露风险评价、蓄Molecular genetic analysis积代谢规律以及毒理学效应研究提供参考.
昆明某社区467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及BMI相关性探讨
目的通过对昆明市某社区467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中医体质构成比的分析,揭示该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2004版诊断标准,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站收集467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采用构成比描述本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体质构成分布情况。结果 467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为:平和质70例(5.0%);气虚质46例(9.9%);阴虚质76例(16.3%);阳虚质56例(12.0%);痰湿质70例(15.0%);湿热质55例(1selleck NMR1.8%);血瘀质46例(9.9%);气郁质37例(7.9%);特禀质11例(2.4%)。采用检验比较各构成比的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67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中,BMI≥24比例最高的3种体质为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其中以痰湿质最多。经检验,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9组之间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不同体质之间BMI值selleck化学不完全相同(P<0.05)。结论痰湿质、阴虚质、湿热质是本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主要中医Primary B cell immunodeficiency体质,且痰湿质、湿热质与超重肥胖有较强相关性,应根据体质特征制定合理科学的调理保健方案,改善生活方式,预防或延缓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HHLA2在胰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生物学功能研究
目的:探讨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长末端重复关联蛋白质2(HHLA2)在胰腺癌细胞BxPC-3和PANC-1中的表达及对其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并研究HHLA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制备一株新的抗人HHLA2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鉴定。方法:通过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HHLA2稳定上调表达的人胰腺癌细胞BxPC-3和PANC-1,通过qRT-PCR、流式细胞术分别在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验证两株细胞系中LV-HHLA2-OE组与LV-NC组HHLA2的表达差异,并进一步通过BrdU增殖实验、划痕实验、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实验检测HHLA2在调节胰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中的作用。通过转录组测序进一步探究HHLA2在胰腺癌细胞株中表达的潜在作用机制。应用胰腺癌组织芯片,利用多色荧光标记技术分析了 63例胰腺癌组织中HHLA2、B7-H3和B7-H4的表达情况以及CD8+T细胞和CD68+巨噬细胞(CD68+Mac)的浸润程度,应用t检验比较这些分子及细胞在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及浸润的差异,应用χ2检验分析胰腺癌组织中CD8+T细胞和CD68+Mac的浸combined bioremediation润程度及HHLA2、B7-H3和B7-H4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观察HHLA2、B7-H3和B7-H4表达水平及CD8+T细胞和CD68+Mac的浸润程度与胰腺癌患者总生存期(OS)的关系,拟合Cox模型评价不同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杂交瘤技术,筛选获得一株能稳定分泌特异性鼠抗人HHLA2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从中提取重链可变区(mVH)和轻链可变区(mVL),并测序验证,在此基础上实施真核细胞株表达抗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实验技术比较分析自行制备的单抗与商品化HHLA2抗体对同一类样本检测的效果和特异性。结果:qRT-PCR结果证实,LV-HHLA2-OE组HHLA2 mRNA表达水MDV3100研究购买平均显著高于 LV-NC 组(BxPC-3:P<0.0001;PANC-1:P<0.0001)。流式细胞术结果证实,LV-HHLA2-OE组HHLA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LV-NC组(BxPC-3:P<0.0001;PANC-1:P<0.001)。划痕实验证实LV-HHLA2-OE组的迁移能力明显高于LV-NC组(BxPC-3:P<0.selleck05;PANC-1:P<0.01)。Brdu增殖实验显示,BxPC-3细胞系在培养1天后,LV-NC组细胞增殖能力较LV-HHLA2-OE组显著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而在培养4天后,两组的增殖能力无显著差异。PANC-1细胞系在培养1天后LV-NC组和LV-HHLA2-OE组增殖能力无明显差异,培养4天后,发现LV-NC组较LV-HHLA2-OE组相比,增殖能力显著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实验显示LV-HHLA2-OE组的早期凋亡率显著低于LV-NC组(BxPC-3:P<0.01;PANC-1:P<0.05)。细胞周期实验显示两株细胞的LV-HHLA2-OE组和LV-NC组周期分布均无显著差异。多色荧光标记结果显示,肿瘤细胞上B7-H3高表达组患者OS显著优于低表达组。肿瘤细胞上HHLA2和B7-H3的表达呈正相关。CD68+Mac上B7-H3和HHLA2或B7-H4的表达都呈正相关。肿瘤浸润性CD8+T细胞联合CD68+Mac可作为预测胰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重要指标。CD68+Mac上HHLA2高表达以及B7-H3高表达都是胰腺癌患者预后变差的危险因素。此外,我们成功制备了一株能稳定分泌鼠抗人HHLA2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并经实验验证该抗体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结论:上调HHLA2表达可影响胰腺癌细胞株的细胞学功能。CD68+Mac上HHLA2及B7-H3的表达水平、CD8+T细胞及CD68+Mac的浸润程度可作为预测胰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重要指标。此外,我们成功制备并鉴定了一株新的鼠抗人HHLA2单克隆抗体。
Kisspeptin-GPR54在哺乳动物妊娠中的研究进展
kisspeptin是KISS1基因的产物,它不仅能显著影响动物的繁殖,也参与调控动物机体代谢、初情期启动及整个妊娠过程.研究表明medullary raphe,子宫来源kisspeptin介导胚胎着床,合体滋养层来源kisspeptin调控早期胎盘形成.血中kisspeptin水平与异位妊娠、子痫前期、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等妊娠期相关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可作为妊娠疾病诊断的潜在生物学标志.妊娠早期,血浆或血清中kisspeptins(kisspeptin-10或kisspeptin-54)水平在区分确认流产方面显示出较高的准确性,是早期妊娠诊断流产的新方法.kisspeptin-GPR54参与哺乳动物妊娠的整个过程,在妊娠相关的生理事件或疾病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就kisspepVX-661半抑制浓度tin-GPR54系统在调控胚胎着床、胎盘形成、妊娠相关疾病及流产进行较系统的归纳、总结,旨在全面了解kisspeptin-GPR54在哺乳动物妊娠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kisspeptin-GPR54调控妊娠的具LY-188011 IC50体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肺癌术后合并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肺癌术后合并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Cobimetinib说明书至2021年11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收治的100例肺癌术RNA Standards后合并院内肺部感染患者,采集痰液标本,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统计病原菌分布特点和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100份痰液标本中共分离出108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占6Panobinostat细胞培养1.11%(66/108),以大肠埃希菌(20.37%,22/108)、铜绿假单胞菌(13.89%,15/108)、肺炎克雷伯菌(9.26%,10/108)为主;革兰阳性菌占29.63%(32/10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1.11%,12/108)、溶血性葡萄球菌(9.26%,10/108)为主;大肠埃希菌对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头孢吡肟耐药率较高,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耐药性较低;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头孢吡肟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耐药性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无耐药性;溶血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无耐药性。结论 肺癌术后合并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较复杂,临床耐药性显著,医师需针对病原菌感染特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放疗或伽玛刀联合放疗生存分析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放疗或伽玛刀联合放疗患者生存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东院区收治的170例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放疗组(135例)和伽玛刀联合放疗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期差异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比较,差异无寻找更多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放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疗组内卡氏评分≥70分(β=-0.963,HR=0.382,95%CI=0.205~0.710)、最大病灶体积<10 ml(β=-0.567,HR=0.567,95%CI=0.335~0.962)是患者总生存期的保护因素(P<0.05)。伽玛刀联合放疗组内原发灶控制(β=-2.414,HR=0.089,95%CI=0.021~0.381)、转移灶个数小于4个(β=-2.730,HR=0.065,95%CI=0.013~0.323)是患者总生存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单独接受放射治疗或伽玛刀联合放疗,两组生存期并无差异。原发灶未进行有效控制或转移selleck Entinostat灶个数超过4个时,单独放射治疗患者生存期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