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的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T_2DM)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的血糖控制不佳T_2DM患者425例,根据腹部B超检查结果分为伴MAFLD组(210例)和不伴MAFLD组(215例)。比较各组一般资料及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等代谢相关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selleck GDC-0068析MAFLD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伴MAFLD组体重指数、腰围、舒张压、血尿酸、三酰甘油水平均显著高于不伴MAFLD组,饮酒史比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显著低于不伴MAFL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伴MAFLD组的TSH水平显著高于不伴MAF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1.2,2.6)mIU/L比1.5(1.1,2.1)mIU/L](Z=-3.25,P<0.01)。体重指数、TSH(比值比=1.292,95%置信区间:1.013~1.647)是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血糖控制不佳T_2DM患者MAFL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为独立保护因素(均P<0.emerging Alzheimer’s disease pathology05)。结论 在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的T_2DM患者中,TSH水平与MAFLD的发病风险呈正相关,应重视对该类患者TSH水平的检测selleck抑制剂,及早防治MAFLD。
小金胶囊联合硒酵母片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金胶囊联合硒酵母片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1:1的比例将8selleck NMR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口服硒酵母片2片/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予以口服小金胶囊4粒/次,2次/d,服药时间共计12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甲状腺Stem-cell biotechnology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最大结节的最长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Puromycin分子量(32/40)显著高于对照组52.5%(2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金胶囊联合硒酵母片可使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患者的血清TPOAb、TGAb水平明显下降,缩小甲状腺结节,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Nesfatin-1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结直肠癌进展研究
目的 探讨Nesfatin-1与结直肠癌(CRC)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潜在分子机制VX-445体内。方法 RT-cylindrical perfusion bioreactorqPCR和WB法检测CRC患者癌及癌旁组织中Nesfatin-1的水平。采用CCK8、Transwell小室及流式细胞术检测SW480细胞敲低或过表达Nesfatin-1前后的增殖、侵袭、迁移及凋亡能力,WB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CRC癌组织中Nesfatin-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此网站上调(P=0.046,P=0.028)。Nesfatin-1在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P=0.045)和淋巴结转移(P=0.045)相关。Nesfatin-1的沉默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促进凋亡,并下调p-PI3K和p-Akt的表达(P<0.001,P<0.001),而Nesfatin-1过表达结果则相反(P=0.016,P<0.001)。结论 Nesfatin-1在CRC中表达上调并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促进CRC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减少细胞凋亡,该作用可能与其激活PI3K/Akt通路相关。
β-谷甾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 研究β-谷甾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滑膜成纤维细胞MH7A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使用网络药理学筛选β-谷甾醇的作用靶点及治疗RA的靶点,两者取交集后进行拓扑分析寻找治疗RA的最关键靶点。用不同浓度(0、5、10、20、40μmol/L)的β-谷甾醇处理MH7A细胞并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筛选β-谷甾醇的最适给药浓度。采用10 ng/mL肿瘤坏死因子(TNF-α)体外诱导MH7A细胞后,加入β-谷甾醇(最适给药浓度)处理。CCK-8法和EdU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法分别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的水平;q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MH7A细胞转染PPARα小干扰RNA,并通过上述实验方法检测PPARα敲低后β-谷甾醇对MH7A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炎症因子分泌及PPAR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PPARα是β-谷甾醇治疗RA的最关键靶点,β-谷甾醇的最适给药浓度为20μmol/L。与模型组相比,β-谷甾醇组MH7A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细胞增殖数显著减少(P<0.05),细胞迁移率显著降低、细胞侵袭数显著减少(P<0.05),IL-1β水平、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PAR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Breast surgical oncology<0.05)。与阴性对照小干扰RNA组相比,敲低PPARα后细胞活力上升35.6%(P<0.05),细胞增殖数、selleckchem MG132细胞迁移率和细胞侵袭数均显著增加(P<0.05),IL-1β水平及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β-谷甾醇可以抑制TNF-α诱导的MCeralasertib供应商H7A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炎症因子分泌,其作用机制与激活PPARα通路有关。
针对性护理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作用
目的 研究针对性护理运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纳入的11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遵照随GDC-0068机Imported infectious diseases双盲法分为两组,各55例,研究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结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指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P <selleckchem Emricasan0.05)。干预前两组的S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7%,低于对照组的21.82%(P <0.05)。护理后研究组对生活作息、致病因素、预防复发、日常护理方法上的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运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显著,能够快速稳定患者血糖水平,提升其认知能力,减轻负性情绪,患者的满意度较高。
甲状腺手术相关非返喉神经的临床特征与预判策略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相关的非返喉神经(NRLN)的临床特征与预判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综合外科(以下简称“我科”)2009年8月至2022年2月因甲状腺良、恶性肿瘤行甲状腺手术的1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另外以“非返喉神经”“喉不返神经”“非返性喉下神经”“喉返神经”“喉下神经”“non-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non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non-recurrent inferior laryngeal nerve”“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inferior laryngeal nerve”“NRLN”“NRILN”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Pub 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研究对象为中国人的文献,检索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22年2月,统计NRLN总发生率、右侧发生率、Stewart分型soft bioelectronics、损伤率,以及术前应用影像学预判NRLN的结果。结果 我科术中发现1条右侧NRLN,StewartⅠ型,NRLN总发生率为0.3Compound 3采购2%,右侧发生率为0.63%,所有患者术中无损伤。meta分析显示,SCH727965生产商NRLN总发生率为0.46%(95%CI:0.26%~0.66%);右侧发生率为0.45%(95%CI:0.22%~0.68%);StewartⅠ型发生率为76.47%(95%CI:58.61%~94.33%),Ⅱ型发生率为23.53%(95%CI:5.67%~41.39%);损伤率为10.20%(95%CI:2.93%~17.47%)。影像学预判结果显示,90%(81/90)存在异形右侧锁骨下动脉;CT预测NRLN的漏诊率为19.23%,胸部X线预测NRLN误诊率为56.67%,超声预测NRLN漏诊率为7.25%。结论 NRLN为少见变异,术中损伤率高,术前可通过影像学预判,CT及超声预测NRLN准确性较高。
CircSERPINE2靶向miR-23a-3p调控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分子机制
目的 探讨CircSERPINENN22112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本院4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培养滑膜成纤维细胞(FLSs)和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RA-FLSs),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CircSERPINE2和miR-23a-3p的表达水平;将RA-FLSs随机分为NC组、pcDNA-CircSERPINE2组、pcDNA组、anti-miR-23a-3p组、anti-miR-NC组、miR-23a-3p+pcDNA-CircSERPINE2组、miR-NC+pcDNA-CircSERPINE2组;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活性;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数;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SB431542采购CircSERPINE2和miR-23a-3p的靶向关系。结果 pediatric hematology oncology fellowship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CircSERPINE2表达水平低于健康体检者,而miR-23a-3p表达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与FLSs比较,RA-FLSs中CircSERPINE2表达水平降低,而miR-23a-3p表达水平升高(P<0.05)。过表达CircSERPINE2或抑制miR-23a-3p表达,细胞活性降低,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减少(P<0.05)。CircSERPINE2靶向调控miR-23a-3p。miR-23a-3p过表达可逆转CircSERPINE2过表达对RA-FLSs的影响。结论 CircSERPINE2过表达可通过靶向调控miR-23a-3p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转移事件发生率高。免疫治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RC,mCRC)的治疗中作为AZD6738使用方法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是其中一种重要手段,主要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抗体为代表。已经完成的和正在进行中的相关临床试验均肯定了ICI在mCRC治疗中的巨大潜力。美国Dinaciclib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批准多个ICI用于微卫星autopsy pathology高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错配修复缺陷(mismatch repair deficient,dMMR)的mCRC的一线治疗。尽管ICI在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le,MSS)/错配修复正常(mismatch repair proficient,pMMR)的mCRC的治疗中尚不能撼动传统治疗的地位,但越来越多的ICI联合方案相继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初步显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应用前景。寻找新的标志物用以甄别可能获益的患者群体和试验验证新的联合方案疗效,以及开发新的免疫检查点都将是ICI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壳寡糖的制备及其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大鼠结肠炎模型的治疗作用
目的 探究壳寡糖对结肠炎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以脱乙酰度为87%、分子量为140 ku壳聚糖为原料,经酶解制备壳寡糖(COS)。将大鼠www.selleck.cn/products/SB-431542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结肠炎模型组(TNBS)、5-氨基水杨酸(5-ASA)治疗组(TNBS+5-ASA)、COS治疗组(TNBS+COS)。以50%乙醇溶液为溶剂,用100 mg/kg 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模型。实验过程中记录大鼠体质量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估;于第2周处死大鼠,实验结束后取出结肠组织进行病理染色并评分;通过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利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液中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含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肠组织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α平滑肌肌动蛋白containment of biohazards(α-SMA)和核因子kappa-B(NF-κB)表达水平。结果 与TNBS组比较,TNBS+COS组大鼠的DAI、组织学评分、血清中TNF-α及IL-6等炎症指标显著降低(P<0.01);杯状细胞损伤减少,数量显著恢复(P<0.01);collagen Ⅰ和α-SMA表达减少(P<0.01)NLRP3抑制剂,纤维化明显改善。结论 COS对实验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够缓解结肠组织炎症反应,保护肠道黏膜屏障,抑制肠道纤维化进程。
平扫CT征象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平扫CT征象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9例,发病6 h内行CT平扫,根据24 h内复查CT是否出现血肿扩大分为扩大组和非扩大MRTX849 molecular weight组,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影响血肿扩大的因素及对早期血肿扩大有预测意义的因素。结果:血肿扩大组67例,非扩大组122例,两组平扫CT征象(漩涡征、混合征、岛征)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约9.636、7.779、10.177,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漩涡征、混合征、岛征均为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selleckchem AZD2281预测因素(P<0.05),OR值分别约0.301、0.390、3.319。经ROC曲线分析,漩涡征、混合征、岛征的AUC值分别约0.589、0.592、0.595,且两者联合的AUC值略高于单一征象(AUC值分别约0.602、0.613、0.616)。当三种征象同时出现时,预测血肿扩大的特异性达99.2%。结论:平扫CT征象是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预测因素,且两者联合比单一征象的预测能力高。当所有征象同时出现时,具有高度特异性,提示multiscale models for biological tissues发生早期血肿扩大的可能性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