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低氧运动改善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紊乱的机制。方法 采用长期高糖高脂膳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的方法建立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HI组[大此网站鼠每天在O_2浓度(15.4±0.2)%的低氧环境下暴露1 h]、NE组(常氧环境下跑步1 h,跑速:18 m/min、坡度0°)、HE组(低氧环境下regular medication跑步1 h、跑速同前)、EH组(跑台运动1 h后低氧环境下暴露1 h,跑速、低氧环境同前)和MC组。每周休息1 d、干预4 w后处死大鼠,测试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结果 与NC组比较,MC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清蛋白(GS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显著升高(P<0.05),胰岛素(Insulin)、胰岛素敏感指标(ISI)均显著下降(P<0.05);与MC组比较,HI组FPG升高、Insulin水平略有下降,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FPG水平均显著下降、Insulin水平均显著上升,其中NE组、HE组及EH组FPG水平均显著低于MC组和HI组(P<0.05),NE组、EH组Insulin水平显著高于MC组(P<0.05);NE组、HE组及EH组Insulin水平均显著高于HI组(P<0.05);实验干预各组GSP、HOMA-IR、ISI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NC组比较,MC组体重变化值(BWC)、肥胖指数(Lee′s)均显著降低,日均摄食量(FID)和饮水量(WID)均显著增加(P<0.05);HI组、NE组、EH组BWC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MC组(P<0.05);HI组、NE组、HE组、EH组FID均显著低于MC组(P<0.05)。与NC组比较,MC组骨骼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显著降低(P<0.Entinostat体外05);EH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最高,显著高于NE组(P<0.05);EH组SDH活性最高,显著高于MC组和HI组(P<0.05)。MC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显著高于NC组(P<0.05),游离脂肪酸(FFA)、内脏脂肪含量(VF/W)显著低于NC组(P<0.05);HE组、EH组TC水平均显著低于MC组,且EH组TC水平显著低于HI组(P<0.05);NE组、HE组、EH组LDL水平均显著低于MC组和HI组(P<0.05);NE组、HE组、EH组三酰甘油(TG)水平均显著低于HI组(P<0.05)。结论 运动是糖尿病有效干预手段,低氧运动改善糖尿病模型大鼠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主要依赖运动。
尿酸、碱性磷酸酶联合骨显像检测在低磷骨软化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低磷骨软化症骨显像的影像学特点,比较低磷骨软化症与多发骨转移恶性肿瘤患者年龄、性别、血钙、碱性磷酸酶(ALP)、尿酸等水平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3月至202点击此处1年3月收治的21例低磷骨软化症(A组)与20例多发骨转移恶性肿瘤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分析2组患者骨显像的影像学特点,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钙、ALP、尿酸等水平的差异。结果 骨显像显示,A组以肋骨及四肢骨受累最常见,肋骨表现为散在点状核素浓聚,病灶大小、浓聚程度基本一致,股骨、膝关节、踝关节多表现为双侧对cyclic immunostaining称性selleckchem Bucladesine核素浓聚,也可表现为单侧浓聚;B组以脊椎、骨盆受累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病灶分布无规律,大小及浓聚强度不一,可呈点状、条索状、团块状核素浓聚,肋骨病灶常沿着肋骨走形呈条索状核素浓聚。A组ALP水平、肌酐水平显著高于B组,而尿酸水平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尿酸、ALP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71.0μmol·L~(-1)、208.5 U·L~(-1),对应诊断低磷骨软化症敏感度分别为81.1%、86.0%,特异度分别为100.0%、85.0%。结论 低磷骨软化症骨显像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但有时仍与多发骨转移较难鉴别,结合患者病史及ALP、尿酸水平对两者的鉴别有一定的价值。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的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用药规律及特点分析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学分析期刊与专利文献中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方剂的用药配伍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筛选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中近10年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方剂,整理后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4、Clementine 12.0等数据挖掘处理软件,分析药物配伍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关联规则,总结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方剂中的用药规律、核心药物配伍以发现新方;并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TCMSP)等数据库对其核心药物进行作用机制分析,构建靶基因-信号通路关系网络。结果:通过输入主题词“动脉粥样硬化”、“中药”、“中医”,收集整理到近10年有关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文献258篇,收集处方153首,通过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高频药物22个,核心药对19个;对核心药对“红花-桃仁-当归”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前十位靶点分别是SRC、JUN、CASP3、MAOA、SLC6A4multi-strain probiotic、ADRA1B、CHRM2、ADRA2C、PRKCA、BCHE;Reactome通路富集分析主要富集在胺配体结合受体通路、雌激素依赖性基因表达通路、细胞凋亡、血小板聚集(堵塞形成)、白介素4和白介素13信号通路、MECP2神经元受体等信号通路。结论:CCRG 81045化学结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方剂多以活血行气、散瘀止痛为主,辅以补血活Enasidenib血、补气益气,其核心药物对配伍活性成分主要通过干扰SRC、JUN、CASP3、MAOA等靶点及调节细胞凋亡、血小板聚集(堵塞形成)、神经元受体及炎症相关信号通路等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血清NSE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颅内压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颅内压探头置入术进行颅内压监测。用ELISA实验检测患者血清中NSE,CD3,CD4,Cselleck MK-4827D8,CD56及CD19水平。根据颅内压力将数值颅内压<15 mm Hg,15~20 mm Hg,21~40 mm Hg,> 40 mm Hg分别设为正常颅内压组,轻度颅高压组,中度颅高压组和重度颅高压组。由于正常颅内压组和重度高颅压组患者数量较少,故仅对轻度和中度颅高压组血清NSE,CD3,CD4,CD8,CD56及CD19水平进行比较,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HICH患者颅高压的相关因素。结果 83例患者中,正常颅内压、轻度颅高压、中度颅高压和重度颅高压患者分别有2例、23例、54例和4例。轻度颅高压患者的出血量明显低于中度颅高压患者(19.70±5.68 vs 52.46±26.07,P <0.001);正常颅内压组和重度颅高压组的NSE水平分别为(8.68±1.46) ng/m L和(26.34±16.87) ng/m L。轻度颅高压患者的血清NSE水平明显低于中度颅高压患者[(9.62±4.89) ng/m L vs(14.82±10.40) ng/m L,P=0.025]。出血量和血清NSE水平与颅高压程度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vaccine-preventable infection果显示,出血量大(OR=1.26,95%CI:1.09~1.44,P=0.001),高血清NSE水平(OR=1.14,95%CI:1.02~1.26,P=0.02)患VX-445溶解度者中度颅高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血清NSE水平患者。而年龄,性别,出血部位,血清CD3,CD4,CD8,CD56及CD19水平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血清NSE水平与颅高压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青岛市城阳区高血压及其慢性并发症的调查及分析
目的 基于三高共管三级协同管理redox biomarkers模式了解青岛市城阳区高血压及其慢性并发症的流行病学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青岛市城阳区三高共管项目8个街道及辖区高血压管理人数共35155人,按10%的比例随机抽取3515人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记录人体测量学指标,检测生化指标。结果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青岛市城阳区高血压患病率21.28%,慢性并发症总患病率为65.01%,其中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肾脏病变、眼底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的患病率分别为41.25%、22.19%、14.08%PF-03084014生产商、4.69%和17.87%;分析高血压并发症的性别因素发现,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随着血压水平升高和病程延长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并发症逐渐增多,患者人均费用、年住院次数及住院天数随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P-16抑制剂青岛市城阳区高血压及其慢性并发症发病率高,高血压病程、血压控制水平与高血压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呈正相关,严格规范控制血压,对于防治高血压并发症具有临床指导意义,也有利于减少住院风险和减轻经济负担。
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通过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研究,探讨饮食控制联合不同运动方式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组织来源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鸢尾素(Irisin)及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筛选2013年1月-2014年12月就诊并经腹部超声肝脏脂肪含量测定诊断为NAFLD的30~65岁患者,474例纳入随机对照试验,分为有氧运动组、抗阻运动组和对照组,全部受试者均接受饮食干预。比较三组基线及干预6个月后的生物化学指标、肝脏脂肪含量、NAFLD纤维化评分(NFS评分)、能量代谢参数、体成分指标、Vaspin及Irisin的水平。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缺失数据采用多重填补法填补,并纳入意向性治疗分析。结果三组间年龄、性别、人体学参数及生物化学指标等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与单纯饮食控制组(对照组)相比,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干预6个月后腰围、舒Neurobiological alterations张压、体脂百分数、内脏脂肪面积、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游离脂肪酸、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肝脏脂肪含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有氧运动组干预后可见非蛋白呼吸商升高(t=1.462,P=0.007),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下降(t=2.278,P=0.024)。抗阻运动组6个月后静息能量代谢水平升高,腹部脂肪比率、总胆固醇下降,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有氧运动组及抗阻运动组干预后均可见到Vaspin降低及Irisin水平升高,且两种脂肪因子的变化在抗阻运动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elleckchemP值均<0.05)。结论运动治疗是治疗代谢相关疾病的有效手段,联合抗阻运动和有氧运动在临床实践中更加合理有效,抗阻运动点击此处作为一种相对安全的运动形式同样可以有效地用于改善NAFLD患者的代谢状态。
基于深度学习的乳腺超声图像BI-RADS五分类方法
基于乳腺超声图像研究了一种深度学习自动分类算法TDS-Net,用于实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3、4a、4b、4c、5级的五分类. TDS-Net设计了双支路的结构:Z-IETD-FMK体外首先,第一条支路采用提出的DDModule叠加构成,该模块能够减少超声图像中的伪影并提取丰富的局部细节特征;其次,第二条支路由卷积块构成,它主要Postmortem toxicology用于提取图像的全局特征信息,作为第一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ms-275.html支路的信息补充;最后,将两条支路融合得到含有丰富特征信息的融合特征图,并采用深度可分离卷积和SENet进一步提取图中的信息,其中,深度可分离卷积能够减少参数并且增加网络的非线性进而增强其提取特征的能力,SENet注意力机制能增强高阶特征信息的提取.为验证该算法,采用云南省肿瘤医院提供的数据进行实验,结果显示准确率、精准率、F1值分别为94.67%、94.81%、94.69%,均高于对比算法,体现了该算优越性.同时为验证该算法的鲁棒性和普适性,基于两个公共数据集做了良恶性二分类的实验,实验结果同样高于对比算法.这些结果表明,所提算法TDS-Net对乳腺超声图像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有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优化诊断流程.
陇西腊肉加工过程中蛋白质降解规律的研究
为明确陇西腊肉加工过程中蛋白质的降解Behavioral toxicology规律,该文以猪后腿肉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原料肉、腌制中期、腌制末期、晾晒中期和成品5个加工阶段进行取样,测定腊肉加工过程中总氮、非蛋白氮、蛋白质降解指数、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 TCA)-可溶性肽、多肽和游离氨基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陇西腊肉加工过程中,总氮含量先稍降低后显著增加,非蛋白氮含量和蛋白质降解指数显著增加(P<0.05),在成品腊肉中达到最大值,且成品腊肉比原料肉分别高76.8%和74.24%;TCA-可溶性肽含量从原料肉中的5.79 μmol Tyr/g增加到成品腊肉的19.11 μmol Tyr/g。根据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鉴定发现,总肽段数的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腊肉降解产生的多肽主要来源于肌球蛋白、伴肌动蛋白、肌钙蛋白和肌动蛋白。另外,陇西腊肉加工过程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综上,陇西腊肉加工过程中非蛋白氮、蛋白质降解指数、TCA-可溶性肽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总肽段数先上升后下降,多肽主要来源于肌球蛋白、伴肌动蛋白、肌Vorinostat分子式动蛋白和肌钙蛋白Erdafitinib,蛋白质的降解可为风味物质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
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通过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研究,探讨饮食控制联合不同运动方式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组织来源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鸢尾素(Irisin)及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筛选2013年1月-2014年12月就诊并经腹部超声肝脏脂肪含量测定诊断为NAFLD的30~65岁患者,474例纳入随机对照试验,分为有氧运动组、抗阻运动组和对照组,全部受试者均接受饮食干预。比较三组基线及干预6个月后的生物化学指标、肝脏脂肪含量、NAFLD纤维化评分(NFS评分)、能量代谢参数、体成分指标、Vaspin及Irisin的水平。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缺失数据采用多重填补法填补,并纳入意向性治疗分析。结果三组间年龄、性别、人体学参数及生物化学指标等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与单纯饮食控制组(对照组)相比,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干预6个月后腰围、舒plasmid biology张压、体脂百分数、内脏脂肪面积、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游离脂肪酸、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肝脏脂肪含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有氧运动组干预后可见非蛋白呼吸商升高(t=1.462,P=0.007),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下降(t=2.278,P=0.024)。抗阻运动组6个月后静息能量代谢水平升高,腹部脂肪比率、总胆固醇下降,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有氧运动组及抗阻运动组干预后均可见到Vaspin降低及Irisin水平升高,且两种脂肪因子的变化在抗阻运动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nobinostat采购P值均<0.05)。结论运动治疗是治疗代谢相关疾病的有效手段,联合抗阻运动和有氧运动在临床实践中更加合理有效,抗阻运动VE-822纯度作为一种相对安全的运动形式同样可以有效地用于改善NAFLD患者的代谢状态。
慢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相关风险因素。方法:选择慢性下肢静脉疾病患者1073例,根据2022年欧洲血管外科学会下肢慢性静脉疾病管理临床实践指南将静脉疾病临床-病因-解剖-病理-生理(CEAP)分级中C3至C6级定义为慢性静脉瓣膜功能不全(CVI),将C0至C2级定义为慢性静脉瓣膜功能HDAC抑制剂不全早期(CVI早Unlinked biotic predictors期)。比较CVI早期与CVI患者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Talazoparib说明书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独立危险因素对CVI的诊断价值。结果:CVI早期与CVI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病程、久站时间、久坐时间、吸烟史、腿部外伤史、下肢静脉血栓史、糖尿病史、风湿病史、患者静脉疾病临床症状评分(HASTI)及静脉临床严重程度(VC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体重、病程、久站时间、下肢静脉血栓史及糖尿病史是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50岁、体重>68 kg、病程>12年及久站时间>6 h对CVI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慢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年龄>50岁、体重>68 kg、病程>12年、每日站立时间>6 h、下肢静脉血栓病史及糖尿病史。针对性地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早期预防可降低或延缓疾病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