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中药熏洗配合针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福州市第八医院2017年1月—2019年4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1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中药熏洗配合针刺。比较2组治Crizotinib细胞培养疗前后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胫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胫神经运动Tofacitinib小鼠、感觉传导速度)anti-infectious effe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2组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胫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均加速,且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胫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51/51)高于对照组的82.35%(4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钴胺联合中药熏洗配合针刺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周围神经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心理影响。方法 将2019年9月Staurosporine体内~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纳入本研究中,采用奇偶数法对其进行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健康知识认知情况。正态计Medicare and Medicaid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舒张压与收缩压未见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大幅下降,且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自我监测血压掌握率以及遵医行为率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自我监测血压掌握率以及遵医行为率显著selleck HPLC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减轻患者负性情绪,还能够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认知情况。
极低频电磁场对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影响
目的研究极低频电磁场(ELF-EMF)作用下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RPE)的分子病理改变,探讨其在近视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实验Bucladesine供应商研究。根据细胞是否暴露于50 Hz电磁场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观察hRPE细胞形态的改变,CCK8检测hRPE细胞的增殖活性,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hRPE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的情况。ELISA检测hRPE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2及FGF-2的表达情况,并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与非暴露组相比,暴露组hRPE细胞形态发生改变;hRPE细胞的增殖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0~3/孔,t=-7.069,P<0.01;8×10~3/孔,t=-3.652,P<0.05;10×10~3/孔,t=-6.974,P<0.05);RT-PCR分析显示,暴露组hRPE细胞MMP-2、TIMP-2及TGF-β2 mRNA表达水平较非暴露组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62、6.277、4.940,P<0.01);而暴露组FGF-2 mRNA表达水平较非暴露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05,P<0.01)。ELISA检测显示暴露组hRPE细胞上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Decitabine.html清中TGF-β2表达上调,FGF-2表达下降,与非暴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medium vessel occlusion9、4.441,P<0.05)。结论 ELF-EMF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体外培养的hRPE细胞的增生及相关细胞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ELF-EMF可能通过调控hRPE细胞病理改变进而诱导近视的发生发展。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的西洋参-黄芪治疗2型糖尿病作用机制探究
目的寻找更多:探究西洋参-黄芪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筛选西洋参-黄芪的有效化学成分与作用靶点、2型糖尿病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3.7.2构建中药化学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筛选出西洋参-黄芪作用2型糖尿病的关键成分和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分析核心靶点基因功能及信号通路。构建关键化学成分-核心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利用Auto Dock4进行分子对接。结果:通过TCMSP数据库及文献检索筛选西洋参-黄芪有效化学成分26种,西洋参9种,黄芪17种,预测靶点184个,与regular medicationT2DM的靶基因取交集得到靶点162个。中药化学成分-作用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共有187个节点,378条连线,筛选出关键成分13种,黄芪关键成分是槲皮素、西洋参关键成分是β-谷甾醇,核心靶点21个与T2DM相关的靶点有PTGS1、PTGS2、NOS2、AR、ERS1、ERS2。核心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发现西洋参-黄芪主要参与RNAPLX5622临床试验信号转录、唾液分泌、类固醇激素调节等生物过程,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西洋参-黄芪药对与脂肪细胞内脂肪分解调节、cGMP-PKG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关系密切。分子对接结果显示,β-谷甾醇、槲皮素与核心靶点度值前5位的靶点蛋白(PTGS2、NCOA2、PTGS1、PRSS1、RXRA)有较好的结合性。结论:西洋参-黄芪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
复方七芍降压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方七芍降压片的降压及逆转左室肥厚作用。方法:将血压正常大鼠15只作为空白组;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4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方七芍降压片组、缬沙坦组,并分别给予10 ml/(kg·d)的蒸馏水、复方七芍降压片、缬沙坦,灌胃。采用无创大鼠尾动脉血压测定系统监测血压;超声心动图测定大鼠心脏结selleckchem BI 10773构;观察心脏大体形态及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相对室壁厚度;查看心肌组织病理特征;检测心Baf-A1细胞培养室肥厚血清学指标及心肌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结果:给药后复方七芍降压片组、缬沙坦组大鼠血压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左室肥厚大鼠给予复方七芍降压片或缬沙坦,治疗后两组大鼠心genetic absence epilepsy脏功能有所恢复。治疗后,复方七芍降压片组、缬沙坦组大鼠的心脏较模型组大鼠心脏体积、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均改善。复方七芍降压片组、缬沙坦组大鼠的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相对室壁厚度均小于模型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方七芍降压片组、缬沙坦组大鼠的心室肥厚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均小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复方七芍降压片对高血压大鼠有降压,逆转左室肥厚作用。
PARP1通过调控N-糖基转移酶FUT8促进胃癌AGS细胞的增殖与5-FU耐药
目的:探讨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ARP1)对胃癌AGS细胞增殖和5-FU耐药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就诊的72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q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PARP1的表达状况。CCK-8、流式细胞术和集落形成实验分别检测PARP1抑制剂AG14361对胃癌AGS细胞增殖、凋亡和集落形成的影响,MTT法检测AG14361对胃癌细胞化acquired antibiotic resistance疗药物敏Cobimetinib作用感性的影响,mRNA测序分析AG14361处理AGS细胞后差异基因整体分布情况,KEGG富集分析相关信号通路。qPCR和WB法检测AGS细胞内α-1,6-岩藻糖基转移酶(FUT8)的表Regorafenib采购达状况和FUT8干扰效果,CCK-8、流式细胞术和集落形成试验分别检测AG14361处理对干扰FUT8表达的AGS细胞增殖、凋亡和集落形成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PARP1呈高表达(P<0.000 1)。AG14361处理可显著抑制AGS细胞的增殖和细胞集落形成,促进AGS细胞凋亡(均P<0.01)。AG14361处理可降低5-FU杀伤胃癌细胞的IC50,且在AGS细胞中尤为明显,IC50下降超过60%。m RNA测序结果显示,N-糖基化修饰中FUT8是AG14361抑制AGS细胞增殖的关键糖基转移酶(P<0.05)。与siNC组相比,IC50浓度的AG14361可显著逆转干扰FUT8的AGS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和BAX蛋白表达,抑制Bcl2蛋白表达,抑制FUT8干扰的AGS细胞集落的形成(均P<0.01)。结论:PARP1可通过调控N-糖基转移酶FUT8促进胃癌细胞恶性转化,AG14361可增强化疗药物5-FU的化疗敏感性,PARP1可能成为胃癌治疗的一个潜在靶标。
促红细胞生成素、血清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3、Th1/Th2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清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3 (SOCS-3)、T辅助细胞1/T辅助细胞2 (Th1/Th2)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浚县IOP-lowering medications人民医院2018年2月1日至2020年2月1日期间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66例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病情进展将其分为重度KD025体外子痫前期组21例、轻度子痫前期组22例,妊娠高血压组23例,另择同期健康产妇51例为对照组,分析各组间年龄、妊娠前身体确认细节质量指数(BMI)、孕周等一般资料,检测并比较两组EPO、SOCS-3、Th1/Th2水平,并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高血压与EPO、SOCS-3、Th1/Th2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EPO、Th1/Th2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SOCS-3水平低于对照组,且随着妊娠高血压病情进展,血清EPO、Th1/Th2水平逐渐增高,血清SOCS-3水平逐渐降低(P<0.05);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EPO、Th1/Th2水平与妊娠高血压呈正相关,血清SOCS-3水平与妊娠高血压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EPO、SOCS-3、Th1/Th2水平与妊娠高血压呈正相关,血清SOCS-3水平与妊娠高血压呈负相关,血清EPO、Th1/Th2水平的升高、SOCS-3水平的降低,进一步加重了妊娠高血压的患病程度,临床需对妊娠高血压患者血清EPO、SOCS-3、Th1/Th2水平加强监测,以早期发现和诊治妊娠高血压疾病重度子痫前期。
嗜热链球菌GABA的合成及调控
嗜热链球菌是生产酸奶和硬质奶酪的主要发酵剂菌株,能利用牛乳中的乳糖和酪蛋白生成多种活性代谢产物,赋予产品特殊的质地、风味和营养价值。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acid,GABA)是一种非蛋白质氨基酸,具有镇痛、抗焦虑、促进睡眠、抗炎症等诸多益生作用。很多嗜热链球菌能合成GABA,但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此外,嗜热链球菌在生长和发酵过程中常遭受可利用氮源不足、低pH等胁迫压力,而GABA合成如何响应这些环境压力尚没有报道。为提高嗜热链球菌的GABA合成能力,本论文确定了嗜热链球菌的GABA合成基因簇,测定了在氮源匮乏和酸胁迫条件下GABA合成的特点;利用Pull-down、质谱、EMSA等技术鉴定GABA合成的调控因子;通过胞内蛋白质组学进一步分析细胞壁蛋白酶PrtS对GABA合成的促进作用及机制,为富含GABA酸奶的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取得具体标志性成果如下:1嗜热链球菌GABA合成基因簇的遗传组成及功能分析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嗜热链球菌的基因组信息,发现GABA合成基因簇内存在谷氨酸脱羧酶(glutamate decarboxylase,GAD)的编码基因gadB和谷氨酸-GABA转运蛋白GadC的编码基因基因gadC以及各自的启动子PgadB和PgaYouth psychopathologydC,但缺少调控因子GadR的编码基因;在gadBC基因簇两侧分别存在插入序列IS,预示着嗜热链球菌的GABA合成能力来自基因水平转移,这种独特的遗传组成不同于已报道的乳酸菌。测定了实验室保藏的41株嗜热链球菌的GABA合成能力和编码基因,发现37株菌携带有保守的gadBC基因簇,其中35株菌能够合成GABA。为了检测gadBC基因簇的功能,测定了嗜热链球菌SDMCC050242不同生长时期gadB和gadC两基因的转录水平,发现均可正常转录。比对上述37株菌中GAD的氨基酸序列,发现第81位氨基酸N81S的突变会导致酶失活,而氨基酸位点S147P、S385G、N433T、R452H的突变对GABA合成能力无影响;外源表达不同类型的gadBC基因簇,重组菌株得到相同的GABA合成能力,进一步说明嗜热链球菌的GABA合成属于组成型表达,其产量高低可能受控于环境压力或其它调控因子的影响。2嗜热链球菌中GABA合成调控因子的鉴定牛乳是一种缺少游离氨基酸的寡营养基质。嗜热链球菌为了在牛乳中快速生长,通常借助于氮代谢全局调控因子CodY促进碳骨架向氨基酸合成骨架的转化,为菌株生长提供所需的氨基酸。嗜热链球菌的GABA合成是否受到CodY调控尚不清楚。为了查明在牛乳中的GABA合成调控机制,以嗜热链球菌SDMCC050242为材料,利用DNAPull-down实验,筛选到能与gadB基因启动子PgadB结合的2个蛋白;LC-MS/MS鉴定分别是CodY和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的抑制性调控因子GlnR。进一步研究发现codY基因的缺失引起gadB和gadC基因转录水平下调,GABA产量降低,表明CodY对GABA合成具有促进作用。EMSA结果进一步证实了 CodY直接与启动子PgadB和PgadC结合,从而发挥正调控作用。同样地,glnR基因的过表达引起gadB和gadC基因转录水平下调,导致GABA产量降低,显示GlnR的负调控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细胞内的氮代谢调控因子参与GABA合成,CodY发挥正调控作用,GlnR发挥负调控作用。3嗜热链球菌细胞壁蛋白酶PrtS对GABA合成的促进作用细胞壁蛋白酶PrtS水解牛乳中的酪蛋白产生游离氨基酸和寡肽,为嗜热链球菌的生长提供速效氮源,但是只有部分嗜热链球菌携带prtS基因(PrtS+菌株)。为了研究PrtS在嗜热链球菌GABA生物合成中的作用,利用同源重组将SDMCC050242的prtS基因失活,发现突变株SDMCC050242ΔprtS的GABA产量下降了 79%,回补PrtS蛋白粗酶液后GABA产量恢复,证实了 PrtS对GABA合成的促进作用。利用蛋白质组学分析比较了野生株SDMCC050242及其突变株SDMCC050242ΔprtS胞内蛋白质组成的差异,发现PrtS的存在使得参与寡肽转运的蛋白和多种肽酶的丰度上调,而甲硫氨酸、丙氨酸和半胱氨酸等氨基酸合成酶的丰度下调,说明PrtS为菌株生长提供了大量的可利用氮源,从而抑制了菌体自身氨基酸的合成;通过RT-PCR分析相关基因及codY基因的转录水平,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果,表明在牛奶基质中PrtS通过提供可利用氮源满足菌株生Gefitinib作用长需求,并上调codY基因的转录,从而合成GABA。4甲硫氨酸对嗜热链球菌GABA合成的促进作用嗜热链球菌和德氏乳杆菌是酸奶发酵剂的主要菌株,由于长期依赖于德氏乳杆菌蛋白酶系统提供的氮源,嗜热链球菌自身合成氨基酸的部分基因丢失或退化为假基因,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氨基酸营养缺陷型。为了进一步分析嗜热链球菌在牛奶基质中氨基酸合成能力的差异,比较了嗜热链球菌PrtS+菌株SDMCC050242及其突变株SDMCC050242ΔprtS发酵牛乳后胞外游离氨基酸含量,发现两菌株胞外游离氨基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野生株SDMCC050242胞外甲硫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和GABA含量明显高于突变株,表明上述氨基酸对菌株的生长有重要作用。向培养基中外源添加上述差异氨基酸,发现只有甲硫氨酸能够恢复突变株SDMCC050242ΔprtS合成GABA的能力,由此证明甲硫氨酸是PrtS促进GABA合成的关键因子,而且甲硫氨酸的含量直接影响GABA的合成,通过上调codY基因的转录,从而发挥促进作用;同时,甲硫氨酸对GABA合成的促进作用普遍适用于PrtS-野生型嗜热链球菌。5嗜热链球菌中GABA合成响应酸胁迫的探究细胞壁蛋白酶PrtS能够促进嗜热链球菌生长和快速产酸。为了阐明GABA合成响应酸胁迫的生理机制,本文选择2株GABA产量不同的嗜热链SBE-β-CD抑制剂球菌SDMCC050242和SDMCC050243,测定其生长和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指数生长期菌株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和乳酸脱氢酶基因ldh的转录水平越高、对应酶的活性越强,其GABA产量越高。此外,启动子PgadB的强度随pH的降低而增加,说明菌株产酸促进了 gadB基因的表达,从而合成GABA。同时,较高的GABA产量提高了菌株在酸胁迫下的存活性,证实了 GABA合成对菌体细胞遭受酸胁迫时的保护作用。牛乳实验进一步证实了,嗜热链球菌通过合成GABA响应自身快速产酸造成的酸胁迫以保护菌体细胞,是菌株自身调节的适应机制。6鸟肠球菌中谷氨酸脱羧酶系统的遗传组成及功能分析鸟肠球菌是定植在人和其它动物肠道内的常见乳酸菌,常见于发酵海产品,能产生GABA赋予产品益生功能,但鸟肠球菌GAD系统的遗传组成及各组分的功能尚不清晰。本研究从粪便样品中分离到一株产GABA的鸟肠球菌SDMCC050406,通过序列测定,发现该菌株中含有由3个gadB基因(gadB1,gadB2和gadB3)、1个gadC基因和1个gadR基因共同组成的GAD系统。为了分析3个gadB基因在GABA合成中的作用,比较菌株SDMCC050406中上述3个基因的转录水平以及对应的酶活性,发现在正常生长情况下gadB3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gadB1和gadB2基因,而且gadB3基因编码的GAD3具有更高的酶活性和底物亲和力。进一步失活gadB3基因,发现突变株SDMCC050406ΔgadB3的GABA产量显著降低,并伴随着菌株抗酸胁迫能力的下降。上述结果表明gadB3基因在鸟肠球菌的GABA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丰富了乳酸菌GABA合成的遗传多样性。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新疆紫草治疗黑色素瘤的分子机制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初步预测新疆紫草治疗黑色素瘤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通过体外实验验证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成分靶点预测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以及查阅文献获取新疆紫草药理作用的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病数据库(OMIM),毒性与基因比较数据库(CTD)获取黑色素瘤相关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活性成分与相关靶点的新疆紫草-黑色素瘤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利用CytoQuality in pathology laboratoriesscape 3.8.2软件对新疆紫草抗黑色素瘤网络节点进行筛选分析;使用DAVID 6.8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JNJ-42756493试剂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选取新疆紫草中活性成分乙酰阿卡宁和靶点通过AutoDock vina 1.1.2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利用体外细胞实验验证药物抗黑色素瘤的作用。结果:预测显示,新疆紫草与黑色素瘤共同靶点271个,其中关键靶点23个,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Janus激酶(JAK)2等;KEGG富集分析预测新疆紫草治疗黑色素瘤主要作用于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蛋白(STAT),酪氨酸激酶受体(Erb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新疆紫草中活性成分乙酰阿卡宁与JAK2,SLY-188011TAT3,VEGF,MMP-9,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受体表现出良好的对接活性;体外蛋白免疫印迹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乙酰阿卡宁能抑制A375细胞JAK2,STAT3,VEGF,MMP-9,E-cadherin蛋白与基因的表达(P<0.05)。结论:新疆紫草治疗黑色素瘤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其发挥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JAK2,STAT3,VEGF,MMP-9,E-cadherin等关键靶点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黑色素瘤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有关。该研究为新疆紫草抗肿瘤提供了实验依据。
剖宫产未诊断的产后出血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未诊断的产后出血(UPPBL)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并行剖宫产的41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后出血(PPH)和UPPBL的定义将其分为PPH组13例、UPPBL组41例和未发生产后出血组(对照组)361例。比较3组一般临床资料和剖宫产前1周内、剖宫产后第2天的Hb水平,分析影响剖宫产UPPBL的相关因素。结果 415例产妇UPPBL的发生率为9.88%(41例Medicaid claims data);UPPBL组和PPH组在年龄、孕次、产次、早产比例、妊娠高血压发生率、胎盘粘连发生率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UPPBL组年龄明显高于PPH组,而孕次明显低于PPH组(均P<0.05)。3组剖宫产前1周内H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PPBL组和Pselleckchem MK-4827PH组剖宫产后第2天H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剖宫产前与剖宫产后Hb水平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年龄、孕次、产次、妊娠高血压、胎盘粘连、早产是影响UPPBL的因素。结论 UPPBL在剖宫产GNE-140 molecular weight产妇的发病率较高,年龄、孕次、产次、妊娠高血压、胎盘粘连、早产是影响剖宫产产妇发生UPPBL的因素,临床应采取相关措施以降低UPPBL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