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例常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首次入院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3月9日期间常德地区82例COVID-19患者首次入院时一般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首次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沉(ESR)、生化检查、凝血功能、D-二聚体等。将入组患者分为非重症组和重症组,比较两组之间实验室检查的差异,寻找新冠肺炎重症患www.selleck.cn/products/CP-690550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82例COVID-19患者中非重症患者60例、重症患者22例。首诊症状主Genetic database要为发热(52例)、咳嗽(48例)、咳痰(12例)、乏力(20例)、厌食(11例)等。与非重症组相比,重症组血常规中的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降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RP、ESR显著增加(P<0.05);重症组白蛋白显著减少,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D-二聚体显著增加(P<0.05)。NLR为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Baricitinib炎重症的显著影响因素,即NLR每增加1个单位,患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概率增加1.212 (1.003,1.465)倍。NLR、ESR、PCT为联合预测重症新冠肺炎的最优模型,其AUC为0.767,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87.3%。结论 COVID-19患者首次入院部分实验室指标出现特征性改变,且重症患者实验室指标改变也具有特异性,NLR、ESR、PCT可作为联合预测重症新冠肺炎的模型。本结果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早期识别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

恩施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视力损伤现况研究

目的 调查恩施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视力损伤现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视力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恩施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视力损伤现状进行分析,获取患者个人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视力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有效研究对象2 986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出视力损伤679例,检出率为22.74%。视力损伤单眼265例、双眼414例。屈光不正18CL 3189527例、白内障93例、视网膜病变308例、其他9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439)、病程越长(OR=2.143)、血糖控制不达标(OR=2.366)、用药依从性差(OR=2.956)、饮食健康越差(OR=1.937)、体Biomass bottom ash育锻炼不达标(OR=1.783)、焦虑(OR=1.318)、抑郁(OR=1.990)的恩施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检出视力损伤的可能性较高。结论 恩施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视力损伤以双眼损伤多见,视网膜病变、屈光不正诊断多见,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应关注相关人群并针对血糖控制、用药依从性、饮食健康、体育锻炼MC3体内实验剂量、心理健康等可改变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和降低视力损伤发生。

增强CT提取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参数评估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

目的 基于术前增强CT动脉期与静脉期图像分别提取影像组学参数联合临床参数构建影像临床联合模型评估肝细胞癌患者是否微血管侵犯。方法 回顾性纳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2016年3月-2021年3月术后经病理证实有无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invasion,MVI)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患者。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HCC患者为第一中心,以分层随机为原则将MVI阳性和MVI阴性的患者按照7:3比例分为训练组和内部测试组,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患者为外部验证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原发病灶分割后,分别根据动脉期和静脉期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以训练组患者是否MVI阳性为研究标签,采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Max-RelevanceandMin-Redundancy,mRMR以及套索算法(Leastabsoluteshrinkageandselectionoperator,LASSO)进行影像组学特征降唯,并构建影像组学标签(Radiomicssignature,Radscore);继而对临床参数进行特征降唯,以训练组患者是否MVI阳性为研究标签,采用多元逻辑回归构建临床模型clinics。同时纳入联合临床模型中的临床参数与Radscore构建多元逻辑回归模型评估训练组患者是否MVI阳性,采用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评估Radscore,Clinics以及联合模型诊断MVI阳性的效能,并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与实际观察值的差异,并利用临床决策曲线(DecisioncurveAnalysis,DCA)评估Radscore,Clinics以及联合模型的临床收益。结果 以训练组患者动脉期联合静脉期的影像组学特征进行去冗除杂,最终保留9个静脉期特征构建Radscore,Radscore在训练组、内部测试组以及外部验证组中评估MVI阳性患者的AUV分别为0.906,0.873,0.793。筛除方差膨胀系数(varianceinflationfactoer,VIF)≥5的临床参数后,基于最小AIC原则共保留四个临床参数(Age,Clinicalstage,AFP,DiameterCT)构建临床模型Clinics,联合Radscore和四个临床参数构建联合模型,训练组中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AUC=0.989)显著高于临床模型(AUC=0.953,P=0.023)以及Radsselleck PLX3397core(AUC=0.905,P=0.0002);测试组中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AUC=0.984)显著高于Radscore(AUC=0.872,P=0.018),高于临床模型(AUC=0.95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2444);临床模型和Radscore在训练组和测试组中均无显著差异(P=0.121,P=0.119),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训练组以及测试组中的联合模型与实际观察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995,P=0.662),临床决策曲线分析显示联合模型的临床收益始终高于临床模型与Radscore。总结 基于增强CT动脉期联合静脉期提取影像组学Endomyocardial biopsy此网站征联合临床参数构建联合模型可协助临床上在术前评估HCC患者是否MVI阳性。

T2DM合并甲亢患者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临床特征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临床特点及其Molecular Biology Services相关性。方法 选取T2DM合并甲亢患者77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单纯T2DM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血糖代谢、血脂代谢水平、胰岛素抵抗情况及甲状腺功能,分析甲状腺激素与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FPG)(8.37±0.89) mmol·L~(-1)、餐后2 h血糖(2 h PBG)(12.69±1.92)mmol·L~(-1)、糖化血红蛋白(HbA1c)(10.21±1.83)%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77±0.83)水平,高于对照组的(7.10±0.65)mmol·L-1、(11.37±1.35)mmol·L~(-1)、(8.78±1.22)%及(2.28±0.76);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JQ1作用及游离甲状腺素(FT_4)水平均高于对照GSI-IX IC50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TSH水平与FPG、2 h PBG、HbA1c水平及HOMA-IR呈负性相关,与TC、TG及LDL-C水平呈正性相关(P<0.05)。结论 T2DM合并甲亢患者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T2DM患者是否合并甲亢与其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情况密切相关。

广西南宁孕妇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地区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以 2015年 1月 1日至 2020年 12月 31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及南宁市中医医院建档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电子信息系统收集孕妇的 GDM 患病状况,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5 — 2020 年广西南宁孕妇的Gautoimmune gastritisDM 患病率从 15. 26% 上升至 18. 51%,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_(趋势)= 21. 955,P < 0. 001)。比较不同特征孕妇的 GDM 患病率,显示高龄(≥35岁)、低文化程度、巨大儿分娩史、药物及人工流产史、糖尿病家族史、经产妇、孕前超重或肥胖、患多囊卵巢综合征、采用辅助生殖技术怀孕者的 GDM 患病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 05)。二元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有糖尿病家族史、孕前体质指数≥24 kg/m~2、有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广西南宁孕妇罹患GDM的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 > Compound C溶解度1. 00,P < 0. 05)。结论 2015 — 2020年广西南宁孕妇的GDM患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NSC125066核磁高龄、糖尿病家族史、孕前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以及采取辅助生殖技术受孕是该地区孕妇罹患GDM的危险因素。

脑室改良Graeb评分对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术后不良结局的评价作用分析

目的 研究脑室改良Graeb评分(mGS)对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HICH)破入脑室术后posttransplant infection不良结局的评价作用。方法 选取201Liproxstatin-1溶解度8年2月—2021年2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收PD-0332991使用方法治的86例行手术治疗的HICH破入脑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的差异,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GOS分级为Ⅰ~Ⅲ级,42例)和预后良好组(GOS分级为Ⅳ~Ⅴ级,44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HICH破入脑室术后不良结局和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 年龄、脑室外引流、脑疝、梗阻性脑积水、mGS评分、GCS评分为HICH破入脑室术后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年龄、脑疝及mGS评分均是HICH破入脑室术后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97、2.636、2.308,P<0.05),而GCS评分是HICH破入脑室术后不良结局的保护因素(OR=0.855,P<0.05)。结论 mGS评分对HICH破入脑室术后不良结局的评价作用较佳,mGS评分越高预示患者脑室出血量的增加以及扩张程度越明显,从而导致患者的不良结局发生风险增加。

基于数据挖掘法对邵梦扬教授治疗食管癌用药规律的探讨

目的 利用门诊病历采集系统,运用聚类分析、频数分析等方法,对邵梦扬教授辨治食管癌的证法方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分析总结邵梦扬教授治疗食管癌临床经验。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南省中医院邵梦扬教授门诊的82例食管癌患者,通过门诊病历采集系统和手写抄方两种方法收Inflammation and immune dysfunction集患者资料,并输入Excel表格建立工作档案,采用SNVP-TNKS656临床试验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结果 (1)对16种常用中药分析后,总结出使用频次≥50中药,其中有黄芪、党参最为常用。(2)根据聚类分析将中药大致分为3类,即:一党参、黄芪、太子参、生地黄、北沙参,二天花粉、莱菔子、黄连、旋覆花、干姜、清半夏、白术,三桃仁、赤芍、壁虎、当归。(3)将收集病例处方证型大致分为三证,即气阴两虚、脾气亏虚、痰瘀互结型。结论 食管癌病机以气阴两虚多见,邵梦扬教授重视扶正固本、顾护脾胃,核心用药为黄芪、党参、桃仁、白术、北沙参,分selleck抑制剂为三种治法如益气养阴、疏肝理气、散结化瘀法;另外对放化疗后骨髓抑制、气血虚弱者,加用宁心安神、行气通腑之类药物,改善肿瘤治疗过程中倦怠乏力、失眠多梦、呃逆便秘等症状。邵梦扬运用中医整体观、动态观、平衡观的“三观法”治疗食管癌体现出名老中医特色治疗理念及思路。

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的影像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大动脉炎(TA)患者脑梗死的特征,并探讨Spinal biomechanicsT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1年10月,北selleck产品京安贞医院128例确诊TA的住院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有无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32例)和无脑梗死组(9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T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32例患者(25%)存在脑梗死,其中21例为急性或慢性脑梗死,11例为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TA脑梗死组临床活动度评分(ITAS 2010及ITAS-A)较非脑梗死组高(9 vs.8,10 vs.5, P=0.003,P=0.013)。脑梗死组患者合并高血压(50%vs.25%P=0.009)及高脂血症(56%vs.28%,P=0.004)的比例较无脑梗死组患者高。脑梗死组患者颅内动脉受累的比例较无脑梗死组患者高(62.5%vs.26%,P <0.001),且最常受累的血管是颈内动脉颅内段及大脑中动脉,以重度狭窄或闭死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死最常见的部位为额购买Compound 3顶叶及基底节区。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脂血症(OR=3.286,95%CI:1.435~7.521, P=0.005)、颅内动脉受累(OR=3.831, 95%CI:1.585~9.262, P=0.003)、大脑中动脉受累(OR=7.517, 95%CI:1.302-43.393, P=0.024)与TA患者脑梗死显著相关。结论 :TA患者脑梗死并不少见,少数为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最常发生的部位是额、顶叶及基底节区。高脂血症、颅内动脉受累及大脑中动脉受累是TA患者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脂联素调控微小RNA22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信号对高糖环境下小鼠肾系膜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脂联素通过微小RNA221(miR-221)靶向调控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Tbiomimetic adhesivesimp3)基因对高糖诱导的小鼠肾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高糖条件下培养小鼠肾系膜细胞,分别加入脂联素以及转染miR-221抑制物、miR-221模拟物、小干扰RNA-Timp3(Si-Timp3)等干预因素。根据实验目的及干预因素不同将细胞分组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高糖+脂联素组、高糖+miR-221抑制物转染组及转染对照组、Si-Timp3转染组及转染对照组、miR-221模拟物转染组及转染对照组、高糖+脂联素+miR-221模拟物转染组及转染对照组。噻唑蓝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miR-221、Timp3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imp3的蛋白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Timp3的3′-UTR活性。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高GDC-0068半抑制浓度Captisol核磁组促进小鼠肾系膜细胞增殖明显,上调miR-221和抑制Timp3的表达(分别为3.20±0.28比1、0.67±0.07比1,t=13.69、8.35,均P<0.05),而脂联素加入后该作用减弱(t=7.60、4.12,均P<0.05)。与高糖+miR-221抑制物对照组比较,转染miR-221抑制物后,Timp3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0.78±0.03比0.38±0.04,t=14.57,P<0.05),细胞增殖减弱。与Si-Timp3对照组比较,转染Si-Timp3后,细胞增殖活性增强(1.72±0.06比1.04±0.12,t=8.76,P<0.05)。与高糖+脂联素+miR-221 minic转染对照组比较,加入脂联素及转染miR-221模拟物后,Timp3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0.72±0.09比1.40±0.06,t=10.93,P<0.05),细胞增殖加强。结论高糖是诱导小鼠肾系膜细胞增殖、上调miR-221水平、抑制Timp3基因表达的重要因素,脂联素可逆转该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miR-221/Timp3途径,靶向负调控Timp3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

解毒通络生津方对干燥综合征NOD小鼠PD-1/PD-L1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观察解毒通络生津方对干燥综合征(SS)模型NOD小鼠PD-1/PD-L1通路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8周龄雌性NOD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Model)、解毒通络生津方组(TCM)、解毒通络生津方加抗PD-L1单抗阻断组(TCM+α-PD-L1),每组8只。另选8MK-4827只8周龄雌性ICR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Ctrl)。12周龄时开始中药干预,TCM组按照每天24.4 g·kg~(-1)解毒通络生津方灌胃,TCM+α-PD-L1组在每天给予24.4 g·kg~(-1)解毒通络生津方Fer-1 NMR灌胃的基础上,腹腔注射抗PD-L1抗体,1周2次,每次100μg,Ctrl组和Model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实验期间记录各组小鼠第9、12、16、20周龄时的日均饮水量,干预8周后,小鼠统一麻醉下摘取颌下腺。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颌下腺中炎症细胞浸润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颌下腺CD4+CD25+Foxp3+PD-1+Treg细胞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颌下腺中PD-1、PD-L1和Foxp3蛋白的表达。结果 随着小鼠周龄的增长,Ctrl组小鼠日均饮水量基本不变,Model组小鼠的日均饮水量有明显上升趋势,TCM组小鼠日均饮水量下降,TCM+α-PD-L1组小鼠日均饮水量上升;与Model组比较,TCM组炎症细胞浸润灶明显减少(P<0.001);与TCM组比较,TCM+α-PD-L1组炎症细胞浸润增多(P<0.001);与Ctrl组比较,Model组CD4+CD25+Foxp3+PD-1+Treg的表达降低(P<0.001),与Model组比较,TCM组CD4+CD25+Foxp3+PD-1+Treg表达升高(P<0.01);与TCM组比较,TCM+α-PD-L1组CD4+CD25+Foxp3+PD-1+Treg的表达降低(P<0.01);与Ctrl组比较,Model组小鼠颌下腺中PD-1、PD-L1和Foxp3蛋白的表达降低(P<0.01);与Model组比较,TCM组小鼠颌下腺中PD-1、PD-L1和Foxp3蛋白的表达升高(P<0.01);与TCM组比较,TCM+α-PD-L1组小鼠颌下腺中PD-1、PD-L1和Foxp3蛋白的表达降低(P<0.001)。结论 解毒通络生津方可能通过PD-1/PD-L1信号通路促进SS模型小鼠Treg细胞活化,上调Foxp3的表达,增强Treg细胞抑制免疫炎症的作用,Infant gut microbiotaPD-1/PD-L1可能是解毒通络生津方治疗SS的一个作用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