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不同程度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不同程度急性胰腺炎(AP)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AP患者135为病例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又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组以及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三个亚组,每组45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3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血清LC3-Ⅱ、CLGX818aspase-3、HMGB1表达水平进行测定。采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对病例组患者进行评估。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LC3-Ⅱ、Caspase-3、HMGB1表达水平。比较不同程度AP患者血清LC3-Ⅱ、Caspase-3、HMGB1表达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采用Spearman法分析血清LC3-Ⅱ、Caspase-3、HMGB1与AP患者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C3-Ⅱ、Caspase-3、HMGB1对AP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血清LC3-Ⅱ、Caspase-3、HMGB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血清LC3-Ⅱselleck化学、Caspase-3、HMGB1表达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在不同程度AP患者中由高到低依次为SAP组、MSTimed Up and GoAP组、MAP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LC3-Ⅱ、Caspase-3、HMGB1与AP患者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704、0.642、0.723,均P<0.05)。血清LC3-Ⅱ、Caspase-3、HMGB1对AP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血清LC3-Ⅱ、Caspase-3、HMGB1水平在AP患者中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AP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通关藤抗肿瘤主要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长久以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传统中药通关藤的茎和根以及其他部位已被广泛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哮喘病、风湿病和气管炎等。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通关藤的selleck激酶抑制剂抗肿瘤作用,由通关藤的提取物制成的消癌平制剂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肝癌、肺癌、食道癌和胃癌等。至今为止,已从通关藤的各个部位提取鉴定出包括C21甾体皂苷、甾醇/环醇类、有机酸类、多糖类、三萜类、脂肪酸类、酯类等在内的几百种化学成分。C21甾体皂苷类为通关藤的首要特征和抗肿瘤活性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通关藤在体内外均有抗肿瘤活性,主要体现在抗肝癌、肺癌、血液系统肿瘤、食管癌、胃癌、乳腺癌等。通关藤的单方制剂消癌平的常用剂型有片剂、糖浆、注射液、口服液、胶囊等,主要用于治疗肝癌、食道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结Drug Screening肠癌、宫颈癌、乳腺癌和白血病等。通关藤及其制剂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机制包括直接抗肿瘤作用,具体体现为抑制癌细胞增殖、调节肿瘤细胞血管生成、介导细胞凋亡、促进分化等,还包括对其他抗癌药物的增效减毒作用。主要综述通关藤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成Y-27632化学结构分和作用机制的近年研究进展及现状,旨在为通关藤的应用开发以及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网状蛋白1C水平与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究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网状蛋白1C(RTN-1C)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154例TN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受试者年龄、月经状态、病理类型、T_NM分期、组织学分级和Ki-67表达>30%情况、肿瘤直径。抽取TNBC患者化疗前(T_0)、化疗7 d(T_1)、化疗14 获悉更多d(T_2)和化疗21 d(T_3)的空腹肘正中静脉血,用KPT-330化学结构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单个核细胞中RTN-1C表达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RTN-1C判断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效能,Logistic回归分析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风险因素,构Intra-familial infection建列线图回归模型预测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学完全缓解,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模型效能。结果 根据新辅助化疗疗效分为完全缓解组(n=47)和未完全缓解组(n=107)。在T_1和T_3完全缓解组的RTN-1C均低于未完全缓解组(P<0.05);T_0、T_1和T_2的2组RTN-1C相对表达水平随时间进展均降低(P<0.01)。T_3-RTN-1C判断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学完全缓解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T_0-RTN-1C、T_1-RTN-1C和T_2-RTN-1C(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_3-RTN-1C>0.91(OR=12.178,95%CI:4.796~30.924)、N1期或N2期(OR=2.180,95%CI:1.100~4.322)、组织学分级Ⅲ级(OR=3.609,95%CI:1.453~8.969)是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学未完全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模型A(N分期、组织学分级和T_3-RTN-1C构建)的拟合曲线和理想曲线重合度较高,模型B(由N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构建)的拟合曲线和理想曲线重合度较差。模型A、B的Cindex分别为0.866和0.772。当阈值概率大于0.40时,模型A判断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学完全缓解的净收益高于模型B。结论 N分期、组织学分级和T_3-RTN-1C构建的模型对判断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学完全缓解有较高的区分度、精准度和临床应用价值。

基于GEO数据库筛选代谢综合征潜在生物标志物

目的 通过分析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代谢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基因数据集(GSE98895和GSE23561),寻找代谢综合征的关键基因。方法 分析GSE98895数据集中代谢综合征患者与健康志愿者PBMC的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质互作(PPI)网络,筛选出PUN30119体内度值最高的10个基因作为核心基因。通过GSE98895数据集、GSE23561数据集和人类蛋白图谱(HPA)数据库验证核心基因在代谢综合征患者PBMC中的表达,构建基于核心基因的环状RNA(circ RNA)-微小RNA(miRNA)-m RNATaurine小鼠互作网络。结果从GSE98895数据集中共获得155个代谢综合征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表达上调62个、表达下调93个。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转录调节、免疫应答、cAMP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PPI网络中度值最高的10个基因分别为:JUN、IFNG、MMP9、PIK3R1、LCK、NGF、PDGFRB、CD79B、CX3CR1和ABCA1。验证结果显示,代谢综合征患者PBMC中IFNG和LCK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HP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mouse bioassay示,IFNG和LCK主要表达于T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构建circ RNA-miRNA-m RNA互作网络,与IFNG相关的miRNA有7个、circ RNA有43个;与LCK相关的miRNA有16个、circ RNA有62个。结论 代谢综合征患者PBMC中IFNG和LCK表达显著增加,对基于IFNG和LCK的circ RNAmiRNA-m RNA互作网络进行深入研究,可能有助于发现代谢综合征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和生物标志物。

厚壳贻贝两种新型防御素的分子鉴定

贻贝是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双壳贝类。贻贝抗菌肽具有极强的分子多样性,也是当前抗菌肽研究的重要对象。防御素是贻贝抗菌肽的重要成员,从厚壳贻贝中鉴定到2种新型防御素,但其分子特性和免疫机制尚不清楚。为此,对厚壳贻贝体内新发现的2种防御素开展研究。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种新型防御素均具有节肢动物防御素结构特征,因而被命名为arthropod like defens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azd9291.htmlin (ALDBiolistic-mediated transformation)。利用荧光定量PCR研究了2种防御素在贻贝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量差异。进一步分析了2种防御素在3种不同微生物诱导下的表达量时间曲线。利用固相化学合成技术对2种防御素的成熟肽区进行合成AY-22989配制并开展了功能验证。研究结果表明,2种ALD主要表达部位在外套膜和消化腺,且ALD-1具有雄性特异表达特征。此外,ALD-1和ALD-2在贻贝幼虫阶段均未表达;在不同微生物刺激下,2种ALD表现出不同的免疫反应模式,显示出2种防御素具有不同的免疫调节机制。化学合成的2种ALD均具有抑菌活性,其对不同微生物的抑制率在20%~80%之间。上述研究为深入了解贻贝免疫防御的分子机制,以及贻贝抗菌肽的免疫功能和后续的分子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

乳腺癌患者配偶照顾真实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配偶的照顾体验,全面了解患者配偶的内心需求,Belnacasan为更好的开展针对乳腺癌患者配偶的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Thsynbiotic supplement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以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纳入有关乳腺癌患者配偶照顾体验的质性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1月。文献质量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采取汇集性整合的方法进行结果整合。结果:共纳入12项研究,萃取出48个清晰准确的研究结果,将结果相似条目进行组合形成11个类别,且最终汇合成4个整合结果。结论:乳腺癌患者配偶在照顾过程中出现了身心问题困扰,夫妻关系破裂以及缺乏支持与应对等问题。医护人员在关注乳腺癌患者的同时,也要及时关Telaglenastat注其配偶的心理变化和信息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提高照顾质量。

乳癖散结颗粒联合术后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乳癖散结颗粒联合术后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将 70 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5 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吡柔比星+环磷酰胺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乳癖散结颗粒治疗。以 21 d 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4 个疗程。比较 2 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 A (IgA)、免疫球蛋白 G (IgG)、CD4~+细胞水平,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 (CEA)、糖类抗原 125 (CA125)、糖类抗原 1E7080抑制剂53 (CA153) 水平,以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 (SF-36) 评分。结果:治疗前,2 组 IgA、IgG、CD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PLX5622使用方法5);治疗后,观察组 IgA、IgG、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oncology education疗前,2 组血清 CEA、CA125、CA153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 组 CEA、CA125、CA153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 (P<0.05),且观察组 CEA、CA125、CA153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2 组 SF-36 量表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 组 SF-36 量表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升高 (P<0.05),且观察组 SF-36 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乳癖散结颗粒联合吡柔比星+环磷酰胺化疗能够有效增强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荆防颗粒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探讨荆防颗粒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小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Baf-A1生产商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荆防颗粒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靶点,通过检索Omim、Drugbank和Gene Cards数据库收集AIH相关的靶点,进而得到荆防颗粒治疗AIH的关键靶点;将获得的关键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分析,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可视化;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建立刀豆蛋白A诱导的AIH小鼠模型探讨荆防颗粒治疗AIH的作用机制。结果 共筛选得到荆防颗粒中159个潜在活性成分和269个相关的靶点,与343个AIH相关靶点取交集,获得25个交集靶点。PPI网络分析显示,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1β、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蛋白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和IL-8/CXC型趋化因子配体8(CXC chemokine ligand 8,CXCL8)等靶点可能为荆防颗粒治疗AIH的关键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炎症途径和凋亡相关途径信号通路。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荆防颗粒显著减Belumosudil说明书轻了刀豆蛋白A诱导的肝炎,表现为小鼠存活率增加、肝细胞坏死减少、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降低(P<0.05、0.01);荆防颗粒还通过抑制IL-6/STAT3、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IL-1β和TNF-α/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biological validation通路进而调节多种细胞因子(IL-6、IL-1β、TNF-α、CXCL-8)的产生(P<0.05、0.01),从而发挥抗炎、抗凋亡作用。结论 荆防颗粒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发挥治疗AIH的作用。

以药食同源材料复合制备功能性糖果的研究

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调解人体生理、适宜特定人群食用,不以治疗为目的的一类食品。中国药膳起源于“药食同源”,是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下将食物与药物有机结合并经过适当烹饪之后,用以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的特殊食品。 药食同源食物是国家颁布的经过药理实验证明的可以作为药用的食物,如山楂、枸杞等,既是药物又是食物。本书系统介绍了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分类以及常见食品的功能成分与食用方法,并针对亚健康状态的不同原理及表现,系统介绍了中国药膳的食用方法,重点对药食同源资源食物的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阐述。本书是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的专业课“食品功能原理”的基础上,不断适应新的教学需求而编写的专业课教材。同时,本书也是哈尔滨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Blood and Tissue Products硕士生“极端环境生物学”课程的选修教材,MG132试剂并且部分章节应用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全英文课程“Functional food and Chinese medicateddietPLX3397纯度”的中文教材。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中药学、营养学、食品科学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

牛骨胶原蛋白肽的超声辅助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该文采用超声辅助酶解法提取牛骨胶原蛋白肽,并研究其抗氧化性能。以牛骨为原料,蛋白水解度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得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研究了多肽液中游离氨基酸组成和肽分子质量分布规律,并在多肽液1~5 mKnee infectiong/mL质量浓度梯度下对Dselleck激酶抑制剂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测定,评价牛骨胶原蛋白肽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为400 W,超声时间120 min,底物浓度4.4%和加酶量6 000 U/g的酶解条件下,牛骨胶原蛋白水解度为20.94%,与预Nirmatrelvir化学结构测值21.33%接近。多肽液中疏水性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1 000 Da以下的肽段含量达到86.83%。体外抗氧化指标的结果显示,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43.80%,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64.74%,均显著高于未超声处理组的37.33%和57.41%(P<0.05),表明超声波辅助酶解法提取的多肽液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性。因此,超声波辅助酶解法提取牛骨胶原蛋白肽是一种绿色、高效的提取方法,对牛骨蛋白的利用和活性肽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