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丹参滴丸与硫辛酸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高血压的疗效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与硫辛酸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影响。方法: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68例DPN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硫辛酸600 mg静脉输注,1次/d;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同时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0粒,3次/d,两组均治疗4周。采用多伦多评分系统(TCSS)评价两组间临床疗效差异,并观察治疗前后肌电图、血清SAA水平及NLR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快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增幅高于对recent infectionselleckchem组(P<0.05);两组血清SAA水平和NLR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与硫辛酸联用可改善DPN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肢端麻木等临床症状,下调SAA和NLR炎症指标KD025表达水平。

胰腺癌术后吉西他滨单药与卡培他滨联合辅助化疗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比较胰腺癌患者术后吉西他滨单NN2211 IC50药与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化疗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胰腺癌根治术selleck NMR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各20例。单药组给予吉西他滨单auto-immune inflammatory syndrome药化疗,联合用药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化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以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0例胰腺癌术后患者中有3例失访,吉西他滨单药组患者全部完成6个疗程治疗,联合化疗组有2例患者不能耐受,主要为血小板减少,4周期后终止治疗。单药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9.7个月,联合用药组为12.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手足综合征、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单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癌术后采用吉西他滨单药或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患者无病生存期无明显差异,联合化疗手足综合征、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高。

靶向间皮素的CAR-T细胞构建及其对人胰腺癌细胞杀伤作用研究

目的通过构建靶向间皮素(mesothelin,MSLN)的CAR-T细胞,在体外验证其靶向杀伤PANC-1和Aspc-1胰腺癌细胞的能力以及猪苓多糖(PPS)、人参多糖(GPS)、黄芪多糖(APS)、香菇多糖(LNT)和灵芝多糖(GLP)等调节免疫药物对CAR-T细胞增殖及其杀伤肿瘤效应的影响。另外建立NOG高度免疫缺陷小鼠Aspc-1细胞移植瘤模型,观察靶向间皮素的CAR-T细胞在体内抑制Aspc-1细胞移植瘤的有效性,为后期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1.将含MSLN抗体scFv片段的CAR序列插入慢病毒质粒中,包被慢病毒。用酶切质粒电泳,检测目的基因正确性;利用倍比稀释后的慢病毒感染HEK293T细胞,然后利用细胞阳性率计算病毒滴度;按MOI值=100添加相应慢病毒体积,通过慢病毒感染的方式制备meso-CAR-T细胞(感染体系:2×105/mLT细胞、病毒、促感染试剂trans P);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meso-CAR-T细胞的阳性率并进行分选;然后通过qPCR、Western blot先后验证分选后T细胞中CAR序列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meso-CAR-T细胞的阳性率。2.通过qPCR、Western blot验证胰腺癌Aspc-1细胞和PANC-1细胞中表面抗原MSLN(rMSLN)的阳性表达,并用qPCR检测胰腺癌MIA细胞中rMSLN蛋白的相对表达;利用MIA和PANC-1细胞提供MSLN抗原刺激meso-CAR-T细胞,采用CCK-8法评估其扩增速度;然后采用LDH释放法、实时无标记细胞(RTCA)分析法和萤火虫荧光素酶法分别检测meso-CAR-T细胞、普通jurkat细胞对两种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采用CCK8、RTCA检测猪苓多糖(PPS)、人参多糖(GPS)、黄芪多糖(APS)、香菇多糖(LNT)和灵芝多糖(GLP)对CAR-T细胞杀伤胰腺癌Aspc-1细胞效率的影响。3.将Aspc-1胰腺癌细胞按5×106/只的数量腹侧皮下注射到NOG高度免疫缺陷小鼠体内,小鼠成瘤后分别给予meso-CAR-T细胞、普通jurkat细胞和PBS三种治疗。通过肿瘤体积、重量测量评估meso-CAR-T细胞于体内对胰腺癌的抑制作用。然后剥离瘤体,通过免疫组化的方式检验T细胞对肿瘤的浸润;通过qPCR法检测小鼠眼球血中CAR-T细胞生存增殖情况。结果1.成功合成三代MSLN-CAR慢病毒重组质粒,经酶切后监测电泳条带,结果提示条带位置符合理论值;基因测序结果符合原设计序列,并成功包装慢病毒;qPC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AR分子存在于慢病毒感染后的jurkat细胞中,meso-CAR-T细胞构建成功;流式细胞术测得分选后meso-CAR-T细胞阳性率可达55.8%。2.经Western blot验证胰腺癌Aspc-1细胞和PANC-1细胞表面MSLN抗原(rMSLN)蛋白均有表达,且Aspc-1细胞表面rMSLN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PANC-1细胞(p<0.05);qPCR检验结果显示MIA、PANC-1、Aspc-1细胞表面均有rMSLN蛋白表达,但MIA细胞表面目的蛋白相对表达量较低,而PANC-1、Aspc-1细胞表面rMSLN蛋白表达相对量较高,尤其是Aspc-1细胞表面目的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是MIA细胞的70倍;CCK-8检测CAR-T细胞增殖结果提示,在靶抗原表达量较多的PANC-1细胞的刺激下BYL719核磁meso-CAR-T细胞的增殖数量较MIA细胞组上升更快(p<0.05);LDH细胞毒性、RTCA以及萤火虫荧光素酶等HBeAg hepatitis B e antigen体外实验检测均显示,meso-CAR-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随效靶比的提高而增强。当效靶比为8:1时,meso-CAR-T细胞对PANC-1、Aspc-1两种胰腺癌细胞杀伤效率最高,杀伤率分别达到40.72%和23.15%,meso-CAR-T细胞对rMSLN蛋白高表达的Aspc-1细胞杀伤率明显高于蛋白低表达的PANC-1细胞;CCK8法测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156mg/ml的GLP和0.625mg/ml的LNT对CAR-T细胞增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RTCA仪器检测结果显示,在效靶比4:1的情况下0.156mg/ml的GLP和0.625mg/ml的LNT对CAR-T细胞杀伤Aspc-1肿瘤细胞几乎没有影响。3.在体内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注射meso-CAR-T细胞的实验组小鼠皮下肿瘤组织并未受到抑制,剥离的三组小鼠肿瘤组织块在体积、重量方面没有显著差别(p>0.05);小鼠眼球取血经qPCR检测结果提示,三组小鼠全血内CAR-T基因扩增曲线呈水平趋势,小鼠全血内没有检测到CAR-T细胞;各组肿瘤组织靶向CD3阳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T细胞阳性表达低于空白组和对照组。结论通过慢病毒转染,成功构建了能稳定表达三代CAR序列的meso-CAR-T细胞。在体外实验中,与普通jurkat细胞组相比,meso-CAR-T细胞能有效杀伤rMSLN阳性的PANC-1、Aspc-1两种胰腺癌细胞,杀伤效率与效靶比呈正相关,且癌细胞表面rMSLN阳性蛋白表达量越高的细胞杀伤效率越高。另外0.156mg/ml的GLP和0.625mgselleck产品/ml的LNT对CAR-T细胞增殖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虽然对CAR-T细胞杀伤Aspc-1肿瘤细胞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在临床应用中可用来调节患者机体增强免疫力。体内实验表明以jurkat细胞为载体构建的meso-CAR-T细胞对Aspc-1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无抑制作用,且小鼠全血经qPCR检测、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染色都表明CAR-T细胞被小鼠自身代谢,无法抑制肿瘤增殖。

加速康复护理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究加速康复护理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开封市肿瘤医院收治的62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Vorinostat纯度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模式进行护理,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研究组患者应用加速康复护理方法,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下床时间、带管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对护理满意度及心理状态评分。结果 研究组下床时间、带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10,P<0.001;t=5.930,P<0.001;t=8.970,P<0.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8,P<0.001)。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6,P<0.001)。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干预后抑郁、焦虑评分均低于同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48,P<0.001;t=6.622,P<0.001;t=1.310,P<0GSK126.001;t=1.121,P<0.001)。研究组干预后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54,P<0.001;t=5.971,P<0.001)。结论 加速康复护理能够提升护理质量,促进肺癌患者的术后恢复,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值得推荐。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赋能教育对老年胰腺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快速inundative biological control康复外科理念(ERAS)理念联合赋能教育对老年胰腺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于成都上锦南府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锦医院收治的92例老年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2组均进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实施ERAS理念联合赋能教育。比较2组术后康复相关指标差异,比较2组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心理状态[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应对方式[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生活质量[胰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特异量表(QLQ-PAN-26)]、自我效能感[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UPPH)]差异。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进水时间、首次进CL13900配制食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2组CD-RISC量表selleckchem、 SUPPH量表各维度得分均较干预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干预4周后,2组MCMQ量表中回避、屈服维度得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面对维度得分均较干预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干预4周后,2组QLQ-PAN-26量表中癌性疼痛、饮食消化症状维度得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健康护理满意度维度得分均较干预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ERAS理念联合赋能教育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可调节老年胰腺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促使患者面对疾病,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感提升。

济生汤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64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济生汤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sonosensitized biomaterial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8月我院肿瘤内科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住院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含铂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给予济生汤治疗。检测2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抗肿瘤免疫应答指标[辅助性T淋巴细胞PLX3397半抑制浓度1(Th1)、辅助性T淋巴细胞2(Th2)、Th1/Th2、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记录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生命质量测量量表(EORTCQLQ-C30)评分,统计整体疗效和外周血象变化情况。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抗肿瘤免疫应答指标Th17、Treg、Th2均降低(P<0.05),Th1、Th1/Th2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Th17、Treg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Th1、Th2、Th1/Th2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抗肿瘤免疫应答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2组治疗后EORTCQLQ-C30评分功能性领域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组治疗后肿瘤标志物CYFRA21-1、CEA、SCC-Ag浓度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点击此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客观缓解率[46.88%(15/32)]优于对照组[31.25%(10/32)](P<0.05)。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象变化较对照组波动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济生汤联合化疗可降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改善抗肿瘤免疫应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化疗所导致的骨髓抑制有缓解作用。

2种白刺对盐胁迫的代谢响应机制

【目的】研究盐胁迫下2种白刺叶片代谢物及其代谢通路的变化,以揭示白刺对盐胁迫的代谢响应机制,为有效提高白刺对盐碱地的持续生物改良MDV3100及适应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唐古特白刺和西伯利亚白刺实生苗进行300 mmol·L-1Na Cl胁迫处理,蒸馏水处理为对照,采用Renewable biofuelGC-TOF-MS代谢组学方法,分析盐胁迫对2种白刺叶片代谢物及其代谢通路的影响。【结果】1)与未胁迫处理相比,盐胁迫后唐古特白刺叶片存在差异代谢物11种,其中8种显著上调,包括1种脂肪酸、5种有机酸、1种醇和1种碱基衍生物;而西伯利亚白刺叶片中存在差异代谢物108种,其中106种显著上调,包括51种氨基酸、22种糖、11种脂肪酸、8种有机酸、7种醇、5种生物碱以及2种维生素。2)通过KEGG注释可将唐古特白刺的差异代谢物富集到6条代谢通路中,拓扑分析筛选到与代谢物差异相关性最高的关键路径为硫代谢、TCA循环及二羧酸循环;而西伯利亚白刺的差异代谢物可被富集到46条代谢通路中,其中,氨基酸代谢多达13条,筛选到的关键路径为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C5支链二元酸代谢、泛酸和Co A生物合成。【结论】2种白刺对盐胁迫有不同的代谢响应机制。唐古特白刺通过以有机酸为主的11种代谢物参与盐胁迫响应,并通过加强以硫代谢为主的6条代谢通路来应答盐胁迫。西伯利亚白刺通过以氨基酸、糖、脂肪酸为主的108种代谢物参与盐胁迫响应,并通过加强获悉更多以氨基酸代谢为主的46条代谢通路应答盐胁迫。西伯利亚白刺参与盐胁迫调控的代谢物较唐古特白刺种类更多,代谢途径更广,对盐胁迫的代谢响应更为显著。

LncGAS5对肺癌细胞顺铂耐药性的调控机制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生长阻滞特异性转录因子5(GAS5)对肺癌细胞顺铂(DDP)耐药性的影响和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A549、A549/DDP细胞转染sg-lncGAS5后进行顺铂处理之后,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通过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A549、A549/DDP细胞经脂质体转染构建lncGAS5过表达模型,再用顺铂处理之后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变化。通过QPCR实验技术定量检测lncRNA GAS5的表达量。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293T细胞中GAS5与miR-152-3p mimics之间的靶向互作关系。结果 在A549和A549/DDP细胞中感染sg-lncGAS5后,与NC组相比,sg-lncGAS5组细胞存活率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A549细胞中,OE-lncGAS5组与OE-NC组相比克隆形成数减少(P<0.001),sg-lncGAS5组与sg-NC组相比,克隆形成数增多(P<0.001);A549NSC 127716临床试验/DDP细胞中,OE-lncGAS5组与OE-NC组相比,克隆形成数减少(P<0.001),sg-lncGAS5组与sg-NC组相比,克隆形成数增多(P<0.001)。根据QPCR检测结果显示,在A549和A549/DDP细胞中感染sg-lncGAS5病毒后,细胞中lncGAS5的表达下调(P<0.001)。根据双荧光素酶检测结果显示,与GAS5-WT+mimics Ferrostatin-1小鼠NC组的相对荧光强度(19.42±0.38)相比,GAS5-WT+miR-152-3p mimics组的相对荧光强度(15.80±0.26)降低(P<0.001)。结论 转染sg-lncGAS5后,A549和A549/DD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下降;上调lncRNA GAS5表达可抑制A549和A549/DDP细胞增殖,增强A549和A54Bioactive hydrogel9/DD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其调控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miR-152-3p表达有关。

血清外泌体中环状RNA通过竞争内源性RNA调控胰腺癌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功能的研究

目的 探究胰腺癌血清外泌体中环状RNA对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的调节机制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基因芯片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建立了在胰腺癌中的ceRNA网络,通过R语言、TargetScan以及Cytoscape等分析预测软件对GEO数据库中GSE100206、GSE100232、GSE37710、GSE49641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整合。利用GO功能分析以及Reactome pathway分析寻找相关基因的功能以及通路。利用cMap数据库,查找同时影响差异表达circRNA和差异表达mRNA的相关药物。结果 通过分析GSE100232以及GSE100206数据集,得到了559个在胰腺癌血清外泌体中具有差异表达的circRNA。通过分子海绵吸附原则预测了circRNA所对应的miRNA,其结果与GSE37710数据集中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比对,选取二者交集得到76个miRNA。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与miRNA所对应的mRNA,其结果与GSE4Immunoprecipitation Kits9641数据集中差异表达的mRNA交集得到4个mRNA,对其进行整合得到ceRNA网络。分析得到PBMC相关调控通路,以及可以作为药物靶点的差异基因。结论 本研究在胰腺癌患者的血液中发现了显LY2157299 MW著改变的circRNA、miRNA和mRNA,可作为治疗胰腺癌诊断及治疗的潜在靶点。阐明了胰腺GNE-140分子量癌ceRNA互作网络在PBMC中的可行性。PBMC中的宿主基因可作为药物调控的靶点,进行深入研究。

银杏古树群体叶片次生代谢物含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银杏为银杏科落叶乔木,素有“活化石GSK1120212溶解度”之称。银杏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药用植物,其叶片含有对人类健康有益的次生代谢物,包括:黄酮类和内酯类。为探究银杏叶片次生代谢物含量的遗传调控规律,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inappropriate antibiotic therapy(HPLC)对来自7个银杏古树群体的101份样品叶片的黄酮类、内酯类和银杏酸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进行了简化基因组测序,借此进行叶片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东部ZJ群体的黄酮类和内酯类含量丰富,而西南部PX群体的含量则相对较低。101份银杏样本共获得267.45 Gb的clean data,在参考基因组上的比对率平均为99.71%。最终,检测到8,915,709个原始SNP位点,经过滤共获得了125 501个高质量SNP位点。各样本的SNP得率为98.37%~99.41%,平均为98.95%。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叶片次生代谢物含量相关的142个SNP位点和458个候选基因,分布于银杏12条染色体上,且候选基因的功能注释结果主要为代谢物相关。本研究不仅为银杏selleck叶片次生代谢物含量遗传调控研究奠定基础,更为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林木重要性状的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