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弥漫型胃癌特征及其核心基因LUM的表达

目的 分析弥漫型胃癌的转录组特征并对核心基因LUM(Lumican)的表达进行验证。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1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29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取其中5例弥漫型胃癌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获取基因表达谱,再利用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对差异基因进行蛋白互作网络构建,评估优势基因集。利用TCGA数据库中胃癌相关的转录组和临床数据进行基因集表达量及预后分析。采用RT-qPCR检测另外24例胃癌组织中核心基因LUM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配对癌旁正常组织相ultrasound-guided core needle biopsy比,弥漫型胃癌组织中有175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和下调基因分别有91和84个。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弥漫型胃癌以多种方式参与细胞外基质相关的细胞过程和恶性进展。弥漫型胃癌中的优势基因集为上皮-间充质转化(Enasidenib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基因集,该基因集中COL6A3、LUM、COL1A2、SPARC、COL1A1、CDH11、COL3A1、NID2、BGN和COL4A1的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和肠型胃癌组织高(均P<0.05)。核心基因LBelnacasanUM高表达的弥漫型胃癌患者总生存期缩短(P=0.043)。RT-qPCR检测结果显示,LUM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在弥漫型胃癌中的表达水平高于肠型和混合型(均P<0.05)。结论 弥漫型胃癌的转录组特征表现为EMT相关基因集处于优势地位,其核心基因LUM在弥漫型胃癌中表达增强且高表达患者总生存期缩短,LUM可能是弥漫型胃癌潜在的预测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氢吗啡酮联合纳布啡静脉自控镇痛控制疼痛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LH)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应用氢吗啡酮联合纳布啡静脉自控镇痛(PCIA)控制疼痛的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LH手术,在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联合纳布啡用于术后PCIA,而在观察组给予氢吗啡酮联合纳布啡用于术后PICA。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后疼痛程度,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细胞、CD4~+细胞、CD8~+细AZD1152-HQPA胞和NK细胞百分比。结果 在术后24 h,观察组静态VAS和动态VAS分别为(2.5±0.8)分和(3.7±1.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3±1.2)分和(5.8±1.7),P<0.05】,在术后72 h,静态VAS和动态VAS分别为(1.1±0.4)分和(3.2±0.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6±0medial elbow.7)分和(5.1±1.3),P<0.05】;术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7 d,观察组外周血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6.3±7.5)%、(36.8±4.9)%、(32.5±3.2)%和(16.3±2.9)%,与对照组【分别为(75.2±7.4)%、(37.6±4.4)%、(31.2±3.4)%和(17.4±2.6)%】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D-Lin-MC3-DMA试剂05)。结论 氢吗啡酮联合纳布啡用于LH后PCIA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沉默ASGPR基因对附子多糖靶向抗肝癌作用的影响

目的 探讨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的表达对附子多糖治疗肝细胞癌(HCC)的影响。方法 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沉默ASGPR基因表达的肝癌细胞株HepG2-ASGPR siRNA,同时构建阴性序列对照细胞株HepG2-NC siRNA。体外实验使用附子多糖孵育肝癌细胞,CCK-Ferrostatin-1化学结构8法检测肝癌细胞的增殖情况;体内建立裸鼠肝癌原位模型,次日开始每日灌胃给予附子多糖,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3 w后解剖,观察并记录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A组ASGP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01)。A组与B组细胞株增殖无明显差异(P>0.05)。C组OD450值显著低于A组,D组OD450值显著selleckchem低于B组(P<0.05)。D组细胞的OD450值显著高于C组(P<0.05)。C组与A组相比,D组与B组相比,在肿瘤结节数、肝脏重量显著下降(P<0.05)。D组肿瘤结节个数和肝脏重量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 HCC可能通过自身表达的ASGPR,特异识别附子多糖结构,来实现对附子多糖的细胞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cheme摄取,从而达到抗肿瘤作用。

自牵引后离断技术在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重抗反流双通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自牵引后离断(SPLT)技术在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重抗反流双通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3例临床分期Ⅰ~Ⅱ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Siewert Ⅱ型)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5例, 女38例;中位年龄为59岁, 年龄范围为45~79岁。103例患者中, 49例行SPLT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 设为SPLT组;54例行传统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 设为传统组。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 了解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随Model-informed drug dosing访时间截至2021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或M(Q1, Q3)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 (1)术中情况:SPLT组患者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术ICI 46474配制中出血量、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辅助分别为(261±48)min、(26±4)min、(114±42)mL、8.0(6.5, 9.5)枚、1例;传统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44±42)min、(30±6)min、(118±46)mL、5.5(4.0, 8.0)枚、9例;两组患者消化道重建时间、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辅助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4, Z=-4.05, χ2=4.72, 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7, -0.47, P0.05)。(2)术后情况:SPLT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分别为(11.5±2.7)d、4例;传统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2.5±4.3)d、Smoothened Agonist小鼠9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7, χ2=1.68, P0.05)。103例患者中, 1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 其中左侧胸腔积液5例、吻合口漏4例、轻度肺炎2例、切口感染1例、乳糜漏1例。4例患者发生吻合口漏, 位置均在食管-空肠吻合口处, 腹段食管受侵犯均1 cm, 术中均放置纵隔引流管经腹壁引出, 通过肠内、外营养支持和充分引流后全部治愈。其余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均治愈。(3)随访情况:49例SPLT组患者中, 43例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18±4)个月。随访期间, 1例患者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发生反流性食管炎, 发生率为2.33%(1/43)。54例传统组患者中, 53例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17±4)个月。随访期间, 4例患者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发生反流性食管炎, 发生率为7.55%(4/53)。两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 P0.05)。结论 SPLT技术可用于近端胃切除双重抗反流双通道重建, 与传统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比较, 可降低中转辅助情况, 增加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 缩短消化道重建时间。

脑胶质瘤组织和患者脑脊液中淀粉样前体蛋白水平与胶质瘤病理等级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在脑胶质瘤组织和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1)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脑胶质瘤标本56例, 其中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Ⅰ级9例、Ⅱ级14例、Ⅲ级18例、Ⅳ级15例, 另外收集同期4例高血压脑出血infant immunization患者行血肿清除术时切除的坏死脑组织作为对照, 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别检测脑胶质瘤组织和对照脑组织APP蛋白和mRNA的表达。(2)除了上述56例脑胶质瘤患者, 另外选择同期收治的4例病毒性脑膜炎、4例细菌性脑膜炎、4例自身免疫性脑炎、5例癫痫和3例偏头痛患者及3例正常对照者, 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脑脊液中APP含量。结果 (1)Western blotting、RT-qPCR检测结果显示WHO分级Ⅰ、Ⅱ、Ⅲ、Ⅳ级胶质瘤组织APP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FG-4592分子量脑组织, 且WHO分级Ⅰ级和Ⅱ级、Ⅲ、Ⅳ级脑胶质瘤组织APP蛋白和mRNA的表达依次增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HO分级Ⅰ级和Ⅱ级脑胶质瘤中, 首发组与复发组间脑胶质瘤APP蛋白和mRNA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HO分级Ⅲ级和Ⅳ级脑胶质瘤中, 复发组脑胶质瘤APP mRNA的表达均高于首发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elleck。(2)ELISA检测结果显示, 病毒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自身免疫性脑炎、癫痫和偏头痛患者与正常对照者脑脊液中APP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HO分级Ⅰ、Ⅱ、Ⅲ、Ⅳ级脑胶质瘤患者脑脊液中APP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者, 且WHO分级Ⅰ级和Ⅱ级、Ⅲ、Ⅳ级脑胶质瘤患者脑脊液中APP含量依次增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胶质瘤组织和胶质瘤患者脑脊液中APP呈高表达, 其含量与脑胶质瘤病理等级有关, 脑脊液中APP表达量可作为早期筛查脑胶质瘤患者的新方法。

丹皮酚对缺氧复氧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评估丹Genetic reassortment皮酚对H9c2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调节作用并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通过缺氧/复氧诱导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模型。根据H9c2细胞是否用丹皮酚(10μmol/L)预处理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根据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selleck NMRA1)-siRNA或control-siRNA转染H9c2细胞分为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检测仪检测细胞内ROS水平,使用商业试剂盒检测总抗氧化能酶(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和蛋白质印迹评估BRCA1和NrfCCRG 81045采购 2转录因子表达水平;使用RNA干扰技术验证丹皮酚可能通过BRCA1调控细胞内ROS水平。结果 治疗组细胞中ROS的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SOD和T-AOC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BRCA1和Nrf 2转录因子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 <0.05)。使用siRNA阻断BRCA1表达后实验组ROS水平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Nrf 2转录因子、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mRNA和T-AOC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t=5.862、7.630、5.706、5.914,P <0.05)。结论 丹皮酚可显著抑制H9c2细胞内ROS水平,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其可能作用机制是通过BRCA1基因依赖的Nrf 2抗氧化信号通路。

某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临床用血量增长原因分析

目的比较某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2008年度和2015年度每位输注红细胞类血液患者的累计用血量、年龄构成、病种构MS-275采购成及按年龄和病种分组的用血总人数、rickettsial infections用血总量等指标,分析导致近年来临床用血量增长的主要人群和病种。方法统计2008年和2015年度每位输血患者红细胞类血液的累计用血量,再按年龄分组、疾病分类,分别统计各组别的用血总人数、用血总量,并计算各组用血人数和用血量的7年累计增长率。结果用血人数增长率最高的依次是儿童少年组、老年组、新生儿组,分别增长了141.2%、106.3%、88.0%;用血量增长率最高的是老年组、儿童少年组、中年组,依次增长了100.9%、80.8%、45.1%;普通内科疾病、恶性血液病、消化道出血、恶性肿瘤、普通外科、产科、意外伤害患者的用血人数依次增长了113.0%、104此网站.3%、64.9%、62.8%、35.1%、31.2%、27.8%,用血量分别增长了92.6%、226.5%、95.1%、48.1%、28.0%、12.2%、5.1%;妇科的用血人次和用血量无明显变化。结论中、老年人是临床用血的主要群体,恶性肿瘤、消化道出血、恶性血液病等患者的增多及开展心脏外科手术是该院临床用血量增长的主要原因,同时与人口老龄化、国家实行”二胎”政策有关。

TNFα促进人前列腺癌ARCaP细胞EMT转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TNFα对人前列腺癌ARCaP细胞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 比较人前列腺癌ARCaPE细胞和ARCaPM细胞形态学差异,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比较ARCaPE细胞和ARCaPM细胞E-cadherin表达水平差异;通过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比较ARCaPE细胞和ARCaPM细胞体外侵袭能力差异;通过realtiPUN30119分子式meRT-PCR实验比较ARCaPE细胞和ARCaNSC125066作用PM细胞TNFα表达水平差异;通过重组人TNFα蛋白处理ARCaPNoninfectious uveitisE细胞,观察比较处理组与对照组在形态学、E-cadherin表达及体外侵袭能力方面的差异。结果 ARCaPE细胞呈类似铺路石样的类圆形,细胞间连接紧密,呈岛屿状生长。ARCaPM细胞排列松散,部分细胞拉长呈纺锤形。与ARCaPE细胞相比,ARCaPM细胞E-cadherin表达下调,但具有更高的体外侵袭能力和更高的TNFα表达水平。通过重组人TNFα蛋白处理ARCaPE细胞,可使其排列松散,细胞拉长呈纺锤形,E-cadherin表达下调,并获得较高体外侵袭能力。结论 TNFα可诱导人前列腺癌ARCaP细胞EMT。

miRNA-125a-5p对胰腺癌皮下移植瘤细胞Caspase-8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miRNA-125a-5p对胰腺癌皮下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影响。Erastin试剂方法 使用miRNA-125a-5p过表达、低表达慢病毒稳定转染PANC-1细胞。选取BALBBiomass valorization/C雄性裸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接种miRNA-125a-5p过表达载体、低表达载体的稳转株细胞和胰腺癌PANC-1细胞,分为miRNA-125a-5p过表达组、miRNA-125a-5p低表达组和对照组(PANC-1组)。最后收集皮下移植瘤,RT-qPCR检测各组miRNA-125a-5p mRNA及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8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iRNA-125a-5p过表达组miRNA-125a-5p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miRNA-125a-5p低表达组miRNA-125a-5p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转染效果好。miRNA-125a-5p过表达组Caspase-8mRNA及蛋白表达较miRNA-125a-5p低表达组及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iRNA-125a-5p低表达组Caspase-8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iRNA-125a-5p通过促进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8表达,从而调控胰腺获悉更多癌皮下移植瘤细胞凋亡。

激励式心理干预联合PDCA循环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激励式心理干预联合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程序(PDCA)循环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和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漯河市某医院收治的132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孕妇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激励式心理干预联合PDCA循环护理。比较2组孕妇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母婴结局Microarrays、疾病知晓情况、依从情况、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结果 研究组孕妇MRTX1133价格疾病知晓率和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早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阿普加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D025体外P<0.05)。研究组孕妇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励式心理干预联合PDCA循环护理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中,可提高孕妇疾病知识了解度及依从性,减轻负性情绪,改善母婴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