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期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微创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

目的 分析Ⅰ期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微创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Ⅰ期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71例,均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统计患者3年生存率,收集生存和死亡者BC Hepatitis Testers Cohort有无吸烟史、肿瘤分化程度、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原发病灶数量等信息,分析Ⅰ期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微创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71例患者,3年生存率60.56%(43/71)。肿瘤分化程度、术前AG-221体内CEA水平、原发病灶数量、有无脉管癌栓、有无中药治疗是Ⅰ期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微创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低分化、术前CEA水平升高、原发病灶数量多发、脉管癌栓是Ⅰ期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微创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中药治疗是Ⅰ期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微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canagliflozin.html创术后生存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微创术后生存与肿瘤低分化、术前CEA水平升高、原发病灶数量多发、脉管癌栓和中药治疗相关,临床可据此实施干预措施,延长患者生存期。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肺癌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目的 比较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肺癌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GSK1120212说明书况。方法 依据手术方法将50例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胸腔镜肺Tibiocalcaneal arthrodesis叶切除术)和对照组(常规开胸手术),各25例。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心功能指标[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肺功能指标[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Dorsomorphin试剂EV1)、用力肺活量(FVC)]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的HR、LVEDV、LVESD均低于手术前,LVEF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的PEF、FEV1、FVC均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开胸手术比较,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可优化手术相关指标,减少对心、肺功能的影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与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预后

目的:分析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与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8Empagliflozin采购年1月~2021年1月乳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观察组给予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生存质量评分(SF-36评分表)、临床总有效率和缓解率、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肌肉LY-188011采购疼痛、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免疫功能、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免疫功能、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Biolog phenotypic profiling意义(P<0.05)。观察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肌肉疼痛、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6.00%,而对照组为4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与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治疗乳腺癌均有一定效果,均可改善患者病情,但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疗效更高,可更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耐受性高,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卵巢输卵管巨大囊肿剥除术中的临床优势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输卵管巨大囊肿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38例卵巢输卵管巨大囊肿患者, 分为单孔腹腔镜组(18例)和传统腹腔镜组(20例),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例数等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 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无中转开腹, 单selleck化学孔腹腔镜组无增加辅助孔;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 无囊液外漏。单孔腹腔镜组18例患者脐孔部位瘢痕隐藏满意。单孔腹腔镜组和传统腹腔镜组手术时间[(51.67±13.72)min vs (55.50±14.59)min]、术中出血量[(52.22±24.38)ml vs (61.50±28.88)ml]、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5.77±MAPK抑制剂8.59)h vs (27.60±6.67)h]stent bioabsorbabl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孔腹腔镜组需术后镇痛例数(2例vs 12例)少于传统腹腔镜手术组(P0.05);下床活动时间[(20.95±3.65)h vs (26.95±5.43)h]及术后出院时间[(3.11±0.68)h vs (4.30±1.21)h]短于传统腹腔镜手术组(均P0.05)。38例患者术后均门诊随访6~24个月, 切口愈合好, 无一例复发。结论术前排除恶性卵巢输卵管肿瘤可能,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卵巢输卵管囊肿是可靠安全的。

秦巴硒菇提取物诱导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凋亡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秦巴硒菇提取物对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秦巴硒菇提取物干预肝癌SMMC-7721细胞,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秦巴硒菇提取物对人肝癌SMMC-7KD025研究购买72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检测秦巴硒菇提取物对SMMC-7Biology of aging721细胞凋亡率的影响,进一步利用PCR及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和caspase9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秦巴硒菇提取物selleck化学(0,0.5,1.0,2.0,4.0 μg/mL)作用24 h、48 h以及72 h后对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随时间和浓度的作用梯度增加抑制作用也明显增加。根据流式细胞分析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秦巴硒菇提取物作用于人肝癌SMMC-7721细胞24h后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秦巴硒菇提取物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增高。另外秦巴硒菇提取物浓度越高越能促进人肝癌SMMC-7721细胞caspase3及caspase9蛋白的表达。结论:秦巴硒菇提取物可通过促进caspase3及caspase9蛋白的表达来促进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

lncRNA DGCR5通过靶向调控miR-21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目的 探讨Compound C溶解度limmune diseasesncRNA DGCR5对鼻咽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pcDNA-NC、pcDNA-DGCR5、anti-miR-NC、anti-miR-21质粒分别转染至CNE-1、HNE-1细胞中,记为pcDNA-NC组、pcDNA-DGCR5组、anti-miR-NC组、anti-miR-21组;将pcDNA-DGCR5分别与mimic-NC、mimic-miR-21共转染至CNE-1、HNE-1细胞中,记为pcDNA-DGCR5+mimic-NC组、pcDNA-DGCR5+mimic-miR-21组;采用qRT-PCR检测miR-2BMS-354825临床试验1和DGCR5的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蓝(MTT)、Transwell、流式细胞术检测CNE-1、HNE-1细胞增殖活性、迁移、侵袭和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DGCR5和miR-21靶向调控。结果 与癌旁组织和人永生化鼻咽上皮细胞NP69相比,鼻咽癌组织和鼻咽癌细胞SUNE-1、CNE-2、CNE-1、HNE-1、HONE-1中DGCR5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miR-21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过表达DGCR5和抑制miR-21表达细胞CNE-1、HNE-1活性、迁移和侵袭数量显著降低,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DGCR5靶向调控miR-21的表达,过表达miR-21能逆转过表达DGCR5对CNE-1、HNE-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作用。结论 lncRNA DGCR5可能通过靶向调控miR-21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其凋亡。

柴胡桂枝汤加减方联合卡培他滨抑制三阴性乳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基于抑制IL-6/STAT3信号通路

目的 探讨柴胡桂枝汤加减方(CHGZD)联合卡培他滨对三阴性乳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及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三阴性乳腺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等体积双蒸水)组,CHGZD低(10.62 g/kg/d)、T immunophenotype中(21.23 g/kg/d)、高(42.46 g/kg/d)剂量组,卡培他滨(0.2 mg/kg/d)组,联合组(CHGZD 42.46 g/kselleck激酶抑制剂g/d+卡培他滨0.2 mg/kg/d),10只/组,干预21 d。观察小鼠一般情况,给药结束后测瘤体积、称瘤质量并计算抑瘤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ABT-263使用方法理学改变;ELISA检测血清中IL-6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IL-6、STAT3、p-STAT3蛋白水平及肿瘤生长和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和CyclinD1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组和联合组乳腺癌荷瘤裸鼠摄食量增加,精神状态较好,反应灵敏,体质量增加,瘤体积、瘤质量显著降低(P<0.01);与卡培他滨组比较,中、高剂量组及联合组抑瘤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及联合组肿瘤组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肿瘤细胞退变,肿瘤细胞密度明显减少;中药组和联合组IL-6水平,IL-6、STAT3 m RNA,IL-6、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其下游基因Bcl-2和CyclinD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Bax m 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柴胡桂枝汤加减方与卡培他滨联用可显著抑制三阴性乳腺癌裸鼠体内肿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IL-6/STAT3信号通路,调控Bax、Bcl-2和CyclinD1基因表达抑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诱导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基于miR-15a-5p/P53信号通路探讨EMT与肺癌细胞阿霉素耐药的关系

目的 探讨miR-15 a-5p在肺癌细胞对阿霉素(DOX)耐药中的作用,并阐明其与DOX耐药之间的功能和机制联系。方法 分别采用si-miR-15a-5p、miR-15 a-5p模拟物转染A549、immune homeostasisA549/DOX抗性细胞(A549/D)。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s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及P53蛋白表达,qRT-PCR检测miR-15a-5p表达。通过生物信CX-5461抑制剂息学预测与双荧光素酶报告子分析miR-15 a-5p潜在靶基因。采用A549/D细胞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分析miR-15a-5p过表达促进DOX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 MTT分析结果显示,miR-15 a-5p的敲低提高了A549细胞的细胞活力(IC_(50)值:8.86±0.32μmol/L),miR-15a-5p的过表达降低了A549/D细胞的细胞活力(IC_(50)值:1.92±GSK J4采购0.11μmol/L)。并且在A549细胞中阻断miR-15a-5p减少凋亡(P <0.001),在A549/D细胞中增加miR-15a-5p表达促进凋亡(P <0.001)。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转染si-miR-15a-5p逆转了DOX调节EMT的作用。生物信息学预测证明P53和miR-15a-5p之间存在特异性结合位点。在A549细胞中阻断miR-15a-5p减少P53蛋白表达(P<0.001),在A549/D细胞中增加miR-15a-5p表达增加P53蛋白表达(P<0.01)。体内实验显示,miR-15a-5p agomir联合DOX可降低肿瘤体积和N-cadherin的表达水平,同时增强了P53、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miR-15a-5p过表达可能通过靶向P53抑制EMT过程,增强肺癌细胞对DOX治疗的敏感性。

MMP-2(C-1306T)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

目的: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因多态性与胃癌(GC)易感性有关,但是结果存在争议,本文就MMP-2(C-1306T)基因多态性与GC易感性的关系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在2019年05月前关于MMP-2(C-1306T)基因多态性与GC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不限制语言及语种。应用Stata12.0软件分析纳入文献。结果:10个病例对照研究被纳入,共含2385例GC患者和3515例健康对照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等位基因模型(TvsC):OR=0.845,95%CI=[0.712-1.04];隐性基因模型 (TTvsCT/CC):OR=0.891,95%CI=[0.580-1.367];纯合子基因模型 (TTvsCC):OR=0.836,95%CI=[0.544-1.285];显性基因模型(TT/CTvsCC):OR=0.805,95%CI=[0.709-0.914];杂合子基因模型 (TC vs CC):OR=0.801,95%CI=[0.703-0.Empagliflozin作用913]。以种族为依据的亚组分析显示等位基因模型(TvselleckchemsC):OR=0.833,95%CI=[0.680-1.019];隐性基因模型(TTvsCT/CC):OR=0.916,95%CI=[0.569-1.474];纯合子基因模型 (TTvs CC):OR=0.851,95%CI=[0.530-1.369];显性基因模型(TT/CTvsCC):OR=0.801,95%CI=[0.652-0.983];杂合子基因模型 (TC vs CC):OR=0.788,95%CI=[0.High-Throughput687-0.904]。结论:MMP-2 1306基因多态性与GC易感性相关,等位基因T可能是保护因素,MMP-2(C-1306T)基因多态性在GC的早期筛查及预防中有重要价值。

观察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时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东台市中医院普外科收治的78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Rapamycin肠鸣音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Q-VD-Oph化学结构5);观察组患者术后7d的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7.9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8.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的营养指标,促进患者术后康biocontrol bacteria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同时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